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学生轻生问题诱因与预防对策探析

2013-04-29杨威

河南教育·高教 2013年8期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预防

摘 要:目前,青少年学生轻生事件屡屡见报端,呈明显上升的趋势,是一个亟须人们重视的严峻问题。开展青少年学生轻生问题研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家庭的完整,保障青少年学生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轻生;预防

收稿日期:2013-05-06

作者简介:杨威(1985- ),男,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在全国上下响应党的号召、努力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青少年学生面临的机遇很多,与此同时,他们面临的挑战也非常严峻,心理承受的压力很大,常因学习、就业、家庭、人际关系等一系列事件受挫而引起心理失衡,继而引发严重的轻生事件,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惨重的后果。因此,开展青少年学生轻生问题研究,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和社会适应力,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家庭的完整,保障青少年学生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青少年学生轻生的主观因素剖析

“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曾针对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70名学生开展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57%的学生有自虐、自残、轻生等行为。在调查中,有不少学生曾经想过“不如死了算了”。虽然青少年学生轻生事件屡见不鲜,但大部分人都认为那不过是极少数学生的偏激行为罢了。所以当调查结果呈现在大家面前时,我们还是对这么多学生产生类似想法感到难以理解。有学者指出,自杀的基本原因是由于人产生了一种认为自己的存在没有意义的意识,它与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尤其与经济的稳定、思想混乱、社会道德标准的重新评价有关。

通过对调查结果和近期发生的多起轻生事件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大多数的轻生青少年是由于情感孤独、极度自卑、人格缺陷或采取失当的保护措施所造成的。情感孤独的孩子大多是调皮或成绩差的孩子,他们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经常被批评、受嘲笑、遭嘲弄,时间久了,心里的苦闷愈积愈多,自尊心也受到了伤害,于是就找地方发泄,或涉足网络游戏,抑或采取极端的方法,以求得到解脱。极度自卑者大多出自单亲或无亲家庭。父母的离异或过世会对孩子产生巨大影响。国内外研究表明,父母情感对孩子学习成绩、生活习惯、性格形成都有很大影响。家庭气氛不融洽、父母离异等都容易使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此外,轻生者往往都有严重的人格缺陷或心理障碍,如孤僻、抑郁、情绪不稳定、依赖性强、以自我为中心等,其中抑郁是最为突出的问题。对青少年轻生者的心理鉴定以及对青少年自杀未遂者的调查结果显示,自杀行为与重性抑郁症显著相关。

二、影响青少年学生产生轻生心理的外在因素

1.学校因素。教育部在2002年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学生自杀、自伤的,如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学校无法律责任。我们清楚地看到《办法》规定的是“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才无法律责任。但在发生轻生事故的学校,一些也存在体罚、管理不善等情况,作为学生教育主体的学校教育,我们理应密切关注。

在传统教育方面,大多数学校是相似的。教师基本上都能把学生该掌握的文化知识传授给他们,但在教学生怎样做人方面,有些教师则做得不能让人满意。诚然,现在由于应试教育而引起的作业繁重、课程紧张等确实存在,莘莘学子也被“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等“新三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调动青少年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乐观地面对生活,往往被部分老师所忽视。

2.家庭因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就是这样的期望让许多青少年学生不得不面对无尽的烦恼。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成长会有很大影响。从世界范围看,瑞典的青少年自杀人数大大超过邻国挪威。这两个国家的生活水平相当,生活习惯相似,为什么差别会这么大呢?学者研究表明是因为两国的早期家庭教育方式不同。挪威教育注重责任感的培育,从小就要求孩子学会承担义务,而瑞典人则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瑞典的一些孩子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就难以适从,久而久之,就变得萎靡不振,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所以,我们应在孩子接受教育的初期,就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

3.网络因素。随着电脑的普遍应用,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脑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负面影响。现在的青少年学生中独生子女多,他们与外界接触少,在利用电脑学习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接触网络游戏。青少年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尚差,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一旦接触网络游戏,就像找到了一份精神寄托似的,有的完全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网络游戏只要符合国家法规是应该合理存在的,关键是青少年学生在学习压力大、精神空虚时容易借助网络来发泄、展现自己,以寻求“真正的自我”。对此,学生家长应经常了解孩子动向,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思想教育,疏导远比堵塞要有用。

4.失恋及其他社会因素。情感的伤害往往是深入灵魂、刻骨铭心的,纠结、痛苦、挣扎、片刻的心灵绝望会让人情绪失控、陷入迷茫。情绪冲突无处发泄、强烈的内心矛盾难以排解,容易产生一些极端心理及行为,可能会导致失恋者轻生或者出现报复行为。因此,青少年及时有效地自我调整失恋带来的心理创伤极其重要。有心理咨询专家认为,失恋者要对自己的失恋行为进行一次充分的分析、整理,避免那些失恋过程中的痛苦、期待、伤痕随意发展,负起自己该负的责任,而不要让那些积压在内心的情绪去影响自己的生活。在心理咨询越来越受欢迎的今天,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另外,极少数人对社会黑暗面的大肆渲染,也使成长中的学生产生诸多不适。他们认为社会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美好,以致产生许多心理问题,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三、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轻生事件发生的基本对策

1.积极引导,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当前,“中国梦”的伟大理想正激励着社会中的每一个群体,教师则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应该用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激励青少年学生,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他们,让他们胸怀远大抱负、艰苦奋斗、拼搏进取,把崇高的人生理想作为前进的动力。

2.创造条件,组织青少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青少年学生社会阅历少,这其中有传统教育的因素,也有教育工作者的原因。教师应组织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并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让他们接触社会,引导他们在社会实践中体验生活,并根据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领悟做人的道理,并通过体会父母劳动的艰辛,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从而进一步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3.勇于创新,努力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挫折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会给人打击,带来痛苦;另一方面,它会给人经验,使人成熟,催人奋进。同时,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地创设一定挫折情境,持久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应当大胆地、有意识地创设一些适度的挫折环境,让孩子们去承受,让他们体验和尝试失败带来的心理痛苦,然后通过增强对意志的训练,克服心理障碍,树立信心,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从而提高抗挫折能力。

4.以人为本,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家长对孩子的爱是关爱而不是溺爱。父母应对孩子的心理、生活、学习各方面深入了解,给他们提供适当的帮助。教师则要在教给孩子们文化知识的同时,呵护他们的心灵,并通过家访、开家长会等形式将学生的信息反馈给家长,从而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专长来重点培养,让他们带着兴趣学习,并在学习中体验乐趣。

5.和谐共处,共同营造青少年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在家中,父母应该为孩子营造宽松的生活环境,以利于他们形成自己的生活习惯。倘若家长在各方面都对他们严格约束,势必会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同时,学校可以开设心理教育为主的生命教育课程,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知道如何认识生命、赏识生命、珍惜生命。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适当的竞争中逐渐成长,让学生在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环境中培养爱心,在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中陶冶情操,在纯洁和谐的校园生活中体验青春的价值。

参考文献:

[1]A.H.拉夫林.面对死亡[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

[2]童慧琦等.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抑郁、绝望及自杀行为[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7,(4).

[3]章敏,许占忱.切实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抗挫折能力[J].辽宁教育研究,2005,(11).责编:思 源

猜你喜欢

青少年学生预防
浅析学校体育竞赛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浅析学校体育竞赛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调查探讨四川省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需求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论加强技工学校德育课中法制教育的现实意义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