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严谨概念变成孩子心中浅显易懂的语言

2013-04-29王萍

新课程·上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幼儿

王萍

摘 要:幼儿正处于人生中的萌芽时期,因此智力与行为习惯并不完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孩子理解明白教学内容。

关键词:幼儿;交通工具;降级转化

我们幼儿园使用南京师范大学的整合课程,为了帮助老师有效把握教材,幼儿园会经常开展立足教材的教学研讨。上学期,我参加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当时,教研组长给我们定了一个随堂活动,名称是“交通工具大分类”,属于科学、社会综合活动。教参预设的活动目标如下:

1.认识不同的交通工具;

2.对交通工具进行简单分类。

在这个活动之前,我们班已经进行《交通工具大集合》这个主题单元的教学;孩子们已经认识了一些简单常见的交通工具,还学习了《沙漠中的交通工具——骆驼》。备课时我想:这个活动如果仅仅照本宣科将教材上展示的几种交通工具(马车、轿子、汽车、轮船、飞机等)教孩子认识一下,并知道它们是在什么地方行驶,这样的设计就没有多大的价值。于是我将活动目标重新调整定位成:

1.丰富孩子对交通工具定义的理解;

2.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交通工具进行分类。

为拓宽孩子对“交通工具”这个概念的认识,我在百度百科中搜索了一下“交通工具”的注解。原文如下:“交通工具狭义上指一切人造的用于人类代步或运输的装置。如,自行车、汽车、摩托车、火车、船只及飞行器等。其中也包括马车、牛车等动物驱动的移动设备,从这一点来说,黄包车、轿子、轮椅也可以算是交通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工具也在不断变化”。我还查了“交通”的注解。即指从事旅客和货物运输及语言和图文传递的行业。包括运输和邮电两个方面,在国民经济中属于第三产业。运输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方式,邮电包括邮政和电信两方面内容。

基于以上的学习,我和同事们开展了讨论,这样一个概念如何让4岁的中班孩子能够听懂并明白呢?再三斟酌以后,我把“交通工具”定位成这样一句话:能够帮助我们将人或东西运载到另外一个地方的东西。

为了向孩子们传达一种广义的交通工具的认识,丰富孩子们对于交通工具这个概念的外延。我特地从网上下载了很多各式各样广义意义上交通工具的图片(如,竹筏、火箭、鸡公车、斗斗车、滑竿、雪橇、飞机、各种汽车、自行车、三轮车、黄包车、轮椅、信鸽、垃圾车、洒水车、装甲车、婴儿车、马车、牛车等等),还设计了一张用于分类统计的图标,预设了三种分类的标准:在什么地方行驶?有多少轮子?是现代还是古代的交通工具?为帮助孩子准确理解分类标准,用图示的方法给孩子提示。用地面、水、白云的图示加问号表示问题:在什么地方行驶?用一个车轮加问号表示问题:有多少轮子?用小旗袍和背带短裤表示古代和现在的交通工具?

上课时,我的活动设计如下:

第一个活动环节是动画儿歌导入:播放视频片段《交通工具》:

第二个环节是提问引发思考:

1.“小朋友,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交通工具,那你知道哪些交通工具呢,能不能说一说?”(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起了交通工具的名称,大多数是车子一类的)

2.“大家说了这么多,那谁能告诉我们大家什么样的东西才能叫交通工具呢?”(孩子们不说话)

3.“想一想,你们说的那些交通工具都有哪些一样的地方呢?”(孩子们回答:交通工具都有车轮子)

4.“那骆驼是交通工具吗?”(因为前面已经上了沙漠中的交通工具一节课,所以大多数孩子还是说“是”。)我继续追问:可骆驼也没有轮子呀?(孩子们被困住了,有的不说话,有的窃窃私语)

第三个环节是抛出概念,丰富认知。

1.我接着转换话题说“让老师告诉大家:什么东西可以叫做交通工具呢?就是那些能够帮助我们将人或东西运载到另外一个地方的东西。大家想一想,除了我们刚才说到的车子、飞机、轮船以外,还有哪些东西能够帮助我们把人或东西运载到另外一个地方,或从这里运到那里呢?”

孩子们一下又热闹起来,有的重复着前面的回答,有的在下边讨论,我不断邀请孩子们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追问他们为什么?同时配合着他们的回答打出这些交通工具的PPT图片,进一步加深孩子的印象。但其中有三种预设之外的答案引起了我的思考:

苏××小朋友说“还有我妈妈”;我先是一愣,接着明白了她的意思,于是追问:你妈妈为什么是交通工具?她说:“妈妈每天都背我上学。”我心里一想,孩子的话很有道理,她在认真地将老师的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妈妈每天将孩子背着从家到学校,不也是孩子的代步工具,充当了交通工具的角色吗?但我又隐隐觉得把人当做交通工具不怎么合适。于是,我没有对她的答案作评判,只是说,“你很爱动脑筋,想到了一个很特别的答案,真棒!”

张××说:“还有菜篮子”。当我追问为什么时,孩子回答:“爷爷用菜篮子把菜装着提回家”。李××奇说:“那还有撮箕也是”。我想想,也有道理,轿子、滑竿、手推车这些需要借助人力实现运载的装置可以算是交通工具,那么菜篮子、撮箕不也是在一定阶段借助人力将物体运载到另外一个地方吗?听课的老师也开始了议论,大家在惊讶孩子们思维的同时也对交通工具这个概念产生争议。因为,一时无法判定孩子们答案的正确与否,我不敢轻易对他们的答案进行评价,只能先肯定孩子们积极的思考,而对他们的答案没有进行对错评价。

讨论之后,我又给孩子补充了一些他们没有想到的交通工具,如,竹筏、雪橇、滑竿、信鸽、毛驴、溜冰鞋、扁担、独轮车等。

最后环节是自由判断分类。孩子们进入动手操作环节。因为有了前面争论的基础,孩子们对分类还掌握得不错。

课后,听课老师也进行了激烈讨论,对于这节课我向孩子们拓宽概念外延引发争论和思考的做法大多数人是赞成的,大家觉得将概念外延向幼儿介绍可以拓宽孩子对概念的认识。对于孩子提到的“妈妈”“撮箕”“菜篮子”是交通工具的观点,老师们也进行了讨论,因为“妈妈”“撮箕”“菜篮子”虽然本身不是狭义的交通工具,但他们在特定情境下确实承担了交通工具的角色,并符合交通工具的概念所囊括的特有属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也可以算是一种临时的交通工具。不过,大家还是建议,我们班下来继续就这个问题开展探讨,帮助孩子们明白,有的时候概念在特定情景和时间下是可以实现转换的。

故事启发:孩子们在幼儿阶段认识和理解一些概念对于他们的思维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帮助幼儿掌握一些科学概念其实也就是对幼儿进行思维训练,孩子们在理解概念中需要积极思考,在头脑中将概念和对象进行比对分析,归纳出他们的共同特性。故事中,孩子们正是因为积极理解“交通工具”这个概念,才有了“妈妈”“菜篮子”“撮箕”是交通工具的认识。

不过,因为幼儿阶段的孩子年龄小,受到认知水平的影响,他们对概念的学习必须依赖老师对概念科学解读的基础上并进行“降级转化”。这给幼儿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当严谨概念要变成孩子们可理解的语言时,需要老师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充分理解,否则降级转化的概念缺乏明确界定,孩子们就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所代表的含义。

(作者单位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第三幼儿园)

猜你喜欢

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