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习——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2013-04-29赵广峰

学周刊·下旬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莫高窟课前预习敦煌

赵广峰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愈来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我认为课前预习犹如语文教学的开路先锋,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通过近年来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探索,我把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的学法指导运用到课前预习中,有了充分的课前预习,语文课堂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现我将点滴做法和体会与同仁商榷。

一、悟——课前预习之真谛

(一)课前预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上的主角。一个优秀的演员需要不断地揣摩剧本,研究角色,才能将所扮演的角色表现得有血有肉。学生面对文本,就如演员面对剧本,需要不断研读、深入理解。仅靠课堂上有限的学习时间,学生远远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文本的主角。因此,学生需要课前预习,而课前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课前预习,既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课前预习,学生会更自信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话:“让每一个儿童都能抬起头来做人。”其含义就是使每个学生在学校里要找到自信。有了课前预习,很多学生能在课堂上抬起头来。有了课前预习,学生就能流畅地、响亮地、充满自信地朗读;有了课前预习,学生就会更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有了课前预习,学生会有更多思考,会发出更多的质疑声。课前预习不但不会削弱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也不会让学生在深奥难懂的问题前望而却步,反而会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所以,让学生找到自信、体验成功的因素里绝对不能没有课前预习的功劳。

(三)课前预习,架起师生间平等对话的平台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没有课前的预习,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太少,教师的知识储备远远高于学生,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就会大打折扣。而有了课前的预习,学生对文本的感知会大大提高,相关知识的积累也会丰富很多。在课堂上教师的看法和作者的观点将不再“权威”,学生就不会盲从于教师的看法、文本的观点,他们有时会提出自己的见解或主张,甚至与教师争论。这样,学生就会与教师之间能够进行平等对话。

(四)课前预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预习时,学生运用自己的尝试去理解课文,正是与养成读书习惯的目标相一致。”真正意义上的读书过程应该是一个从产生问题到解决问题,又产生问题到又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前预习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真正意义的读书过程。引导学生坚持不懈地做好课前预习,既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又扩充了学生更多的知识储备。

二、授——课前预习之方法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是不需要课前预习,而是学生一定要做好课前预习,预习内容要深入、要细致、要全面。但现在学生课前的预习多数停留在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段落上。当然预习这些是必需的。但仅仅这远远不够,还需要从更多方面进行预习。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预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受益终生。在教学中,我对学生进行了以下方法的尝试,效果颇佳。

(一)“圈、点、批、注”预习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看书。宋朝学者朱熹读书时喜欢用各种彩色笔做记号,初读时,把有体会的地方用红笔画出,再读时用青笔画出,以后用黄笔,最后用黑笔,他说这样可以“渐渐向里寻到精英处”。在预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圈画优美的词句,写自己的感受,这就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而且,学生将疑惑处标注出来,上课时就能特别留心听教师讲课。

(二)质疑预习

质疑中的“疑”可以从课后习题中寻找。课后习题,通常是课文的主心骨,解决了这些就能领会课文。所以抓住课后练习质疑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在《爱如茉莉》一课中,那株茉莉花如此“平淡无奇”,为什么妈妈却说真爱就像茉莉?从课文的哪些细节中可以感受到“爱如茉莉”?预习时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教学时学生能更快更好地走入课文,与文本进行交流。为课堂上“问题的探讨”这一双边活动奠定基础,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节约了时间,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更好。

(三)相关链接预习

现在,学生接触知识的途径多了,如图书,音像、网络……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查找作者的资料、课文中人物的其他故事等。这样,学生在预习实践中,既培养了自身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加深了对文本的感知。

(四)归类预习

当预习的文章和以前学习过课文在体裁上、篇章结构相似、写作方法相同的,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以前课堂讲授的方法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主预习。归类式预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从课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重点段落、中心句和中心词等方面进行归类,再设疑解答,既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比如,我在教《秦兵马俑》一课时,因这篇课文从课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重点段落、过渡句等方面和《敦煌莫高窟》一课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课前预习时,我就引导学生回忆当时是怎样学习《敦煌莫高窟》一课的。学生很快能说出《敦煌莫高窟》是状物类文章,文章的开头介绍敦煌莫高窟的地理位置,结尾总结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文章重点介绍了彩塑和壁画的特点;中间用了一个过渡句等等。我就势引导学生在预习《秦兵马俑》一课时,与《敦煌莫高窟》一课进行比较,找一找两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再进行设疑解答。通过这一归类预习,学生在课前对《秦兵马俑》这一课有了较高层次上的理解和感悟。在课堂教学时就非常顺利,提高了课堂效果,学生对这一类文章的自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五)合作预习

合作式预习一方面指对于一些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困难,学生之间可互相切磋、交流;另一方面指针对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课文,如节选的古典名著,学生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因此,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斯多惠所说:“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大厦,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来建造大厦,教他建筑。”真正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授能力。课前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先锋,遇到的问题也是多变的。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探究,力争使课前预习这种学习方法地运用达到最优化。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莫高窟课前预习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莫高窟,走过千年
莫高窟第245窟主尊定名考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莫高窟第445窟的造像组合与功能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