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13-04-29金亚平

知识窗·教师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模式会计专业

金亚平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和中等职业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校)办学思路的转变,在整体就业形势艰难的情况下,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逐年递增,主要是学生专业对口,动手实践能力增强,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新岗位适应能力都还有所欠缺。我校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探索出“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会计专业 培养模式

一、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的财经基础知识、娴熟的会计职业技能、高水平职业道德及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神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现代中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职业能力、岗位能力、职业核心能力。

会计作为一个专业能力强、具有独立体系的学科,学习基本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也将影响到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主要是指学生从事日常工作所必备的技能,如数字的书写、凭证的填写、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岗位能力是指在从事的职位或工作岗位领域上表现出来的个人动手和实际操作的一种技巧或能力。中职学生主要在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从事收银员、出纳员、核算员、记账员、主管会计等职业。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从事任何工作所必备的能力。中职学生具有的核心能力主要有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二、建立“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采用“2+1”的模式,即在学校学习两年会计专业基础课和技能课,再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年。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会计工作的局限性。会计工作具有严谨性、保密性、技术性,会计资料是企业最核心的信息,一般不会轻易提供给外人查看,所以企业不可能安排实习生真正从事会计工作;二是从事会计岗位工作的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上岗证,多数学生在实习期间还未取得此证,致使用人单位无法让学生真正做到顶岗实习。

会计专业学生是否会取消到企业实习呢?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中职教育应与市场需求接轨,必须让学生进入企业,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工作内容,但以何种形式进入,仍有待商榷。笔者建议采用“工学交替”的形式进入企业(如表1所示)。

三、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注意点

(一)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

多数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中职学校应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合作平台,将中职财经专业教师送到学校参加新知识的培训,因为会计知识是动态的,教师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将会计知识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专业教师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通过到企业参加实践,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

(二)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课程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中职院校应根据中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让学生打好专业基础;二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课程标准;三是改变授课形式,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形式,不拘泥于某一固定形式;四是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发校本精品课程。

(三)借助技能大赛,为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

中职学校应定期举办技能大赛,营造浓厚的技能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练习技能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技能大赛应强调全员参与、荣誉教育,不仅给优秀学生颁奖,还要给进步快的学生颁奖,从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中职学校所处的环境瞬息万变,“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克服了以往教学模式的缺点,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一种很好的应用型模式。

参考文献:

[1]胡翠梅,马庆.浅议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9).

[2]赵燕.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9,(11).

[3]王红珠.高职会计专业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1,(12).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中等职业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模式会计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课教学模式优化探究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