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美术作业”的存在价值

2013-04-29赵蕾

学周刊·下旬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作业形式

赵蕾

摘要: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科学文化知识并不是全部,良好的艺术素养也尤为重要。可面对目前中学美术教育的不景气,如何提高学生对美术这一非升学考试必考学科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将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认为,要提高美术学科的吸引力,就让我们先从学会留“美术作业”开始吧!

关键词:学科的现状;作业形式;作业目的;作业效果

当下,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家长和教师的一个大难题。虽然“减负”的大旗也树了好几年,但是迫于成绩竞争、升学率的压力,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是有增无减。课上学习、课内练习、课下复习、课外补习……种种形式已经堆满了学生的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还来讨论一门非升学必考科目的作业存在价值,好像是无稽之谈,哗众取宠。其实不然,我反而认为“美术作业”应该存在,必须存在,更要一直存在下去!

之所以“美术作业”会让人觉得不切实际,主要原因就是在于美术教育在功利性、教育性方面所起的作用极具隐蔽性。美术科目并非是一般学生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学不学美术、美术学得好不好对考学来说无关紧要,因为美术确实貌似没有功利性。而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没有直接涉及到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更没有提及到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因此看上去好像对学生也没有什么教育性可言。事实上,这样的看法都是由于人们对美术的不了解所做出的肤浅的认知。在这样一个知识爆发的时代,人的素质并非仅仅是依靠高成绩、大学问来判定,而是由科学知识掌握程度及艺术素养来综合体现的。两方面都优秀的人才是一个更具竞争力、更具创造力、更具人文精神的人才。所以美术教育不是走过场,注重美术教育是必要的,美术学科留“作业”应该也是被大家所接受的。

在毕业初期,我抱着满腔的热情投身到美术教育工作中。但“残酷”的现实无情地打击了我。社会、家长、乃至学生对美术学科的不重视超乎我的想象。因此,我利用两年时间对一届学生在初一、初二不同年级时完成课上作业情况做了一项统计调查:

多么可怕的数字变化规律,认真完成课堂绘画的学生在初一上学期占全年级65.98%,可到了初二下学期就下降到7.59%。触目惊心!可又是那么实实在在!曾经那么多对美术有着浓厚兴趣,并努力学习的学生因为文化课的课业负担逐渐加重而淡忘并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因此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尽我所能将这种情况改变。

学生对作业的概念是十分敏感的,只要被称为作业的东西,就会被提高到一个高度来对待。所以我就顺应“潮流”,将课上的绘画时间去掉,把绘画内容当成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并且要按时交作业,进行打分批改。而原来留给学生的课上绘画时间,改变成多种多样的授课形式,或讲解美术史,美术知识;对作业进行学生互评;搞些美术活动等等。当然为了少加重学生课后负担,我每次所留作业都是很少的,一般是一周一幅作品,并且根据我所教授学生的实际家庭情况还会对作业进行适当调整:电脑制图、照片拍摄、海报设计、服装设计、家居设计之类的都会出现(相关知识我是一定会在课上有所讲解的),而且也没有过高的作业要求,只需要在学生自己的眼里做到构图美、创意新、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观点就好。

在实行“美术学科作业制”的教学初期也存在很多的困难和挫折。家长不理解,找到我,找到班主任反映情况,说:“小小的一门美术课怎么还留作业?”但是由于我的执著和学校领导及班主任教师的支持,我终于顶住压力坚持了下来,并且新颖的授课模式也让学生越来越有兴趣。现在我的学生对“美术作业”越做越上瘾,从每周带一幅作品,变成自觉地每周带两幅、三幅或者更多。从作业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用心思考、大胆创新。有的学生把自己的泥塑拿来学校展示给大家;有的学生自发组织“T台大赛”,穿上自己手工绘制的衣服组织摄影比赛;更有甚者参加网上海报设计招标……课上的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好,学生的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增强,绘画能力也在一点点提高,从刚开始的线条断断续续变成线条流畅,构图饱满,色彩明亮。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我更陆续听到这样的话,一位语文教师对我说:“学生的业余生活丰富了,XXX的作文水平可提高不少,有丰满的内容了。”生物教师也对我说:“XXX的观察能力加强了很多。”更有家长说:“我们家孩子现在一完成作业,就忙着出去写生、照像,我再也不担心他窝在家里玩游戏了,这种美术作业我觉得做做也挺好。”

其实一周一节的美术课并不能让学生对美术这门学科有多么深入的了解,也很难让一个十三、四岁的学生理解“美”的概念,但只要让他们对“美”产生兴趣,从而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这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了!其实我的做法就是着眼于用“美术作业”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从学生的被动写“作业”到主动做“作业”,这就是我们“美术作业”质的飞跃,貌似的“加负”其实恰恰符合“减负”的理念。

因此,“美术作业”的存在是极为必要的。对学生、对家长、对教师都是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我也深深地喜欢上了欣赏学生的“课后作业”,因为从他们的这份“作业”中我感受到,作业不再是一个刻板被动的模式,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思想在传达!

参考文献:

1.吕廷和,《通过艺术的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2.王大根,《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作业形式
作业形式多样化的探究
初中英语阶段有关课外作业优化设计的几点研究
拓展宽度拉伸长度
丰富作业形式,让“非纸笔”代替“纸笔”
创新小学语文作业形式 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浅谈小学语文分层作业
优化初中科学作业设计的策略探究
说说新课程下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
说说新课程下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
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