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对东盟国家投资选择的决定因素:动态分析及中日比较

2013-04-29邓超正

海南金融 2013年8期
关键词:引力模型对外直接投资东盟

邓超正

摘 要:本文应用引力模型,结合2003—2010年的面板数据,着重从动态变化和国际比较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对东盟国家投资选择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全样本回归中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与东盟国家的市场开放度和制度环境紧密相关,双边的共同语言促进投资;2003—2006年间东盟国家的教育因素显著影响ODI,2007—2010年间东盟国家的开放度、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制度因素显著影响ODI;日本在东盟投资具有资源寻求动机,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也是吸引日本投资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引力模型;东盟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08-0031-07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8.07

一、引言

2011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ODI)数量也在日益增加,已开始步入“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步发展时期[1]。因此,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这关系到我们如何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从而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东盟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目的地。自2002年中国和东盟签订《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开始筹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到2010年自贸区正式建成,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关系不断加强,中国对东盟的FDI数量大幅上升。那么中国对于东盟的ODI具有哪些特点?哪些因素决定了中国在东盟的对外投资选择?这些因素随时间的推移发生了何种改变?本文试图用引力模型对此进行分析。

二、文献综述

早期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文献由于数据的可得性,基本是描述性的分析[2-3]。随着数据可获得性的提高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近年来,学者对我国ODI研究开始聚焦在对外直接投资选择的决定因素上。

国外研究方面。Buckley等(2007)用1984—2001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认为1984—1991年这个时间段,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偏好那些政治风险较高、文化程度接近、市场规模较大、地理距离接近的国家;在1992—2001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则偏向与资源密集的国家。对OECD和非OECD国家的回归结果显示,在OECD国家,大的市场、文化近似和政治自由是促进中国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在非OECD国家,市场规模并不显著,而政治风险因素系数显著。Cheung等(2009)从实证角度考察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发现中国ODI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受不同因素驱动[4]。实证结果显示:第一,市场寻求和资源寻求因素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成立;第二,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促进我国的ODI;第三,中国的ODI在发达国家集聚而在发展中国家分散;第四,中国对非洲国家和石油生产国的ODI主要受自然资源驱动的假设不成立。Cheng,Ma(2010)分别分析了中国ODI流量和存量的决定因素,结果显示我国ODI的流量和存量与东道国的GDP成正比与两者间的距离成反比,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边界对ODI的影响都是正的[5]。同时,将中国的ODI与日本和韩国进行对比,发现三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区别。三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东道国GDP成正比和距离成反比,中国和韩国ODI对人均GDP的系数为负,而日本则为正。内陆国家对日本和韩国的吸引力为正,对中国FDI无明显影响。

国内研究方面,程惠芳和阮翔(2004)用引力模型分析了中国对32个国家的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投资国与东道国的经济规模、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及双边贸易量与两国间的直接投资流量呈正相关,投资国和东道国的经济规模和经济水平越相似,两者间的流量越大[6]。胡博和李凌(2008)采用2003—2006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在54国的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通过聚类将这些国家分成发达国家、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普通发展中国家。结果指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发展中国家有市场寻求动机,在发达国家中市场寻求动机不显著;对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投资具有资源寻求动机;对发达国家具有战略资产寻求动机[7]。韩雨(2012)使用2003—2009年中国对138个国家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显示,避开关税限制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趋势;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对东道国的出口规模和东道国的市场规模成正比;在不同的区域贸易组织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EU(欧盟)和ASEAN(东盟)投资变量为正,在NAFTA(北美自由贸易区)投资变量系数为负[8]。蒋冠宏和蒋殿春(2012)用2003—2009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中国投资进入发展中国家具有市场和资源寻求动机对于发达国家,有战略资产寻求动机而市场和资源寻求动机不明显[9]。陈岩等(2012)用2003—2009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对非洲国家投资流量的决定因素,分析指出非洲国家的资源是吸引中国投资的重要因素,同时东道国和母国制度也对中国投资非洲具有显著影响[10]。

通过对文献回顾可发现,关于我国ODI的研究从初步的描述性分析到将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从整体分析到细分东道国,分析越来越深入。本文选取2003—201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分段探究了中国在东盟国家投资的决定因素,并与日本在东盟国家投资的决定因素进行了比较,从而希望借鉴其经验。

三、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

引力模型在分析国际贸易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学者们将其引入国际投资分析。本文根据Anderson(2003)和Helpman等(2004)的基本模型[11-12],结合蒋冠宏和蒋殿春(2012)的方法,引入母国和东道国制度因素建立计量模型。

其中,fdi ijt表示我国第t年对外直接投资存量 [13-14],gdpit为第t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jt为第t年东盟国家j的国内生产总值,disijt为我国到东盟国家的距离变量。为了检验我国的ODI是否具有资源寻求动机、市场寻求动机和技术寻求动机,我国的ODI是否受我国和东道国制度环境、东道国贸易开放度、两国文化相似性和投资协议的影响,观察变量cvi包括东道国的资源因素、基础设施因素、对外开放度、教育因素、制度因素及我国制度因素,其中共同语言和投资协议为两个虚拟变量。

(二)变量设定

东盟国家的自然资源因素(ntenerj)用能源出口作为替代变量,东盟国家为能源出口国取1,不是取0;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infraj),用东盟国家航空载货量为替代变量;东盟国家对外开放度(openj),用东盟国家进出口总额除以gdp;共同语言(langij),两国有共同语言取1,否则取0;东盟国家(polj)和我国制度因素(poli),用政府腐败指数代替;东盟国家市场规模(marki),用东盟国家人口数量作为替代变量;东盟国家教育因素(edui),用东盟国家初中入学率作为替代变量;投资协议(iagrij),签订投资协议取1,否则取0。

(三)数据说明

中国对东盟各国投资存量数据来自商务部公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由于我国对外投资统计数据2003年才开始与OECD国家和IMF标准统一,所以选取2003—2010年的数据,各国数据来自世界银行WDI数据库,两国间的距离变量及共同语言来自CEPII数据库,具体测算方式见[15]。东盟各国基础设施、教育、能源进出口情况来自WDI数据库,东盟各国和中国政府治理指数来自WGI数据库(缅甸数据缺失)。

四、结果分析

(一)相关系数矩阵

从相关系数分析可以看出,变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估计方法采用随机效应模型(RE)进行估计。

(二)全样本回归结果

1.基本引力变量因素高度显著。

从表1中第(1)列可以看出,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与我国和东盟国家的GDP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且高度显著。这与Buckley等(2007)、Cheng等(2010)、蒋冠宏和蒋殿春(2012)的研究结果相吻合。根据Dunning(1981)提出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该国的经济发展程度紧密相关[ 16]]。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对GDP的弹性系数在2以上,大大高于对东道国的弹性系数0.408。这显示出,双边GDP对FDI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两国GDP对FDI的决定作用又是不对称的。另外,对距离变量的弹性系数为-1.896,说明距离变量对FDI起阻碍作用。

2. 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的市场开放度和政府治理程度紧密相关,双边的共同语言促进投资。

表1中(2)~(9)列的回归结果显示,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与东盟国家的市场开放度和政府治理程度成正比,即贸易开放程度高、政府治理环境好的东盟国家更能吸引中国的直接投资。这与Buckley等(2007)指出的中国ODI偏向进入政治风险较高的东道国相矛盾。对此,一个可能性的解释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发展,非国有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所占比重提高,好的制度环境可以减少企业生产成本,有利于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 17]。双边的共同语言能有效的促进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这与Buckley等(2007)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另外,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自然资源、投资协议等变量的回归系数为正,但都不显著。这说明中国在东盟国家的资源寻求动机并不成立;东盟国家的市场和教育变量的回归系数为负,也不显著。

(三)分年段回归结果

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情况,对2003—2010年数据分成2003—2006年和2007—2010年这两个时间段进行回归分析。对比2003—2006年和2007—2010年的结果显示,我国GDP在两个时间段均显著,且在2007—2010年的弹性系数高于2003—2006年,我国经济实力增强后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加;距离变量开始变得不显著,我国和东盟国家2009年签订《投资协议》,2010年正式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使得双边投资阻力大幅下降,双边的距离变量对我国ODI的影响减少;东盟国家的资源和基础设施变量在两个时间段的回归系数均不显著;东盟国家对外开放度对ODI的影响逐渐增加;东盟国家和我国制度因素在2003—2006年段对ODI的影响不显著,但在2007—2010年与东盟国家制度环境成正比,与我国制度环境成反比,且高度显著;中国的市场寻求动机在两个时间段都不显著;东盟国家的教育因素在2003—2006年显著,在2007—2010年开始变得不显著。

(四)中日比较

作为亚洲最发达的经济体,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很多问题都是中国未来要面对的,日本ODI经验对于中国未来对外直接投资具有重要借鉴作用。另外,日本也与东盟建立了东盟-日本自由贸易区,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在此,对中日在东盟国家的投资因素进行比较。将中日回归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受本国影响较中国小,且不显著;东盟国家在日本对外投资中的影响增加,且系数高度显著;距离变量对投资影响不显著,这表明日本和东盟的双边投资阻碍小于中国和东盟。

2. 日本在东盟投资有资源寻求的动机,回归系数为1.163且高度显著;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吸引日本投资的重要因素。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国内资源缺乏。经济发展大量依靠国外的资源,东盟各国丰富的自然资源,无疑是吸引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另外,良好的基础设施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便利,也是吸引日本投资的因素之一。

3. ODI选择和东盟国家对外开放度、日本和东盟国家的政治环境成正比,但不显著;ODI与教育因素成反比,也不显著。这说明,日本对外投资受东盟国家和本国制度因素影响较少,市场在投资选择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府逐渐从干预者的角色转变为“守夜人”,预计未来市场也会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选择的决定力量。同时,教育水平越高意味着劳动力工资水平越高,劳动力成本高。因而,中日两国对东盟的ODI均与教育变量成反比。

五、稳健性检验

(一)为了避免由于变量选取方面的偏差而导致估计结果不稳定,在此用不同的替代指标对变量进行替换。东盟国家资源变量用东盟国家的电力生产量替代,东盟国家基础设施用每百人因特网使用人数作为替代变量,东盟国家和中国制度变量用东盟国家和中国的政府效率指数作为替代变量,市场变量用东盟国家GDP相对中国GDP百分比作为替代变量。

(二)经济规模和对外直接投资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一般地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越强,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也越大;反过来,对外直接投资能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因而,可能存在内生性导致估计结果有偏误。根据Arellano,Bond(1991)的方法,用GMM进行稳健性检验[ 18]。

(三)从回归结果上看,对外直接投资与自身一阶滞后变量显著相关。控制了内生性后,第一,出口国的回归系数在1-2.55之间,与前文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第二,ODI对东盟国家的弹性系数为负,即东盟国家经济越发达,我国对其直接投资越少。这与Buckley等(2007)的研究结果类似,表明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更偏好于那些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即发展中国家。第三,资源和基础设施变量的回归系数为负,市场因素回归系数为正,均不显著的,说明资源寻求在我国对东盟国家投资选择中不显著。第四,东盟国家和中国制度因素显著影响ODI决策,东盟国家政治环境越好,我国的对外投资量越大。国内政治环境对ODI起反向决定作用。总体回归结果与前文基本吻合,因而认为前文的分析结果是稳健的。

六、结论

本文应用引力模型,结合2003—201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

全样本回归结果显示:(1)我国ODI与中国和东盟国家GDP正相关,与双边距离负相关,且高度显著;(2)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与东盟国家的市场开放度和政府治理程度紧密相关,双边的共同语言促进投资。

分年份回归结果显示:(1)中国GDP在两个时间段均显著,且在2007—2010年的弹性系数高于2003—2006年,距离变量开始变得不显著,双边的距离变量对我国ODI的影响减少,自然资源变量和基础设施变量在两个时间段的回归系数均不显著;(2)东盟国家对外开放度对ODI的影响逐渐增加且显著,东盟国家和中国制度因素在2003—2006年段对ODI的影响不显著,在2007—2010年与东盟国家制度环境成正比,与中国制度环境成反比,且高度显著;(3)中国的市场寻求动机在两个时间段都不显著,东盟国家的教育因素在2003—2006年显著,在2007—2010年开始变得不显著。

中日对东盟投资比较发现:(1)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受本国影响较中国小,且不显著。东盟国家在日本对外投资中的影响增加,且系数高度显著;(2)距离变量对投资影响不显著,日本在东盟国家投资有资源寻求的动机,对东盟国家的外开放度、政治环境、教育因素和日本的政治环境对日本ODI的影响不显著。

(责任编辑:陈薇)

参考文献:

[1]SUNG Y W.Chinease outward investment in Hong

Kong: trends, prospect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R].OECD Development Centre,1996.

[2]CAI K G.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 novel dimension of Chinas integration into the regional and global economy[J].The China Quarterly,1999(6).

[3]DENG P.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by transactions

from emerging countries: the case of China. [J].Journal of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Studies,2003,10(2).

[4]CHEUNG Y W, SUNY X Q.Empirics of Chinas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J].Pacific Economic Review.2009(14).

[5]CHENG L K,MA Z. Chinas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8.

[6]程惠芳,阮翔.用引力模型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J].世界经济,2004(11).

[7]胡博,李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基于投资动机的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08(12).

[8]韩雨.我国海外投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16).

[9]蒋冠宏,蒋殿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基于投资引力模型的面板数据检验[J].世界经济,2012(9).

[10]陈岩,马利灵,钟昌标.中国对非洲投资决定因素:整合资源与制度视角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12(10).

[11]ANDERSON J E,WINCOOP EV.Gravity and Gravita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3(93).

[12]HELPMAN E,MELITZ M J,STEPHEN R Y. Export

versus FDI with heterogeneous firm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4(4).

[13]HEAD K,RIES J.FDI as an outcome of the market for corporatecontrol: 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8(1).

[14]EGGER P, PFAFFERMAYR M.Distance, Trade and

FDI: A Hausman-Taylor SUR Approach[J].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2004,19(2).

[15]MAYER T,ZIGNAGO S.Notes on CEPIIs distances

measures: the GeoDist database[R]. Working Paper,2011.

[16]DUNNING J H.Explaining the 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position of countries: toward a dynamic or developmental approach[J].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1981(4).

[17]SAUVANT K. New sources of FDI: the BRICs. Outward FDI from Brazil, Russia,India and China[J].Journal of World Investment and trade, 2005(6).

[18]ARELLANO M,BOND S.Some test of specification for paneldata: MonteCarlo evidence and an application to employmentequations [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1(58).

猜你喜欢

引力模型对外直接投资东盟
京津冀城市群现代物流网络构建实证研究
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前景展望
中国—东盟物流便利化研究综述
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群地价分析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影响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江苏省OFDI产业升级效应浅析
影响中国创意产品出口“一带一路”国家的主要因素研究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特征与导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