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网络道德研究的文献分析——基于CNKI数据库

2013-04-29唐洪惠

学周刊·下旬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道德规范道德教育检索

唐洪惠

摘要:文章以1997年-2012年中国知网上的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关于网络道德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基于分析结果,结合我国现今网络道德的发展现状,得到我国关于网络道德相关文献的核心作者、核心期刊,指出人们最常下载使用的文献资料,以及我国目前网络道德研究的重点及研究者对网络道德现状的态度分析,进而对我国未来网络道德的研究方向提供借鉴,鼓励建立起以网络道德为理论基础的新兴学科。

关键词:网络道德;计量分析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开放的、毫无约束的空间,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到了网络中就显得无能为力,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道德失范问题,引起广大学者专家的关注,网络道德也就应运而生。“网络社会”具有自主性、多元性和开放性。这些特点也让大家不得不对之进行一番限制与规范,否则网络世界将变得毫无章法。了解我国对网络道德的研究现状对于更好地设定网络道德规范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数据库为文献来源来分析网络道德的研究现状。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包含共35个数据库,主要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以及人文与社会科学文献两大块,覆盖从1915年到2012年的文献,包含10种检索方式,其中常用的有简单检索、标准检索、高级检索等。因此,通过此数据库可以较全面、快捷地了解到整个网络道德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本文检索的结果显示为从1997年到2012年8月的研究成果,通过标准检索方式,以“题名=网络道德”进行文献检索,对关于网络道德的文献总量及分布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共检索到1318篇文献,去除重复记录共得到1294篇有效文献。

一、主题分析

笔者利用文本分析软件ROST CM,对这1294篇文章的主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通过“词频分析”,我们得出使用率最高的几组词汇,结果如下(除开“网络道德”一词):

表格显示,“教育”词汇出现了高达538次,接近50%。通过文献摘要分析,网络道德教育的理论分析、研究现状以及网络的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是主要领域。王熹在硕士论文《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及教育对策思考》中,提出了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相关概念的研究,描述了网络道德教育这一概念的演变过程,从最早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到后来的“网络道德教育”,并对这些概念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吴满意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一书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八大挑战和七大机遇,并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逐渐变被动为主动,单一灌输变双向交流,侧重理论变贴近现实,集体教育变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他还提出,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这些转变的重要途径。薛君华在硕士论文《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中,指出了网络道德教育的特点,包括自主性、开放性和多元性。

词频中排在第2位的是“大学生”,可以同排在最后的“高校”划等号,所以关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的文章一共达到605篇,高于排在第1位的“教育”。青少年是网络使用的主力军,但是好奇心强,自制力差,社会经验少的特点使得他们在网络中容易迷失自己。

第3位的是“建设”一词226次。网络道德建设相关文章主要涉及网络道德建设的内涵以及必要性,制定网络道德建设的应遵循的相关原则以及网络道德建设的对策与途径,可见网络道德教育与网络道德建设是密不可分的总体,在处理相关问题上不能将二者区分开来。范虹在05年的硕士论文《论网络道德建设》中提出,网络道德建设问题是一个国际性的议题,它涉及面广、与技术结合深、国际化、空白点多等特点,网络道德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也林林总总。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对于网络道德建设问题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

排在第4位的“对策”一般同“教育”“问题”或“建设”联系在一起,“研究”“加强”“思考”三词没有特殊的研究含义,其中“加强”一词一般和“建设”相连。“失范”出现了128次。连良在《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研究》一文中对网络道德失范进行了概念界定,认为网络道德失范是指网络社会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的缺失与不健全所导致的社会道德调节作用的弱化或者失灵,从而导致整个网络社会行为层面的混乱失序。其中作者又对各种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进行了很好的分类归纳,主要有:极端言论、谩骂攻击、传播虚假信息、侵犯他人权益以及隐私、网络沉迷、传播网络色情以及一些极端的失范行为,例如传播网络病毒、网络欺骗、网络黑客等等。通过分析笔者认为产生失范问题的原因为:网络道德自律的缺乏、网络缺乏“他律道德”的监管。简而言之就是“自律”与“他律”的缺乏。针对一系列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专家学者们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处理对策,总体而言都是从“自律”与“他律”入手。加强我国的网络道德教育,借鉴中国传统德育思想丰富德育内涵,使得人们产生强烈的自律意识;政府要加强完善网络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加强网络管理的技术支持,国家和社会要一同努力提供一个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

总之,网络道德研究的主体对象是青少年和大学生。但是如今网络几乎普及到各家各户,网民的年龄日趋年轻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网民,这些年龄在12岁以下的儿童却很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而这些人群却是最需要帮助的对象。所以笔者在此呼吁,年轻化的网民更加需要正确网络道德规范的引导,使得这些未来祖国的栋梁有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去汲取知识,了解世界。

二、总结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道德规范越来越重要,对网络道德规范的研究也逐渐被学者们重视,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笔者希望我国的网络道德研究能够继续顺利地开展,参考国外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取长补短,毕竟国外的网络较我国发展悠久,针对这些网络道德问题的研究也会有不一样的认识与看法。网络道德研究不仅仅只是伦理道德的问题,还涉及众多学科领域。因此,我们也要加强相关学科的建设。将网络道德设置为一门学科,更能够深入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并将研究的视角与研究的内容、领域以及研究方法逐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及教育对策思考》[D],西南大学,2011

2.吴满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薛君华,《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4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道德规范道德教育检索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2019年第4-6期便捷检索目录
孔祥渊:“我”的出现有助于提升个体道德认同
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实施细节研究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传统伦理道德现实价值研究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