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创新的影响
2013-04-29王静
[摘 要]用发明专利代表创新能力,用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代表外国直接投资,分析了我国30个省市外国直接投资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外国直接投资自身对我国的创新能力没有显著影响,在与我国自身的研发投入以及发明专利的市场化程度相结合以后,其对我国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我国自身的研发投入以及发明专利的市场化程度对创新能力都有显著促进作用。检验结果说明,创新能力的提高要依靠自身的研发投入和制度建设。
[关键词]创新能力;外国直接投资;研发投入;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 ] F830.59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3)08-0084-05
一、引 言
两缺口模型一度成为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经典理论依据。根据《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FDI)首次超过了1 00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位,发展中国家第一位。FDI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来源于创新和技术进步,看一个要素是否对经济有真正的促进作用首先要分析其是否利于创新和技术进步。因此我们仍有必要对FDI是否能够促进我国的创新和技术进步进行分析。
二、文献综述
对于FDI对东道国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已有很多,从研究的结果来看分为两大阵营,一种是认为FDI具有正的技术溢出效应,另一种认为FDI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无贡献甚至是负效应。一类学者认为,FDI的流入能够促进东道国(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如Imbriani和Reganati(1997)Sjholm(1999)以及Hu等(2002)对意大利、对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广东的研究结果都证实了FDI的这种正的技术溢出效应,另一类学者认为,FDI的流入对东道国(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不显著。比如Kokko(1994)、Haksar(1995)、Mello和Luiz(1997)、Aitken和Harrison(1999)、Henny和Manuel(2002)的研究表明,FDI技术外溢假设不成立,或者发现FDI技术外溢效应比较微弱,FDI对东道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不显著。
近年来的文献对FDI溢出效应研究的更加细化,从不同的纬度做了大量的研究分析。尤其是我国学者近年来对FDI溢出影响我国创新的分析更加客观,更加全面,奉献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献。王华等(2010)没有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证据。FDI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存在基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双门槛效应”,区域间创新能力的差异非常明显;区域只有跨越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门槛,FDI技术溢出才能有效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鲁钊阳,廖杉杉,2012)。覃毅和张世贤(2011)研究发现,中国工业部门各行业中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同行业和上游产业中的内资企业产生正的行业内水平溢出和后向溢出(后者比前者更为显著),而对下游企业产生负的前向溢出。蒋仁爱和冯根福(2012)利用G7对我国的直接投资研究发现FDI技术外溢未能显著促进各省份的技术进步。这些文献使得我们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FDI。
上述文献在分析FDI对我国创新能力的影响时,没有与国内的创新投入作比较。我们知道,来自外部的技术溢出具有不确定性和无目的性,这种溢出本身就是无疑泄露的,完全取决于其是否具有正外部性,接受者或者说学习者是被动接受。而内部的创新投入目标明确,是一种主动创新。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检验外资的技术溢出与我国研发投入对我国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哪种投入对国内的创新具有显著影响。
三、模型设定
我们用专利数量(本文所用数据是指国内数量)来衡量一国的创新能力。Malerba & Orsenigo(1997)认为,专利统计为技术变革分析提供了唯一的源泉,就数据质量、可获得性以及详细的地区、产业而言,任何其它的数据无法与专利数据相媲美。专利是衡量创新最常用和被广泛认可的指标(Furman等,2002;李习保,2007;赵彦云等,2011;王静、张西征,2012)。专利是世界上最大的技术信息源,据实证统计,专利包含了世界科技信息的90%~95%。我国的专利法中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香港的专利法中专利分为发明专利、新样式和外观设计专利;在部分发达国家中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可以说,无论哪国专利法,几乎都把发明专利和其他专利分离开来。因为,发明专利的原创性最强、技术含量最高,是衡量企业、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动力。我们用发明专利来代表创新产出。
一个国家的创新来源于国内的技术进步以及外部的技术溢出,因此,我们设定创新产出模型如下:
PAT=AαFDIβ (1)
对式(1)两边取对数得:
lnPAT=αlnA+βlnFDI (2)
我们认为技术要素A主要是由一国的研发投入决定的。这一结论从世界各国的研发投入强度及经济发展的关系能够得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研发投入强度往往也都很高。外资企业通过示范与模仿、竞争两条路径促进了同行业中的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技术效率的提升(覃毅,张世贤,2011)。实际上这表明了东道国利用FDI溢出效应的两条路径:一是模仿学习,二是被动改造。模仿学习实际上是外资的一种技术溢出,模仿是一种主动学习行为,这种研发投入代表了主动学习效应;竞争会产生倒逼机制,迫使东道国企业被动提高技术,企业需要持续大量的研发投入,研发投入是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的重要物质前提,这种研发投入代表了因竞争而产生的被动改造效应。因此上式可以改写为:
PAT=α1RD+α2FDI (3)
专利的市场化程度越高,越能够促使专利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使专利所有者更快地受益,激励更多的专利产出。因此我们加入专利和市场化的交互项作为控制变量。由于有些发明专利申请虽然最终没有授权,但其毕竟比之前的技术有所创新,也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技术进步,因此我们同时考察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和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两个变量这样我们就得到本文的实证模型:
■PAT=α0+α1RD+α2FDI+α3PAT&MAR+ε (4)
PAT1和 PAT2分别代表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和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RD代表研发投入,用各地研发投入经费刻画;有的学者用三资企业的资产来代替FDI的存量(何洁,2000;潘文卿,2003),这里我们用各地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作为FDI的代理变量;PAT&MAR是发明专利与市场化指数的交互项,代表发明专利的市场化程度。
由于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变动较大,同时各种物资价格和汇率的巨大变化,使得使用较长时间段的数据在回归分析中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同时因为市场化指数只到2009年。因此,本文基于2000年~2009年30个省市(本文样本未包括港澳台地区;由于西藏部分数据缺失,也未包括进来)的面板数据分析FDI对各省市创新产出的影响。各省市的市场化指数数据来自樊纲、王小鲁等研究并发布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各省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9年度报告》和《中国市场化指数——各省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度报告》,其他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四、检验结果
我们对模型(4)进行检验,先单独放入RD、FDI,再将两个主要解释变量一起放入,最后加上控制变量共3个解释变量一起放入进行检验,得结果见表1。
从结果中可知,在单独就FDI进行回归的模型中,虽然系数为正,但是统计上并不显著。在控制了研发投入RD变量之后,FDI与两个创新反应系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即FDI越多,东道国的创新产出越多。在控制了研发投入RD和发明专利的市场化程度之后,则在5%的水平上显著;同时R2也随控制变量的加入大幅升高,都在70%以上,说明模型的解释能力较高。无论是单独放入,还是与其他变量同时放入,RD的结果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无论是发明专利受理量还是授权量,其市场化程度皆在1%水平上显著。
这个检验结果说明,就FDI本身来说,不会从正面促进我们的创新。这也验证了之前的文献研究结果,来源于发达国家(地区)贸易伙伴的FDI通常集中于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利于发达国家(地区)利用我国的廉价劳动力,同时,为了保持自身的技术领先地位,这些FDI也只愿意投资于技术要求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环节(代谦、别朝霞,2006;程惠芳、岑丽君,2010)。因此,就FDI本身来说,对我们的创新并没有正向的溢出效应。外资投入的主要形式是技术和设备,这需要我们大量的研发投入来消化、吸收和模仿外资带来的较为先进的技术。因此,进行模仿和吸收的研发投入越多,越能发掘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
单独放入RD,或同其他变量一起放入,RD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样的结果说明国内的研发投入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这与蒋仁爱和冯根福(2012)的研究结果一致。
从外资中不自觉或不自愿溢出的技术不能从根本上推进技术进步;我们创新的源泉来源于自身的研究,对外资企业主动地进行模仿和学习,以及由外资进入带来的竞争压力而产生一种倒逼机制,这种自身的研发投入比外资溢出本身更能促进我们的创新。
专利的市场化使得智力成果能够获得应有的收益,同时,市场化程度越高说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的较好,能够较好地保障专利所有人的权益,因此,市场化程度越高,创新的积极性越大。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用发明专利受理量和授权量代表创新能力,考察检验了我国30个省市外国直接投资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并且与研发投入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作了比较。结果发现,FDI并没有显著促进我国的创新能力;而我国各地区的研发投入对创新能力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发明专利的市场化程度对创新有显著影响。
发明专利是含金量较高的创新活动,充分体现了一国自主创新的能力。这一检验结果充分说明了创新的真正源泉来自于东道国自身。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根据检验结果和十八大报告精神提出以下建议:
1. 提高研发投入强度
我国的研发投入强度一直处于世界平均水平之下,研发投入占GDP之比以及政府对科技的财政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所占比例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2012年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显示:许多地区科技投入水平下降,有超过半数地区的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企业R&D经费支出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占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比重等指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有24个地区的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低于全国水平,有12个地区每名R&D活动人员新增仪器设备费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企业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有所减弱。全国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较上年降低了0.06个百分点,全国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下降了0.49个百分点(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网站)。这与我们发展创新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增长的目标不符。各地政府应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研发投入,这对于提升科技水平,推动经济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随着知识产权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世界各国和地区都认识到未来竞争的实质就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经济实力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而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因此,近年来知识产权从科技问题、经济问题,升级为重大的政治问题、国际问题。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已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提升到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并且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在各种谈判中加入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以保持其在科技、经济领域的国际竞争优势。知识产权保护是专利市场化的前提,也是完善技术市场的前提;没有产权保护,没有对专利的完善的所有权,科技人员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就会丧失创新的积极性,不利于科技发展。因此,完善与之相关的法律并保证执法力度有利于创新产出的增长。首先,要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立法和执法体系,加大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通过执法来推动全民重视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激励科技人员创造出更多的知识产权成果,鼓励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产业,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其次,要进一步普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知识,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学会用法律程序将新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同时要大力宣传专利制度在技术中的作用,专利制度不仅仅是促进发明创造的激励机制,而且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科技发展的一种动力机制。要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特别是要提高各级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经营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3. 建立完善的技术市场
我国2001年技术市场成交额是783亿元,2010年达3 910亿元,增长了近50倍(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网站)。只有建立规范、完善的技术市场,才能尽快把专利转化为生产力。因为只有完善的技术市场,才能让科技人员的智力成果获得最优价格,提高科技人员进行创新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创新产出的增长,促进技术进步。首先,政府应从宏观层面建立和完善技术交易法规和机制,规范技术交易秩序。其次,各级技术所有者从微观层面应依法交易,尊重知识,尊重创新,规范自身交易行为。
4. 注重科技人员队伍的建设
我国劳动力素质和研发人力投入强度在全球仍处于落后位置。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发展科技、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必须要有一支优秀的科技队伍。首先,改革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尤其要改变国有企业僵硬的人事和分配制度,有效发挥科技人员的才能;要提供良好发展平台,能够做到人尽其才,注重人才的后期培训,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研发人员的智慧是无形的财富,如何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是需要管理者认真思考的命题。其次,教育机制的改革也不容忽视。因为科技进步、经济发展需要教育为其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这也是一国科技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素。最后,要在户籍制度、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建立吸引海内外人才的良好宏观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科技人员进行创新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创新产出的增长,促进技术进步。
5. 改进引进外资的政策
首先,今后在利用外资的导向上,应以外资是否能够有利于促进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为主,具体应关注外资的研发投资水平,并将其作为门槛条件之一。其次,根据各地经济发展不同状况制定不同的引资政策,如经济发达地区适当提高外资进入的门槛,在规模、技术含量以及环境标准等方面与国际接轨,提高引进外资的档次;在产业准入方面制定相应政策,通过税收优惠等措施引导外资,使其流向符合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规划。
[参考文献]
[1] 程惠芳,岑丽君,FDI、产业结构与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研究[J].经济研究,2010(9).
[2] 代谦,别朝霞.FDI、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6(4).
[3] 傅元海,唐未兵,王展祥.FDI溢出机制、技术进步路径与经济增长绩效[J].经济研究,2010(6).
[4] 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5).
[5] 何洁.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进一步精确量化[J].世界经济,2000(12).
[6] 蒋仁爱,冯根福.贸易、FDI、无形技术外溢与中国技术进步[J].管理世界,2012(9).
[7] 李习保.区域创新环境对创新活动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8).
[8] 李玉梅,桑百川.FDI与我国内资企业自主创新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2).
[9] 鲁钊阳,廖杉杉.FDI技术溢出与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双门槛效应[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5).
[10] 潘文卿.外商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外溢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3(6).
[11] 孙玮,王九云,成力为.FDI质量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效率的溢出效应——基于企业所有制结构视角的中国数据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1(8).
[12] 覃毅,张世贤.FDI对中国工业企业效率影响的路径——基于中国工业分行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11).
[13] 田素华.FDI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变动的倒U形特征与决定因素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2).
[14] 王华,赖明勇,柒江艺.国际技术转移、异质性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研究[J].管理世界,2010(12).
[15] 王静,张西征.高科技产品进口溢出、创新能力与生产效率[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9).
[16] 王然,燕波,邓伟根.FDI对我国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及机制——基于产业关联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0(11).
[17] 赵彦云,刘思明.中国专利对经济增长方式影响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4).
[18] Furman J. L., Porter M. E. and Stern S. The Determinants of Nat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J]. Research Policy, 2002,31, 899-933.
[19] Henny R., Manuel A., 2002, Determinants of Innovation Capability in Small Electronics and Software Firms in Southeast England [J].Research Policy,31:1053-1067.
[20] Aitken B.,A.E.Harrison.Do Domestic Firms Benefit from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9,89:605-618.
[21] De Mello,Luiz R.J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Growth:A Selective Survey [J].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1997,34(1):1-34.
[22] Haksar V.Externality. Growth and Technology Transfer:Applications to the Indian Manufacturing Sector [R].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Memo,1975~1990.
[23] Kokko A. Technology,Market Characteristics,and Spillovers [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4,43:279-293.
[24] Imbriani C.,Reganati F. International Efficiency Spillovers into the Italian Manufacturing Sector[J].Economia Internazionale,1997,50:583-595.
The Impa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Chinas Innovation
——A Comparison Study with China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vestment
Wang Jing1,2
(1.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2.Shanghai Institutes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Shanghai 200233, China)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inventions patent are considered to represent the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he total amount of investment by foreign-invested enterprises are taken as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Both of which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China's 30 provinces. The results showed FDI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China's 30 provinces when it was examined independently, while after integrating with Chinas ow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investment and patent marketization, i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our domestic innovation capability.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ncrease of innovation abilities relies on our own R&D investment and system building.
Key words: innovation capability;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vestment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arket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