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上到孩子心里
2013-04-29孟繁丽
孟繁丽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针对这一要求,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情感撞击、心灵交流两个方面深入浅出地提出新课标下理想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情感撞击;心灵对话;场景设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这一标准的制定,无形中为语文课堂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从传统教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做到生动、丰富和更有成效呢?我觉得,关键的一点在于能否把课上到孩子心里!那么,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让语文课堂真正地鲜活起来?
一、情感的撞击
语文课堂,就是一个情感的课堂,它往往通过语言文字传递作者与读者一种心灵上的触摸与沟通,给读者无尽的情感体验。因而,师生间情感的同时运动和相互撞击,便成了学习者以最佳心境投入学习中的有效保证。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越是形无时有、潜移默化的东西,才更能让学生在这种师生情感交融的神奇体验中领略到学习的乐趣。所以,在讲《卫风·氓》时,在和学生探讨:“为何弃妇的悲剧千百次在女性身上重演”这一问题时,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假如你想步入爱河,你首先应该具备哪些条件?顿时,沸腾的课堂冷静下来,学生个个神情严肃,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结果很让人满意,学生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不但理解了爱情的真谛,还立志要做一个有事业心、有责任感的人。这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感交流与互动,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探究性学习的乐趣,更是一段曼妙丰盈的心路历程。
二、心灵的对话
心灵的对话是优秀课堂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是课堂教学艺术的具体体现。试想,一个情感激昂时如滚滚长江,排山倒海,心灵细腻时如绵绵春雨,妙语连珠的教师,再加上一个趣味横生、身临其境的场景设置,那将会带给学生一个怎样的心灵震颤啊!如,在讲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我设置了这样一段背景图画:在蔚蓝的大海上,慢慢浮现出海子充满稚气的笑脸,再加上我一段深情的画外音:对于许多人来说,海子也许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可是对喜爱中国当代诗歌的人来说,海子却是个神话!也许,对某些人来讲,海子只是个写诗的傻瓜,但对热爱真理的人来说,海子却是一位烈士、一位圣徒!在这番情境的调动下,学生个个激情满怀,眼里流露出对海子无限的敬意。可以想见,这样的课堂,何愁不生动、不鲜活?
总之,把课上到孩子心里,关键是走进孩子心灵,倾听他们的心声,分享他们的快乐。在教学中欣赏,在欣赏中教学,这是一种观念,一种理想,一种境界,它需要我们具有乐观向上的品质、自尊、自信、自持的精神;求实致远、质朴高雅的品位;以及“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豁达与纯真。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1997(09).
[2][德]叔本华,爱与生的苦恼[M].金玲,译.华龄出版社,1996.
[3]韩军.限制科学主义.张扬人文精神[J].语文学习,1993(01).
[4]孙春成.新课程语文教育随笔[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吉林省孤儿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