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递进 各尽所能 共同发展

2013-04-29谭双林

新课程·上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分层作业探究

谭双林

摘 要: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是客观事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而现有的整齐划一的作业模式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不能适应学生的差异发展。分层递进作业模式就是教师对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设计不同的作业形式,进行分层评价、分类指导,给学生达成发展性目标提供适度的缓冲,最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共同提高。

关键词:分层;递进;作业;探究

现行的班级授课制度产生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工业化时代,它的最大特征就是四个“统一”: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评价标准。它的优点是有利于规模办学,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但这种班级授课制度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最大弊端就是不能适应学生的差异发展,做到因材施教。四个“统一”客观上增加了智力水平不高、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学习负担,他们不但得不到相应的发展,而且与优生的差距愈来愈大,使其产生厌学情绪。要克服这一弊端,就必须打破“统一”,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特征以及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设计不同的作业,进行分类指导,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关注,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墨子也曾经说过:“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墨子·大取》)两位先哲讲述的道理是相同的,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有层次地实施有效教学。法国教育家卢梭在其自然教育理论中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不但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还要适应儿童天性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分层递进作业模式就是以此为理论指导,教师对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设计不同的作业形式,进行分层评价,分类指导,给学生达成发展性目标提供适度的缓冲,最终促使全面发展。

一、分析差异,把握层次

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分析学生的差异,客观把握学生的层次,既是分层递进作业的出发点,又是分层递进作业的落脚点。据有关研究表明,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呈正态分布:超常(130以上)和低常(70以下)约占人群总数的1%,偏高(110-129)与偏低(70-89)约各占19%,智力中常约占60%。为了在具体实施中避免对学生有“贴标签”之嫌,在划分学生层次时不能单纯地以学生的智力与成绩机械划分,而应根据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动态发展的观点来确定学生每个时期所处的层次。具体说来,学生层次的划分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格特点等方面综合考虑。

二、目标分层,有效递进

根据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制订分层递进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制订包括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拓展目标。制订学习目标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按照“必须完成的作业—经过努力完成的作业—争取完成的作业”确立。“必须完成的作业”就是要求达到的基础目标;“经过努力完成的作业”就是在实现基础目标的同时,以求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更高目标,即发展目标;“争取完成的作业”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优势智能,拓展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分层目标主要对各层次学生完成作业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台阶。

三、作业分层,合作学习

教师根据学习目标精心设计分层作业。基础达标题主要面向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必须鼓励和辅导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基础达标题;综合题、拓展题或选做题主要面向优等生,激发其求知欲,发展能力;阶梯练习题的设计尤为重要,数量多、难度大会打击学生信心,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之,不利于学生进步,因此要求教师相互协作,精心设计,及时调整。作业设计要做到形式多样,如兴趣性作业、自主性作业、探索性作业。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水平选择作业,同时要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这是专门为我设计的作业,我一定会完成好的!学生有了信心,作业的质量自然会得到提高。这样,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就都能很好地完成作业。在这个过程中,既能达到学习目标,又能发展真实水平。

教师要根据阶梯目标、作业类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完成作业的要求,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好完成作业的时间。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互相帮助,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难以解决的问题。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性格特点的差异,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把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通过组内合作,实现在不同水平、不同起点上的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四、评价分层,有效指导

测评是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教师了解不同层次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对测评结果的总结、分析,将对学生分层定位、改进教学起反馈作用。传统的评价是目标统一、标准统一。基于学生学习的层次因素,就必须打破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进行分层评价和多功能评价。即评价要具有达标检测功能、层次反馈功能、矫正强化功能。这就要求测评的题目要有层次化特点。例如,对于一份试卷可设达标题、提高题、拔尖题等不同层次和形式。也就是说评价必须具有弹性,既不让学习较差的学生考得太糟,又不会让优生考得太骄,有利于调动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评价的结果,教师要对学生重新定位分层,并进行有效的分层指导。指导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查漏补缺,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其二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一般采取个别指导,重点放在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的指导上,要让这部分学生“愿意学,听得懂,记得牢”。对中等生的指导主要是学法指导,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优等生的指导主要是培养其丰富的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

分层作业从根本上减轻了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的学习负担,给他们创造了成功的体验,在成功中收获自信,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最终克服了学习上的畏难、厌烦等不良情绪。作业马虎、错误率高、少做或不做作业的现象会越来越少。

分层作业能够让中等生获得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参与能力训练与提高,发展个性、特长,有利于培养更多的优生。

分层作业作为一种教学改革,它涉及新课程理念的更新和评价方法的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让分层作业更趋科学化、合理化,真正全面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促进全体学生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冷国荣.小学数学差异教学五法[J].上海教育科研,2010(8).

[2]肖连奇.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0(1).

[3]罗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革命[J].科教文汇,2011(4).

[4]罗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优化初探[J].读与写杂文,2010(1).

(作者单位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六小学)

猜你喜欢

分层作业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快来写作业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有趣的分层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