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低碳经济的瓶颈制约及策略选择:益阳实证
2013-04-29曹平辉
曹平辉
摘 要: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及经济结构调整,向低碳经济转型是我国经济的必然选择。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资源配置枢纽,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本文以湖南省益阳市为实证,探析欠发达地区金融业如何“点绿成金”支持“低碳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两型社会”建设。
关键词:低碳金融;瓶颈制约;策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08-0046-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8.10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发展经济和减少碳排放的双重压力,“低碳”、“绿色”现正被广泛传播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及经济结构调整,向低碳经济转型是我国经济的必然选择。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资源配置枢纽,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强有力的支持。本文以湖南省益阳市为实证,探析欠发达地区金融业如何“点绿成金”支持“低碳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两型社会”建设。
一、益阳市低碳经济发展情况
从长远看,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经济结构的相应转型。以益阳为例,低碳工业将减少对能源的依赖,低碳产业如电气、电子等产业将出现较快发展,高碳产业如有色金属加工、建材、造纸等产业的发展将相应地受到抑制。近年来,益阳市全面落实节能减排措施,着力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低碳经济发展有了起步。2012年,全市GDP总量比2011年增长11.9%,全市财政总收入比2011年增长25%,而全市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1年下降12.5%,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2011年下降4.2%,全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呈现出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①。
(一)大力培育低碳产业发展
1.做大做强了装备制造业。2012年装备制造业已成为益阳市工业产值率先过百亿的行业,占全市规模总产值近五分之一。中联重科沅江公司、益阳橡塑集团已经成为该市支柱企业,船舶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较大。
2.迅速扩张了电子信息产业。益阳市的电子信息产业既有基础,又有潜力。2012年资产业总产值已突破50亿元,资江电子、龙建达电阻的产量在国内市场份额中均占到了30%,汇盛科技TFT液晶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项目、欧信通讯设备公司的手机生产项目、美格声科技数字电视机顶盒项目、一印电子笔电锋项目等正在抓紧建设。
3.开发利用了新能源产业。近年来,益阳市能源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位居全市十大主要行业第三位。除水电、火电外,桃花江核电站前期建设已初具规模(后因受日本核电站核泄漏事件影响而暂停建设),晶鑫新能源有限公司、科力远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中科恒源风电产业有限公司、凯迪生物发电有限公司等一批新能源企业正在崛起,镍氢高温电池产业化生产跻身世界前列。
4.继续扩大了食品产业的优势。近年来,益阳市食品工业得到快速发展,连续三年增速名列前茅,2012年行业总产值已超过100亿元。益华水产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水产品加工厂,克明面业在全国面条生产同行业中排名第一,兰溪米市全国“十大米市”之一,安化黑茶产品参展上海世博会并畅销世界。
(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1.加大对造纸行业的资源整合和技术提升。益阳市造纸企业由原来的129家减少39家,其中化学制浆企业5家,再生纸企业34家,造纸总产能由42万吨增加到100万吨左右,沅江纸业、金太阳纸业、林源纸业、拓普竹麻和金北顺纸厂5大制浆造纸企业的产能均在5.1万吨以上。
2.加快淘汰水泥立窑生产、发展旋窑水泥。全市已淘汰立窑生产企业近20家,已投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3条,正在建设中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2条、符合产业政策的粉磨站2个,于“十一五”末期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比重达到80%。
(三)推广循环经济试点和清洁生产。湖南省人民政府已批准益阳市赫山区沧水铺镇再生塑料回收生产加工区为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湖南拓普竹麻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为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拓普竹麻、金北顺纸厂、明星麻业、龙源纺织等一批重点企业均投巨资对企业用水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实施了企业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二、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概况
(一)强化“窗口指导”作用,构筑绿色信贷发展屏障
近年来,人民银行益阳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益阳中支)每年以正式文件形式向全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下发了《益阳市货币信贷工作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全市各银行业机构要在低碳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积极作用,明确将节能减排纳入各金融单位的企业责任,积极参与到绿色环保项目的贷款和投资当中,制定适合本行(社)特点的绿色信贷目录或指引,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建设绿色益阳行动纲要》。益阳中支明确要求辖内各银行机构将信贷政策与国家环保政策挂钩,将环保评估审批文件作为授信的必备条件。对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项目贷款,给予额度、利率、期限等方面的优惠,对不符合节能环保政策要求的新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促推益阳发展成为一个绿色生态宜居的城市。
(二)建立评价警示制度,强化绿色信贷激励与约束机制
为进一步改进人民银行信贷政策传导机制,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提升信贷政策实施效果,益阳中支于2008年率先在全省建立并实施了《益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政策导向效果及践行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报告制度》,并运用该体系和制度对益阳市银行业机构2008年至2012年信贷政策导向效果及践行社会责任进行综合评价。其中,重点加强了对全市银行业机构在绿色信贷、低碳经济等领域信贷政策落实情况的考评。评价报告以正式文件形式印发至各市级银行业机构,并抄报其上级行和市委、市政府,作为考核奖励银行业机构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视情况通过媒体发布给社会公众,发挥外部声誉机制对金融机构的激励约束作用。评价结果作为益阳中支对参评单位有关业务进行分类管理的依据。根据评价结果,对执行绿色信贷政策措施得力,效果明显的银行业机构,益阳中支在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外汇管理、支付清算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贯彻执行绿色信贷政策不力的,益阳中支视情况采取出具指导意见、加大业务检查力度、约见主要负责人谈话等形式予以提示。
(三)强化政策执行力度,凸显绿色信贷实践效果
从实践的情况看,制定项目融资的环境影响评估程序,加强贷款项目环保审批,对环评不达标项目实施“一票否决制”,已经成为全市银行业机构贷款决策的先决条件。绿色信贷制度机制建设日趋完善,政策执行力度不断强化,“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和“大力支持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工程与绿色产业发展”的信贷原则得到有效贯彻。如泰格林集团沅江纸业有限公司10.2万吨优质苇浆技改工程项目中的碱回收工程项目,就由工商银行益阳市分行贷款1亿元及时予以支持完工;农业银行益阳市分行收回洞庭湖区已退出市场造纸企业环保问题贷款2219万元。良好的绿色信贷机制与蓬勃兴起的生态产业,为益阳市发展低碳经济注入了强大活力。
三、益阳市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发展模式仍以高碳发展为主
益阳市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燃煤发电约为电力结构的60%。因此,该市的工业与现代化进程仍然靠高碳能源所驱动。
(二)工业产业结构仍以资源型产业为主
益阳市十大工业产业中,大多数资源型产业(电力、建材、造纸、纺织、有色金属等)工业附加值不高,能源消费量大,特别是电力、建材、造纸三大高能耗产业占到工业能源消费的67%。
(三)淘汰落后产能压力大
建材行业中,由于历史原因,全市有31家立窑水泥企业虽然通过政策与市场淘汰了部分立窑水泥,但完全退出生产领域的并不多,这些立窑企业分布广、能耗高、污染重、涉及人员多,如果政策强行关闭,引发的社会问题不容忽视,而用市场淘汰则在短期内很难实现。
(四)低碳技术开发和应用相对滞后
从长远看,低碳技术一旦获得突破,低碳产业有可能像上世纪末的信息产业一样迅猛发展,成为经济的主要增长点。而发达国家早已完成工业化,碳放量呈下降趋势,在节能减排技术上拥有绝对的领先优势,而益阳市在低碳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上相对落后。
四、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难点和困惑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责任落实难
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高增长、财政高收入”,在思想上存在“重高碳、轻低碳,重效益、轻环保”的误区,致使发展低碳经济步伐缓慢,相关措施难以落实。同时很多金融机构认为支持“低碳经济”难度较大,且利润较低,对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存在畏难情绪,在很大程度上使得金融机构对低碳经济发展缺乏内在驱动力。
(二)产业结构调整慢,绿色信贷推行难
电力、建材、造纸、纺织、有色金属等是益阳市的支柱产业,对GDP和财政收入的贡献比较大,但其又是高耗能、高污染、高利润行业。这种产业结构和经济格局使得商业银行在推行绿色信贷方面存在两难选择,对这部分高耗能企业按照“绿色信贷”政策收回存量贷款或控制增量贷款,都将使原有存量贷款变为不良,形成信贷风险。
(三)法律法规不健全,信息资源共享难
目前,由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立法相对滞后,致使“部门辟垒”较为严重,环保部门和金融部门等相关部门,分别按照各自的行业管理,严格控制信用信息,致使信用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特别是环境污染信息未完整全面进入银行的企业征信系统,使得信贷银行难以及时地开展环评,绿色信贷政策难以有效实施。
(四)信贷制度不具体,实际工作操作难
目前,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所制定的绿色信贷标准多数为综合性、原则性的,缺乏具体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环境风险评级标准等,在统一法人体制下难以制定和建立一套切合当地实际的制度、办法和操作流程,大大降低了绿色信贷的可操作性,使各基层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绿色信贷制度“操作难、执行难”的现象。
(五)应对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大,新生矛盾调和难
当前,如何正确处理低碳经济的社会效益与金融机构的利润追求之间的新矛盾,已成为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课题。在现有金融监管与运行体系下,金融机构无力分担应对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社会成本,银行对于贷款的安全性、收益性与流动性的强调,以及证券市场要求企业利润实现的双重压力,使得与低碳经济相关的项目面临较为严苛的融资环境[1]。
五、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
(一)彻底转变政绩观,制定扶持加大排放权交易的新政策
发展低碳经济、开展绿色信贷需要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彻底转变唯GDP、唯短期效益的政绩观,并需要地方政府综合运用财政贴息、费用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担保等多种政策方式加大排放权交易的政策扶持力度。同时,积极培育中介市场特别是本土中介机构,加强与国外中介机构的合作,深入研究国外中介市场的先进理论和实践,消化吸收,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中介服务体系,这是开展CDM(清洁发展机制的英文缩写)机制的关键。
(二)加强宣传和规划,提高公众对低碳经济的认识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要大力开展低碳宣传,倡导公众节能减排、低碳消费、低碳经营的理念,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对于企业,则要推行低碳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同时,应制定发展低碳经济规划。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发展低碳经济首先应从战略高度提出明确的战略构想,并从政策框架和立法方面予以推动和保障。目前国家层面已着手研究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机制,作为地方政府,应及早谋划,制定本地的发展规划。
(三)重点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一是重点发展循环经济。根据我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中后期这一特定国情,大力发展以制造业产业链条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实现废弃物排放少甚至零排放,以重点发展循环经济的方法介入全球低碳经济的竞争。支持循环经济技术开发、示范推广、能力建设,继续抓好沧水铺再生塑料回收利用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和拓普竹麻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实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以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协调落实国家有关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二是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应加大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依靠技术进步不断降低成本。重点抓好中科恒源全永磁悬浮风力发电机和风光互补供电系统、晶鑫新能源光伏产业链、科力远汽车动力电池、凯迪生物质发电、海纳百川生物能源、爱能森地源热泵系统等新能源产业化项目建设。
(四)发展低碳产业,推行低碳技术,建立完整、有效的引导金融信贷投入环保和节能减排的信息机制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在工业产业布局中,大力培育低碳排放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食品加工等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提高其在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工业园区建设中,突出特色园区建设,东部新区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以沅江为核心的洞庭湖区造船基地,中心城区的电子信息产业等。与此同时,利用高新技术改造造纸、水泥、纺织等传统产业,降低GDP的碳强度。二是加强技术合作,推行低碳技术。目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注重共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重点研究低排放煤炭技术、能效和节能措施、先进电网、IGCC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新一代核能技术、可再生能源等技术。益阳整体科技水平和技术研发能力,是该市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因此,要根据我市工业产业发展的实际,加强技术合作,引进和有效利用低碳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三是建立完整、有效的引导金融信贷投入环保和节能减排的信息机制。相关部门要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将企业排放和环境违法有关信息纳入企业征信系统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对节能减排重点企业的跟踪,为金融机构授信提供服务,为提高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服务,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相关查询服务,督促环境监督部门切实加强环保节能执法力度。
(五)完善绿色信贷机制,研发绿色信贷新品种
商业银行应建立环境准入门槛,严格执行环评制度,增加硬性约束力度,逐步接受践行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赤道十项原则”(EPFI)。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严格的信贷控制,以“绿色信贷机制”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和无序发展,通过金融杠杆实现环保责任,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科学发展、绿色经济的目标。银行机构应大力承担和实践绿色金融的责任,将贷款用于当前倡导的一系列节能减排、产业升级、环境保护的项目,使其产生效益的同时,还不以牺牲环境、资源为前提。在信贷品种方面,应探索推广排污权质押贷款业务,将排放权减排额作为抵押物,为环保企业进行融资;开办专项治理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换代的项目贷款业务;开办排放权交易购买方专项贷款。在中间业务方面,可利用商业银行下属的金融租赁中心或者与专业租赁公司合作,为CDM项目提供设备融资租赁服务;凭借信息优势,作为CDM项目的咨询顾问,协调项目发起人、国外投资者、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2]。
(责任编辑:陈薇)
参考文献:
[1]戴季宁.关于金融支持西部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考[N].金融时报,2010-06-14.
[2]中国人民银行渭南市中心支行课题组.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N].金融时报,201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