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护滩设计思路分析

2013-04-29童凡黄召彪杨文玉

中国水运 2013年8期
关键词:航道整治设计思路

童凡 黄召彪 杨文玉

摘 要:护滩带是近年来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中大量运用的整治建筑物,在“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昌门溪至熊家洲段工程”中亦较多的采用了这种工程措施。针对该工程护滩带的设计思路,本文从护滩带的类型、功能、平面设计方法、工程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说明。

关键词:荆江河段 航道整治 护滩带 设计思路

护滩带是一种保护滩体,防止滩体被冲刷,束水归槽,稳定航道的整治建筑物,当守护部位地形较低,位于水深较深处时又称为护底带。与丁坝、锁坝、鱼嘴等发挥束水攻沙作用的“进攻型”整治建筑物相比,护滩带一般以守护滩体为主,当其轴线抛石厚度较大时,亦可发挥限制和引导水流的作用,类似于潜坝的功能。采取护滩措施,不仅工程较简单,耗资较少,而且对河势及防洪影响较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三峡工程开始蓄水运用,水库拦截大量泥沙,受清水下泄的影响,水库下游河床将发生长距离、长时段的冲刷和河势调整。对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由于大多属于沙质河床,其冲积型河流航槽的稳定性必须建立在洲滩高大完整的基础上,三峡蓄水后的来沙减少,意味着滩体淤积体来源减少,一旦洲滩受冲切割,滩体难以恢复,河道将向宽浅方向发展,航道条件将趋于恶化。若整治工程选择航道条件恶化碍航时进行,此时滩槽形势处于对航道条件不利的态势,要达到恢复和改善航道条件的目的,一般需要采取“进攻型”的整治措施来调整航槽,如丁坝、锁坝、鱼嘴等整治建筑物,不但耗资大和工程实施难度大,而且对河势及防洪的影响较大。对于那些易冲的洲滩,利用浅滩演变的有利时机,及时在滩体相对较完整、航道条件较好时采取保沙固滩,归顺水流的措施,可稳定有利的滩槽格局,保持航道条件的稳定。

基于以上认识,“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昌门溪至熊家洲段工程”(以下简称大荆江工程)在多个水道采用了护滩带这种工程措施,本文以大荆江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工作为基础,对护滩带工程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

护滩带类型及功能

大荆江工程中设计的34道护滩带,根据各水道的特点和工程作用的不同,在平面设计上可分为以下几类:

1、间断守护型

对于滩体变形以侧蚀为主的边滩守护,可布置数道条状或条状头部带勾头段的护滩带,形成护滩带群,这种类型为条状间断守护型,如图1所示。其功能在于守护边滩同时调整水流流向,控制主流的横向摆动,稳定航槽以保持稳定良好的航道条件。

2、集中守护和间断守护混合型

对于受纵向水流迎流顶冲和较强烈的斜向漫滩水流共同作用的心滩,可采用头部集中守护和中后段间断守护相结合的方式,这种类型为集中守护和间断守护混合型。其功能在于控制滩体形态,保持滩体束水归槽的作用,形成较好的航道条件。

3、整体守护型

对于受纵向水流迎流顶冲和漫滩水流过于强烈的心滩,当采用集中守护和间断守护不足以保证滩体的高大完整时,为免整个滩体遭破坏,需要加大守护范围和守护力度,对整个滩体进行连续性不间断的守护,这种类型为整体守护型。如图3所示。其功能在于全面守护整个滩体,减小滩体的整体糙率,维持滩体的整体形态。

护滩带平面设计方法

1、软体排护滩原理

用软体排护滩,主要是利用土工织物的保沙性、柔韧性来实现对沙质河床保护的目的。从功能上划分,软体排守护区域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基本区(或称为预期稳定区),该区域河床不得因冲刷而发生变形;二是变形区(或称为预留变形区),该区域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变形区以外的河床变形波及到基本区。变形区功能的实现,一是要求在护滩带外侧河床冲刷过程中,变形区域排体能够适应河床变形,防止床沙从变形区域内流失;二是防止基本守护区域内床沙流失到变形区或变形区以外。护滩原理如图4所示。

2、护滩带宽度的确定

根据上述软体排护滩原理,护滩带分为预期稳定区和预留变形区两大部分。目前条状护滩带的预期稳定区宽度一般设为30m宽,在功能上有特殊要求的按照平面要求的宽度确定。预留变形区宽度按照不同河床质的冲刷坑最大深度进行计算,荆江河段卵石河床的水道中设计的护滩带,一般上游变形区宽度为30m,下游为60m,头部为90m;沙质河床的水道中设计的护滩带,一般上游变形区宽度为60m,下游及头部变形区宽度为90m。

3、护滩带的平面布置

对于间断守护型的条状护滩带群,考虑到此类型的护滩带群实施后,在各护滩带周边可能会发生冲刷下沉,而护滩带守护范围内的地形将维持原有高程或者淤积抬高,使得原来较平坦的滩面呈现处局部凸起的形态,此时护滩带将起到类似坝体的作用,因此可参照丁坝群的布置原则对护滩带的间距进行设计,以形成合理的护滩带群。

对于心滩头部的集中守护型护滩带,由于此部位通常会受水流的集中冲刷,且冲刷力度比滩体两侧要大,因此守护范围较大,且外缘一般呈圆弧形以减小局部水流冲刷,如鱼嘴形或扇形;对于心滩中下段的间断守护型护滩带,通常布置数条横纵相交的条状护滩带,其中沿滩脊纵向的护滩带较长,为护滩带群的骨架;与之垂直布置的横向护滩带较短,其布置原则亦可参照丁坝群。

对于心滩的整体守护型护滩带,则需根据滩体的形态进行整体布置,一般头部布置为鱼嘴形或扇形。

工程运用

大荆江工程在枝江-江口河段、太平口水道、藕池口水道、莱家铺水道、窑监水道和铁铺-熊家洲河段中均有护滩带工程,其中枝江-江口河段4道、太平口水道4道、藕池口水道7道、莱家铺水道5道、窑监水道6道、铁铺-熊家洲河段8道,共计34道护滩带,具体如下:

大荆江工程中枝江水道张家桃园边滩下段的2道护滩带、江口水道吴家渡边滩尾部的1道护滩带、太平口水道腊林洲中部低滩的3道护滩带、藕池口水道陀阳树边滩的4道护滩带、莱家铺水道桃花洲边滩的3道护滩带和莱家铺边滩的2道护滩、铁铺水道广兴洲边滩的4道护滩带和熊家洲水道右边滩的4道护滩带等,均属于条状间断守护型护滩带,主要对各水道的边滩进行守护。

大荆江工程中藕池口水道倒口窑心滩的3道护滩带属于集中守护和间断守护混合型护滩带,主要是对倒口窑心滩进行守护。

对于心滩的守护,为引导纵向水流兼顾守护滩尾,保持滩体形态,需加大守护范围至滩体的下部,布置一条沿滩脊纵向下延至心滩尾的护滩带。大荆江工程中江口水道柳条洲尾的1道护滩带、太平口水道三八滩中下段的1道护滩带属于此类。

结语

本文对大荆江工程中应用的护滩带工程进行了总结,针对这些护滩带的设计思路,从护滩带的类型、功能、平面设计方法、工程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说明。护滩带是近年来才逐渐采用的整治建筑物,其功能和作用较为明确,但一些参数的确定仍显得粗略,还需进一步研究以便规范设计。

(作者单位: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

猜你喜欢

航道整治设计思路
水利工程建筑的设计思路分析
基于中高职衔接的税收课程设计研究 
基于人本管理的企业薪酬体系设计思路探索
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航道整治及建设对水运经济的影响探究
航道整治及建设对水运经济的影响研究
航道整治建设对我国水运经济的影响研究
航道整治护岸工程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长湖申线(上海段)航道货运船舶禁航绕行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