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
2013-04-29马逢伯
马逢伯
摘 要:一个不健康的孩子,就必将形成一个不健康的家庭;不健康的家庭必将导致不和谐的社会,“留守儿童”这一新时期经济社会的特殊群体的教育与管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管理
“留守儿童”这是新时代的产物,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改变着我们千百年来已经形成的农村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模式,种一年田,不如进城打一月工。金钱的诱惑、生活的逼迫,使得这些年轻的父母毅然走进了城市,将土地、孩子……都交给了老人。他们成了城市建设、发展的巨大力量,成了一批批时代的淘金者。他们有的常年在外一年到都头也跟孩子见不上几次面,孩子交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导致这些孩子情感困惑,行为疏管,生活缺少爱,逐渐变成了家庭、学校、社会的刺头。看着这些孩子,家长恨铁不成钢,不成器,唉声叹气;班主任、任课教师恨无良方。而这些孩子缺少父母关爱、沟通,凭着他们自己对生活、社会的观察、体验、我行我素,无所不为。留守儿童,是这一新时期下特殊的产物。在这一特殊的群体中,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情感出现空缺
这些孩子若有委屈,他们多想给亲人,特别是爸爸、妈妈倾诉;他们生病、吃穿,多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呵护,但却都不能如愿以偿。对比伙伴,他们有一种自卑感,自觉不如他人,尤其在看到其他的孩子得到父母的关心,心中更有一种失落感。有这样一个孩子,因放学回家迟了,爷爷说了他两句就赌气外出,又哭又闹,又喊爹,又叫娘,以死相胁,于是爷爷、奶奶惶恐不安,从此以后,孙子干什么,爷爷、奶奶不敢干涉。
二、生活无人监管
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或出于其他原因,对孩子的生活监管不力,导致这些孩子逐渐学会了说谎、骗钱、大手大脚。今天在爷爷、奶奶处说学校收费买资料,要10元到百十元不等,明天又要给远方打工的爸爸、妈妈打电话要生活费、资料费,而爸爸、妈妈出于对孩子的爱,出于对孩子照顾不周的愧疚,大多也不闻不问,只是汇钱。孩子一旦钱到手,又是过生日聚会、或唱歌、抽烟、上网……对学校的制度漠视起来,对班主任、老师的管理逐渐冷淡,头脑中享乐、玩耍、指责等,不规范、不道德的因素开始滋生,逐渐膨胀,最终导致逃学、打架,甚至犯罪。
三、教育出现真空
教育不到位,将导致这些孩子缺乏最起码的“仁、义、礼、智、信”;如,见了长辈不问好,麻木不仁、无动于衷;在公众场合要么孤僻不合群,要么出风头,高声喧哗,表现出极不合众的怪态;缺乏最起码的做人的教育。究其原因,就是爸、妈不在身边,靠自己性子成长;还有一个孩子,从三岁半到六岁,几年未见过爸、妈的面,爷爷奶奶尽管疼爱,但性格却越来越孤僻,在人多处一言不发。
据调查,目前留守儿童主题十分突出,越是偏僻的农村,问题越突出,留守儿童普遍占入学儿童的70%以上。某一学校共57人,其中留守儿童有48人。这是一个不小的群体,他们渴望父爱、母爱,渴望受到关注。有人感言:在某看管所里,85%的是农民的孩子,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农民的孩子在很多情况下失去了有效监管。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孩子在冷淡无情的环境中长大,他就会变成对善和美无动于衷的人,没有细腻的情感,缺乏同情心,就会对人漠不关心,并从漠不关心发展到自私自利,发展到残酷无情”。当今社会,留守儿童已成为社会问题之一,严重地影响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必须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一个不健康的孩子,就必将形成一个不健康的家庭;不健康的家庭必将导致不和谐的社会;而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目前,各地虽然建立了不同的“留守儿童学校““留守儿童之家”,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从不同的情况看,大多都是流于形式,徒有虚名,发挥的作用甚微,只是应酬检查的招牌。这种现象越是在农村,孩子们越是最需要的地方,这一主题也表现得最为突出。各个监管部门,应督促落实人力、财力,让它真正地发挥作用。给留守儿童一点真心的关爱,一分真情的欢乐;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媒体的便利条件,给孩子们提供方便,让他们过一段时间,听听爸、妈的声音,看看爸、妈在异地工作的身影。政府应下大气力,出台优惠政策,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异地学校应尽最大的努力,满足农民工子女在异地上学的问题。目前尽管国家制订出了不少政策,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但是,昂贵的供读费或卫生费等等,使农民工子女仍“望学兴叹”,这一问题从根本上没有得到解决。
注:本文为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DX〔2012〕GHB65)“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 甘肃省渭源县路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