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新课程下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
2016-08-11肖艳芳
肖艳芳
摘 要: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但一直以来,作业都是围绕字、词、句、篇来设计的,内容枯燥、形式单一,遭到很多人的抨击。本文试图从作业的目标、作业的内容、作业的形式、作业的评价等方面来探讨语文作业的改革,进而提高语文作业的趣味性、有效性。
关键词:作业弊病;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评价
一、语文作业现存的弊病
1.目标不正确
作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取高分。一切作业设计都是围绕考试来设计的。在这一目标的指挥下,为了在中考时拿到几分的生字词题,老师可以叫学生把初中第一册到第六册的生字词抄一遍。为了“巩固”知识,一篇课文往往要抄五遍,甚至十遍;写错了几个字词,就得重写三十遍,这种为考试而做作业是多么形式化,这样的作业训练出的孩子只能是“死”学生,是思维僵化、个性被摧毁的毫无主见的墨守成规的学生。
2.内容狭窄,脱离生活,陷入“学科中心主义”
为了考试,作业的内容基本上为语文知识的再现、巩固、强化,少有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联系,为语文而做语文,与生活基本割裂。正如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所言:“……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负担过重,教学效率低下,往往导致高分低能。”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培养得不到深入、扩展,更谈不上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了,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就不能得到健康发展。
3.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一是完成形式单一,以写为主。语文是听、说、读、写的综合,但现在的作业仍旧还是以写为主,无论是抄写字词、每课一练,还是试卷作文,基本全是书面作业,学生也是认为写的作业才是作业。
二是布置方式单一,以老师布置为主。从作业的布置方式看,还是延续着由老师自上而下布置作业的传统,学生只需做个记录,回家一样一样去做罢了,不需要考虑做什么作业,该怎么做,哪些是自己会的,不需要做的,哪些是自己不懂的,需要去琢磨的,五六十个学生布置统一的作业就够了。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自觉意识就这样被剥夺了,成为老师精神上的附庸。同样的作业,对学习好的学生可能十几分钟就够了,对学习不好的学生,可能要花上一个小时甚至还不够,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就这样不能得以体现。
三是评价“一刀切”,只以成绩衡量人。从作业的评价上看,以分数为标准的单一量化评价模式,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也是分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是效率低,学生负担重。“小学语文教学无效劳动占50%”,其实作业甚至更低效。考试的题型没什么变化,只是要从知识的汪洋中去找一些未曾考的来考。作业的目的就是要从这浩瀚的语文知识中猜测可能考的内容,进而不停地强化、巩固。学生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并未有新的进展。这样的作业毫无趣味性可言。
二、改进作业设计的策略
1.摆正作业的目标——培养“真正的人”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业的目的跟教育目的是一致的。从直接目的来看,做作业是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运用语言的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从终极目标来看,作业的目标就是培养“真正的人”,作业的设计必须紧扣这一终极目标,才不至于偏离方向,才会有实际效果。
2.开拓作业的内容
一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语文的外延就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语文作业可以向生活要作业,也可以是作业服务生活。比如,写一份产品说明书,向同学、家人介绍新买的电视、相机、手机的功能、用法等;春节的时候收集对联;中秋的时候收集灯谜等。与生活相联系,学生对学习语文才能产生亲切感、新鲜感、生动感和实战感,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到切身的现实益处,学得又快又好。
二是紧密跟进学生的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不同的年级、班级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兴趣点。比如,我班的学生近来特别喜欢玩弹笔的游戏,几个学生围成一圈,把笔在桌子上摆成一圈,然后拿自己的笔去弹别人的笔,看谁能一次把别人的笔弹掉下去。根据这一现象,我叫他们写一个“弹笔游戏介绍”,要求把游戏名称、玩法、规则、注意事项等介绍清楚,这样就可以把游戏从实践上升到理论,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这样的作业因为他们喜欢,有兴趣,学生做起来也会更有劲儿。
三是设计综合型作业,加强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渗透和整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应拓展语文学习和适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改编课本剧就是语文与音乐、表演、美术的综合运用。比如《小英雄雨来》一课,可设计让学生画连环画的作业,除了画画还要配上简短的文字。为了把故事讲清楚,学生必须挑选最精练的语言来配图画,这样不但达到了缩写的要求,还训练了学生抓重点,做到了与美术学科的融合。同时避免学生为缩写而缩写,越简单越好,把主要内容、重点都缩掉的现象出现。
四是设计小主题的作业。比如,学了苏轼写的《题西林壁》一诗,课后可让学生找一找苏轼的其他作品来读。苏轼不但诗写得好,词和文都很好,他的豪放派的词风更是影响深远。找其他诗词文来读一读,学生对苏轼就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3.丰富作业的形式
第一,从完成的形式看,可多开发无纸化作业,让听、说、读、写全面开花。比如以录音的形式记录学生的朗读,学完《草船借箭》可以让学生以模仿说书的形式说给父母、同学、朋友听;或者听完一段录音再讲述录音内容梗概;编排、演练课本剧等。
第二,从作业完成的主体看,可设计合作型作业。合作型作业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小组之间明确的分工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第三,从作业布置的角度看,传统作业基本上是老师布置的。课程改革充分强调学习的自主性,作业也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而不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一种任务。作业的布置应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来控制,自己来安排,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等选择给自己布置什么样的作业,以什么方式来完成等,老师的功夫应放在指导和检查上。
第四,从作业的难度看,可设计层次化的作业,设计一个作业超市,让学生来选择。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学生一个可以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做较难的,能力稍微弱些的可以做简单的。
4.评价多元化
一是改革评价标准,由“一元”变“多元”。语文学习的内容丰富多彩,不同的内容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应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智能水平进行个性化评价。比如对语言智能较发达的学生,可以评价为语感很好;对于字写得端正漂亮的学生,可以从空间智能发达的角度评价等;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可以从学习态度认真的角度鼓励他。
二是改革评价方式,由“一元”变“多元”。改变评价方式,就应该从这些单一的方式走出来,运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比如,鼓励为主的评价,只给对的打“√”,错的不打“×”;写一些具体的表扬性的评语,如“你写的字很漂亮,让人赏心悦目”;或者是“你的日记开头开得很好”,或者是“题目取得很有诗意,很有个性”等,评语不需要多,一两句就够学生高兴的;还可以通过展示、汇报、交流等方式来检查评估作业。
三是改变评价主体,由“一元”变“多元”。改革评价的主体,就是要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家长也参与进来,共同对学生作出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作业可以自评,同学之间互评,小组合作评,还可以让家长评。
四是改变评价方向,变“横向”为“纵向”。“横向”评价一直是老师和家长爱用的评价方式:“你看隔壁的王二,语文考了99分,你才考了85分。”学生也习惯了这种评价方向,结果越评越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总觉得被别人压制着,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因此,“横向”评价模式必须进行改革,改为“纵向”评价模式,自己跟自己比,自己的今天与昨天比,只要有进步,就是胜利,哪怕是微小的一步。鼓励学生挖掘、展示自己的优点,拿过去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比,这样的评价才会使学生越比越有精神,越比越有劲儿。
总之,新课改已渐入人心,课堂教学改革已经行动起来,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作业也应闻风而动。作业的全方位改革,将给学生带来更多人性化的关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3.任苏民编著.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4.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
5.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5月.
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
7.王丽主编.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11月.
8.商长胜.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http.//hp.tjjy.com.cn,2004年8月.
9.李山林.“语文素养”辩.语文建设,2004年第7-8期.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绿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