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做一名语文教师
2013-04-29王浩
王浩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高中课程标准》)也旗帜鲜明的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文试从“语文观和语文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素养观”等几个方面谈谈在新课改下如何做一名语文教师。
【关键词】语文观和语文教育观 学生观 教师观 素养观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高中课程标准》也旗帜鲜明的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文试从“语文观和语文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素养观”等几个方面谈谈在新课改下如何做一名语文教师。
一、语文观和语文教育观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师树立语文观指明了方向:语言不只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语文活动就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
二、学生观
学生观也叫语文教育对象观,它是教育者对教育对象认识的集体观,学生观不仅直接影响着老师教学策略,教育方法的选择,而且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新课改下,语文教师应该坚持的学生观有:第一,“爱”。“爱”是学生观的核心,没有“爱”,其他一切无从谈起。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热爱学生是语文老师的本分,是崇高师德的体现,语文老师应该将爱贯穿在整个语文教育生涯中,不仅要从理念上认识到“胸中有人”的重要性,更要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从行动上倾注自己对学生的爱。第二,语文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孔子提倡“有教无类”作为办学方针。第三,关注学生发展的潜力,承认每个学生都是具有创造性的个体。
三、教师观
教师观就是教师本人持有的对自己和教师职业的特定观点和态度。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将教师仅仅看做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在21世纪的今天,时代赋予了教师角色新的含义和内涵。
1. 语文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作为语文教学的组织者,首先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使教学组织行为更加有效;其次教师应该树立自信,语文教师只有相信自己的才能,并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才有可能组织好语文教学。
2. 学生的协调者和榜样者
作为学生的协调者,这里有两方面的含义。即协调学生的人际关系以及协调学生出现各种生活问题,心理问题。就前者而言,语文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将语文教与学的过程看做是教师和学生的对话过程,其次教师应适当地运用社会权威,合理约束学生,从事专业性的领导,提高教学效率;就后者而言,教师应该掌握相关管理学和心理卫生知识,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使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同时掌握心理疏导的相关技巧,在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及时对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3. 语文教育的研究者和探索者
作为语文教育的研究者和探索者,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由“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变为与学生共同学习、进步的角色,由语文教材的执行者变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其次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冷静思考,辩证分析,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改革能力;最后语文教师应该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探索中去,研究语文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4. 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与内容”部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其主要体现在:首先汲取民族优秀文化的智慧,发扬民族优良传统。其次注意吸收外来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彰显语文教育教育时代性。
四、信息素养
我国的《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五、探究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快乐,是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探究素养。
首先语文老师应该具有敏锐的探究意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有利于教育教学向更深的领域发展。其次,语文教师应具备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不再单局限于教材,它还应该涉及与语文关联的方方面面,如:综合性学习,演讲内容,讲座,课外实践活动等等。教师应该利用课程资源广阔性和延展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后还应该具备挖掘教材,创造新使用教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