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要以人为本

2013-04-29田付仓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史铁生原则中心

田付仓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在课程改革中构建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呢?我们要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打开教室的大门,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不关心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只有联系生活进行阅读训练,既“导流”,又“开源”,才能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学会做人。

一、构建以人为本的新型阅读教学理念

教育方式的改革从本质上说,是教育系统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它是多维度的,是教育系统内各要素都要参与的更新和发展。具体表现在,我们要使教育走出应试的误区,完成从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向以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实现由培养经验型人才向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转变。

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观念,又是一种教育模式,这二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形成由来已久,高考、中考乃至小学阶段的各种考试,全部以分数为评价标准。“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这种应试教育观念的核心所在。素质教育是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重视人文关怀,不是把学生当作工厂里统一生产的零件,而是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灵魂的活生生的人来对待,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

二、深入思考生活,重视个人情感体验

语文阅读教学要联系生活,要让学生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础上深入思考生活,把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文本阅读结合起来,从而完成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和情感交流。这种思考体验涉及方方面面,可以是社会人生问题,可以是自己身边的琐碎小事,也可以是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例如,在执教《我与地坛》一课时,可要求学生用丝带绑住自己的腿一个小时,设想自己就是一个残疾人,体验这种“残疾”生活,以走进史铁生的情感世界。史铁生时常去地坛,双腿残疾这个残酷的现实像大山一样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他很多次想到用死来解决一切。也许很多人都思考过生死问题,但很少有人像史铁生思考得这样深刻。他对死亡的思考有一种血淋淋的真实感,对社会和人生也有极为深刻的体验和认知。学生受生活阅历限制,对这些比较难领悟,当他们对“残疾”有了一定的体验后,就容易理解史铁生的感受了。

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实现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

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孩拿到一面小鼓,好奇地敲起来,没完没了。周围的人们不胜其烦,就用各种办法想让他停下来,但都无济于事。一位教育专家仔细观察孩子的动作、神态后,看懂了孩子的心,于是,他递给那个孩子一把锥子。孩子很高兴,拿起锥子一戳,鼓破了。孩子往小鼓里面看了看,自言自语地说:“我以为里面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呢,原来什么也没有。”

这个故事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很有启示。我们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去开展各种看起来生动有趣的活动,应该多去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感受。

为了打造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我们教育者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应该明确地知道:(1)学生缺少什么?有没有可能达不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的阅读积累少不少?语言表达有什么问题?(2)达到预定教学目标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是什么?我们怎么把这些难点和障碍变成学生的发展点?(3)学生的差异是什么?我们能利用这些差异形成教育资源吗?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认真考虑,做到有的放矢,满足学生的需要。

基于教学目标,站在学生的立场,我们怎样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来确定教学内容呢?原则一:学生不喜欢的,使他们喜欢。原则二:学生读不懂的,使他们懂得。原则三:学生读不好的,使他们读好。原则四:学生不清晰的,使他们清晰。原则五:学生已经会的、懂的不教,只教他们不会的、不懂的。原则六:学生自己能学会、能读懂的不教,教学生自己学不会的,或者教那些教了以后学生会有更大进步和发展的。

(责 编 晓 月)

猜你喜欢

史铁生原则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去找史铁生
关于史铁生
白色的鸟 蓝色的湖——写给史铁生的信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史铁生:心魂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