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怎样把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2013-04-29胡晓敏

学周刊·下旬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德育语文教师

胡晓敏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而科学技术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的发展靠什么?归根结底只有靠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而人才的各方面素质中,道德处在首要位置。我国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的“四有”新人和德、智、體、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无不强调人才道德的重要性。这样,德育在作为基础教育的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就成了关键中的关键。而作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我深刻感受到了德育教学的任重而道远。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来,我认为现在通用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编著精挑细选出来的,课文里无处不渗透着思想教育因素的精美句子。语文教师只要因势利导,适时点拨,就会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下面本文就对怎样把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作些浅陋的探讨。

一、用语文教材中典型的榜样人物的突出行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中有许许多多的先进人物形象,他们所具有的良好品质,所表现的特殊行为对学生很有激发力,能引起学生共鸣,进而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如《邓稼先》一文中为祖国的强大而甘愿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邓稼先,再如《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一文中一身正气、淡泊名利、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钱学森,还有《梁思成的故事》一课中富有胆识、执著保护文化遗产的梁思成,《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强意志,《狱中书简》一文中深处逆境却乐观、坚定、热爱众生的女革命家,以及《过零丁洋》一课中的文天祥崇高的气节和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等等,这些榜样人物的影响发人深省,让学生从中学到了很多。

二、导入语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对学生进行感染

教学中许多课文只有让学生身临其境,作者深化的思想和升华的感情主题才能让学生心领神会。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中父亲买橘子上下月台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易动作,应引导学生自己去联想一下,如果自己做这样的动作会是什么样子。从而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这浓浓的父爱,教师再适时点拨,教育学生要理解父母的心从而孝敬父母。再如,《快乐王子》一课中找出两组学生,一组学生朗读快乐王子的言语,另一组学生朗读小燕子的言语,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体会快乐王子的忧心民众疾苦和小燕子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从而使学生感情有了一次质的升华。

三、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

如课文《小萝卜头》中的小萝卜头过生日,狱中的叔叔送给他半截铅笔,他就高兴得蹦了起来,由此让学生想象,半支铅笔有什么值得高兴的……。让学生通过想象体会旧社会的黑暗。体会旧社会狱中人们生活的艰难困苦。教师再适时点拨,让学生认识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美好和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再如,我在讲授《沁园春·雪》第一段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接着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让学生发挥想象,充分感受祖国大好山河的雄壮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巧用对比,渗透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比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渗透。这样,在学生的认识上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也很好。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鲁智深对卖唱的金娘父女的热心帮助和对屠户恶霸镇关西的三打形成对比,让学生讨论为什么鲁提辖会对两种人会有截然不同的做法?从而让学生明白鲁提辖的爱憎分明的高贵品格,启发学生对好与坏的理解。再如,臧克家的《有的人》中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已经死了……”让学生针对这两种人的不同评价进行讨论交流,最后揭示了人要以做“孺子牛”的这种人为荣,而以做“千夫指”这种人可耻为做人的准绳。

五、抓住关键,用精美的句子感染学生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关键句子进行渗透德育。如老舍的《春》最后一段:“春天像刚出生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她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这是作者看到生机勃勃的春天,心中涌发出了春光无限好的感慨,能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美好生活也需要生机和活力,让他们珍惜和热爱生活,对生活要充满信心和希望,陶冶他们美好的高尚情操。

六、通过朗读感情浓郁、感染力强的句子感化学生

语文课文中那些典雅的诗句脍炙人口,使人赏心悦目,清新的散文沁人心脾,优美的小说扣人心弦,使人陶醉……教师用饱含情感的朗读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受到教育。尤其对一些抒情色彩浓厚的散文和诗歌,教师更不该放弃用朗读教学法去感化学生的良机。如在教学李英的《二月的哀思》一文时,先让学生听朗读磁带,感受人民群众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用悲痛敬仰的语调把学生引入一种思念、缅怀总理的情境。最后学生放声朗读这首诗,当读到“多少人喊着你,扑向灵车;多少人跑向你,献上鲜花。表达由衷的敬意;多少人想牵动你的衣襟,把你唤醒;多少人想和你攀谈知心的话题……”,深情的呼唤,抑制不住的思念使学生动情,从而周总理的高风亮节、鞠躬尽瘁的光辉形象使学生热泪盈眶,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七、把德育渗透在作文教学中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美好心灵的有效途径。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命题要有时代色彩。命好题后,可以从八个方面指导学生立意。即①具有时代气息;②歌颂社会发展;③歌颂新风尚;④赞扬好品质;⑤宣扬正确观点;⑥批评不良现象;⑦描写自然人文景观;⑧叙写模范事迹。因为现代复杂社会中的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这就要求教师要立足现实,对学生加以引导。让他们分清社会中美与丑的现象,哪些能够接受,哪些要予以抵制。作文命题和立意对解决上述问题是一个极好的方式。它能引导学生去思考社会,人生问题,在写作中得到自我教育。

2.评语要结合实际。在记叙文和散文写作中,学生的喜怒哀乐会通过笔尖流露出来。教师如果能抓好这一良机和学生心灵相通,批改作文时就能有针对性地肯定其优点,指出其不足之处。学生也会因为教师的理解而乐于接受教师的观点和教育。

3.集中一些典型观点,组织全班进行评讲,这样很容易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思维的碰撞中会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最后再由教师总结,分析纠正不正确的,指出正确的观点。这样学生就会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把品德教育渗透得淋漓尽致,教师还要更加深入地钻研教材,啃透教材,自己先要品味理解,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德育语文教师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