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误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13-04-29孙俊豪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效率数学课堂教学

孙俊豪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素质教育的实施进入攻坚阶段,但我们的课堂教学仍存在一个突出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很多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厌学情绪大。学生的数学成绩上不去,素质也未得到明显提升。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要走出几个认识误区。

“灌”得越多越有效。不少教师认为:只要给学生“多灌”一点,“喂烂”一点,就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即使这样做后学生仍然没有学好,教师也自感问心无愧。实际上,由于把学生当成储存知识的容器,尽管教师煞费苦心,但学生不领情,教学效果自然适得其反。

“秀”得越多越有效。在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只重形似而不重神似,常常搞些“伪创新”,用“满堂问”代替“满堂灌”,用掌声来鼓励,这种作秀式的课堂教学,把学生当成了演戏的道具和观众,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磨”得越多越有效。加班加点,多讲多练,是当前很多教师提高数学教学成绩的“法宝”。实践证明,苦教、苦学、苦考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考分,但考分并不全等于教学质量。因为教学质量不仅包括分数等硬性指标,还包括能使学生受用终生的学习兴趣、方法、习惯、能力等软性指标。教师为社会培养的不是“应考专家”,而应是可持续发展人才。那种“磨”出来的学生,即便一时能获得较好成绩,日后也很难有作为。

明白了上述误区,我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可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

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只是知识的呈现者,而应该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想法,洞察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知识,与同学共同探讨,相互交流、融合。总之教师要用心去和学生沟通,用爱与学生交流。

注重知、情、意的和谐统一。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还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基本途径,要把学习知识和人格成长统一于教学过程中,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会让学生发现知识的意义,不仅学会学习,而且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方法,以积极的态度影响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建立合作、友爱、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师生交往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教师要善于体验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尊重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新才能。教师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善于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使教与学取得最佳的互动、互助、互进效果。

关注每一位学生是实现高效数学教学的前提。课堂应是学生展示才能的地方,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一节课教学设计再完美,教师讲得再精彩,如果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其中,那就不算高效课堂。教师要始终关注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尊重个体差异,给他们信心和动力。回顾我们的课堂,回答问题的更多的是中上等生,所以他们自然而然受到关注,而后进生就变得无所事事,最多也就推一步走一步,教师如果不推他就不走了,课后教师还得花费更多时间去辅导。教师逼得越紧,学生越不想学,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要使课堂高效,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承认其基础差异,让所有学生全程参与,多鼓励、发现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其个性得以张扬。

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既要讲究教的艺术,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效率数学课堂教学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