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巧妙创设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

2013-04-29刘冬梅

学周刊·下旬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思维

刘冬梅

什么是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指教师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如提供学习材料、动手实践机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有意识地设疑问、立障碍、布迷局、揭矛盾,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处于欲求不得、欲言不能的状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思维的发生。教学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益。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针对传统中学数学教学中不利于中学生创新性思维形成的因素,我们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使中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能力得到顺利地培养。教学过程中的培养原则如下。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满堂灌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努力为学生创建合适的学习氛围,使新的学习内容与他们己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联系和作用。摒弃教师只要“讲清楚、讲透彻就行了”的观念,从而形成一个“做”数学,而不是“学”数学的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重点、难点处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去思考,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联系、对比,获得新知识。在传授知识上,教师要通过引导、启发,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在课堂教学,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引导者,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知识的传授过程,通过问题情境设计数学知识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培养创新意识。

(二)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要面向全体,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和谐发展,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面向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要设计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差异性教学。为此,教师要注重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和沟通,经常在课上提问学生,课下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水平。

(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

学生的学习情感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教师要重视教学的情感教育功能。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教师要走入学生中去,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理解、尊重和信任,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求

适宜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不切实际,空洞抽象的问题情境只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困惑,适得其反。

(一)问题要具体明确

提出的问题要目的明确,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符合生活实际,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能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一次新课程培训中我曾听到这样的案例:一次县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试图通过实际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学习“两个负数的积是正数”,他说:“假定上山记为正,下山记为负;温度上升记为负,下降记为正。在山坡上每上升1米,温度降了0.03摄氏度,现在一人山坡上共下降了21米,则温度是多少?”……他在黑板上“(—21)(—0.03)”时,学生对—0.03开始犯糊涂,下山温度是上升的,怎么是负的?觉得很难理解,然后教师进行一系列的解释。因为问题的创设脱离现实而别扭,又加上课堂很混乱,在解释中教师自己也糊涂了。这样的问题脱离实际,引起了不必要的麻烦,教学目标不能实现,让学生产生困感惊慌,探究与思维无从谈起。

(二)问题要有新意

新颖、独特而有趣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学起来也兴趣盎然。例如,在教“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安排一个猜数的游戏:请学生把他的出生月份乘以2,加上10,再叫他加上他家的人口数(小于10),将所得的结果告诉老师,教师就能猜出其出生年月及他的家里人口数。对于初中生来说,在教师猜对几个学生心中所想的年龄后,会对教师佩服有加,此时教师再告诉他们,学了用字母表示数后及整式的加减后,他们也能与别人玩这样的游戏。这样,学生的兴趣增加了许多,听课劲头十足,很快就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因此,教师要抓住机会,及时创设有新意的情境,给学生一种饶有趣味的情境,激发好奇心的产生。

(三)问题要有挑战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过易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反之,过难会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能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旧知识来积极思考,使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到”。

如在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如果直接让学生尝试推导ax2+bx+c=o得x=?,显然这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过于抽象复杂,觉得难以下手。故应化为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先解形如:2x-3x=0,(x-2)=9,x-6x+9=0……x2+ax+a/4=0,然后逐步地引向一般形式来推导公式,这样的设置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念,恰能处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引起思维的冲突,形成思维上的挑战性。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种方式

(一)创设陷阱情境

如在平方根复习时,教师可以提供这样一题:81的平方根等于什么?学生一致回答9;教师问:“是吗?”还是有人回答9,教师摇头。学生开始疑惑了,都进入了积极思维的状态。第二回合,教师给学生亮出这样的判断题:平方根是它本身的数只有零。全班异口同声回答“错”,教师摇摇脑袋:“不会吧,这么一致啊,好像你们判断是对的,只有我跟大家不一样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疑惑不已,然后在大脑里搜索思考。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教师先诱导学生犯错,让学生在惊讶迷惑中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从而效果很好地掌握了知识,改进了知识结构。

(二)创设实际模型问题情境

教材中有些公式或定理往往是直接提出的,而且也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这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他们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来构建教学情境,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数学理论与生活和生产实际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新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有理数加法”中,如何理解4+(-3)=+1呢?若引导学生举些实际例子来说明这个式子的正确性,那就更容易理解。一个学生是这样说:手里原有4元钱,支出了3元,则手里还剩下1元钱,故等于1。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学生对有理数加法法则有了感性的认识。

总之,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学的各个环节,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数学课堂上的“问题情境”应该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真实数学。教师的作用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由以教论学向以学论教转变;由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教学过程教学转变。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思维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