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小舞台”新看点
2013-04-29孙晓鸣
孙晓鸣
“小舞台”常常是老师眼中很难介入的敏感地带,介入多了,老师便占了主导位置,成为隐形的导演,而孩子们在老师安排的情节中“有目的”地表演。但是老师如果指导少了,孩子们就会天马行空,目的性表演行为少了,嬉戏行为就增多了。那么,大班幼儿在小舞台探究性学习中的行为应该是哪些呢?以下的案例能让我们重新聚焦大班孩子在小舞台的探究行为,也对老师的指导有所启发。
一、一支毛笔的妙用——对材料的探究
一支毛笔可以做些什么呢?孩子们在表演区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支普通的毛笔有了“72变”。
【案例记录】
在百宝箱内有一支毛笔,我投放的初衷是因为毛笔是故事表演“画龙点睛”必备的道具,很快随着故事“画龙点睛”热度的减退,孩子们打破了老师设定的原有界限,使这支毛笔有了其他意想不到的创造性功用。
小费和高宝进入了平日女生最多的马兰花剧场,他们和天欣一同商量,决定表演“鼹鼠的皮鞋车”。故事表演前,孩子们按照惯例寻找合适的道具,并且装扮自己。小费决定扮演小松鼠,没有小松鼠的头饰,于是他在百宝箱里找到了一条带子绑在腰间,长长的带子拖下来就像一条长长的尾巴,“瞧,这样我就是小松鼠了!”天欣妹妹和高宝则在头饰盒里找到了小兔子和小鼹鼠的头饰,戴在头上,很配合地和小费表演故事。当表演到小鼹鼠开始打扮鞋子,给鞋子刷上美丽的颜色的时候,高宝忽然愣住了,“哎呀,我没有刷子和颜料桶怎么办啊!”小费机灵地从盒子里翻出大毛笔说:“给你,这个是刷子!”高宝接过了“刷子”立刻笑了起来,他把小圆凳也倒过来拿,说:“这个就做颜料桶吧!”故事又有序地表演了起来。
【反思】
大班幼儿角色扮演意识比较强,对于装扮自己和使用什么道具往往有自己的想法。于是根据幼儿兴趣需要,我们在表演区向幼儿提供半成品或一物多用的材料,有助于幼儿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如各种饮料瓶、易拉罐、纸盒、纸箱等,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还可以鼓励启发幼儿扩充材料和改造材料。如,毛笔变刷子、圆凳倒过来变颜料桶都是孩子发现的,我惊讶于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对已有经验的迁移,并大力支持,在之后的活动中更积极地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纸、羽毛、毛线等操作材料,创设探索空间,让幼儿对材料的原有经验在表演区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调动、丰富、建构和巩固。
二、我来编故事——对故事内容的探究
小舞台到底演什么?是由孩子自己决定,还是老师说了算?关于幼儿表演游戏,华爱华老师曾说过:“只有孩子感兴趣的,应发性的东西才能形成孩子的表演游戏,在表演的过程中又巩固了他的已有经验。”借鉴到我们的小舞台中,我们表演区的表演内容大都是孩子们近阶段熟知的故事和绘本,孩子走入表演区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表演,但这样重复不变的故事情节很快会使孩子表演兴趣减弱,处于被动表演的情绪状态,于是我又做了新的尝试。即安排两种操作版面,一种版面是提供孩子现成的故事图片,孩子进入表演区首先要将这些故事图片排序之后再表演故事,另一种版面是孩子把续编好的故事情节画出来然后在版面上排序,自己表演自己编的故事,这样做既巩固了大班孩子的认知经验,又延续了故事的内容,满足了孩子自主编故事的愿望。
有了“自编故事”的新活动内容,孩子们不再满足于现有的故事内容,他们明显更乐于自编自导,逐渐地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三、我就想做仙女——对合作行为的探究
除了建构区的合作搭建,小舞台也给大班孩子在合作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自主分配角色,解决表演中的矛盾。幼儿在表演中经常会以自我为中心,很多矛盾冲突就是因为不能理解对方,所以引导幼儿学会和同伴协商合作是很重要的。
【案例记录】
今天张子芸特地从家中带来了一双水晶拖鞋并作为道具放在了马兰花剧场里。游戏开始了,张子芸立刻来到了马兰花剧场,穿起了水晶鞋和长裙。天欣也走了进来,说:“我们演什么呢?”张子芸说:“我们来演月亮船,我演仙女!”天欣说:“我也要演仙女!”两个孩子就谁演仙女争吵了起来,我观察到了这一情况便介入她们之间,问:“如果你们都想演仙女的话,那么这台戏就演不了了,怎么办呢?”张子芸说:“我今天特地带了水晶鞋,想演仙女的。”说了,就难过地低下了头。我附和说:“哦,原来你今天带水晶鞋就是想演仙女呀。”天欣见张子芸难过的样子,便说:“那么你先演仙女,我演小兔子,等演好了我再演仙女,你演小兔子好吗?”张子芸立刻破涕为笑了。
【反思】
类似争角色表演的情况教室里每天都会发生,但是每次孩子解决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有时会用“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有时听大家公认的“导演”分配。这一次天欣主动谦让的行为出于她的换位思考,她感受到了张子芸的难过和失望,提出了“大家轮流表演仙女“的解决方案。孩子们在表演中相互合作、理解,体验到了合作表演的快乐。
总之,大班幼儿小舞台中的探究行为不仅表现在材料运用上,而且表现在语言表达、协商合作、解决问题等能力上。老师也需要放下“不教不会”的想法,担任起同伴或者观众,细心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及时给予肯定和回应。有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和丰富多变的物质材料,孩子们在小舞台里才会“有事可做,有话可说”,积极大胆地探索身边的人和事。
(作者单位 中国福利会托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