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后反思 促能力提升

2013-04-29李新锋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探究实践化学学习

李新锋

摘 要: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强化实验后的反思教学恰好能将学生在实验中的感知转化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化学学习; 探究实践; 实验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8-006-001

强化实验后的反思教学恰好能将学生在实验中的感知转化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下面就实验后反思教学的作用加以探讨。

一、加强实验后的反思教学,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长期以来,学生大多迷信教材,迷信教师。对“标准”顶礼膜拜,不敢越雷池半步,导致我们的学生缺乏质疑精神及探究意识,更无创新能力。而加强实验后的反思教学,恰好可以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唤醒他们的探究意识。如沪教版“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首先按教材实验步骤完成该实验,学生观察实验后交流讨论:

(1)实验步骤中“先通入一氧化碳气体排气;待排尽后,点燃出气口处的酒精灯及酒精喷灯”前后能否颠倒?(不能,防止爆炸)

(2)实验现象是怎样?(红褐色粉末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尾气如何处理?(燃烧或收集)

(4)该实验得到的铁与工业高炉炼得的铁有何异同?(不含碳元素)

在实验后我让学生反思:生成的黑色固体全部是“铁”吗?大多数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是铁粉。我没有马上评价,而是继续以下实验:将生成的黑色固体分别与稀盐酸、硫酸铜溶液反应,然而实验结果出乎意料,并没有观察到黑色固体表面有大量的气泡(氢气)产生和红色物质(铜)析出。可见,反应生成的黑色产物真的可能不都是“铁”,意料之外的实验现象让刚才还觉得老师多此一举的同学非常意外。此时学生反应强烈,议论纷纷,原来书上说的也不一定正确,此时“质疑”在学生的心中悄悄萌发、生长。

再如“关于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的教学,在完成实验后我要求同学们反思:“二氧化碳能用排水法收集吗?”

学生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是这样么?”马上学生分组,完成对比实验:相同条件下分别用向上排空气法和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二氧化碳,并对比所用时间及收集到二氧化碳的纯度。实验结束同学们惊诧地发现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二氧化碳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二氧化碳所用时间更少,纯度却更高。此时同学们对“要大胆质疑,不要盲从;要小心求证,不能想当然”领会更深了。

可见实验后多想一小步,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就会前进一大步。

二、加强实验后的反思教学,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初中化学实验要求①实验要科学、可行;②仪器简单、条件适宜;③操作步骤方便、安全。④试剂能少勿多、绿色环保。根据这些原则加强实验后的反思教学,促使学生动手又动脑,观察又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如沪教版“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学生往往观察不到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对这一异常现象和学生一起反思,讨论,得出观察不到变色的原因是:①烧杯中硫酸铜溶液过量,在水中Cu2+的蓝色掩盖了Fe2+的浅绿色。

②铁钉与硫酸铜溶液接触面积小,反应不充分。

针对以上分析,我让学生对该实验重新设计。学生讨论后,有同学将实验作如下改进:“把烧杯换成表面皿并在表面皿内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再把打磨过的几根细铁丝对折后放入表面皿内。”这样反应现象十分明显,既能观察到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又能看到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通过实验后的反思教学,学生不但掌握了铁与硫酸铜反应,又提高了实验设计能力。

再如“把水加入到浓硫酸中”的实验,学生观察不到水滴四溅,倾倒试剂用量多操作不安全。学生课后设计改进该实验方案:在表面皿内加入少量浓硫酸,表面皿上罩一只大漏斗,漏斗内壁事先贴一张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然后,用吸管吸足水,从漏斗管中插入漏斗中,接近浓硫酸液面时,将水滴下,水立即沸腾,虽然飞溅的液滴仍然很小,但留在试纸上的红色斑点却能把飞溅的液滴“记录”下来。通过这种设计,既能说明将水注入浓硫酸中进行稀释的方法具有危险性,又让此演示的过程毫无危险,而且形象生动,节约可靠。

实践证明加强实验后的反思,我们的学生就会表现出他们出色的实验设计能力,迸发出创新的热情。

三、加强实验后的反思教学,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反思实验、发现问题、找出意外、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这本身就是很好的探究过程。实验后的反思教学能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也符合当前课改精神。如沪教版“水与酒精混合的体积变化”实验。取一根约30厘米长、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先往玻璃管中加入红墨水,使其充满玻璃管容积的二分之一,再滴入无水酒精,使其充满玻璃管。用手指堵住开口的一端,颠倒混合。实验结束后我让学生把两种液体混合形成的“空柱”作好标记。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该实验说明微粒具有的性质。当学生以为本实验结束时我又提出:“如果是先加酒精后加水,现象会如何?”学生几乎不约而同的回答:“体积减少,空柱等长。”我神秘地看着学生说:“真的吗?试试看。”学生马上动手实验,结果发现“反滴”后“空柱”减小。学生不解,探究的欲望空前高涨,我因势利导,让同学们课后去查资料,从液体密度的角度去探究。下一节课同学们交流。探究的目的水到渠成。

四、加强实验后的反思教学,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实验现象学生记得琳琅满目,却不得要领;个个情绪亢奋,但事过境迁,仅记住了他们最感兴趣的现象,而不明白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有什么关联。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而实验后的反思教学恰恰能解决学生动手不动脑的问题。

如沪教版“生锈的铁钉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当学生实验结束后,我让他们交流各自观察到的现象,写有关反应方程式后。我再一次要求同学观察刚才的实验,发现溶液中有黑色物质出现。

学生思考:

1.黑色物质是什么?(黑色物质是生铁中的炭)

2.使用铁器应注意什么?(避免铁器与酸接触)

3.稀盐酸有什么作用?(金属除锈)

通过大家思考交流,学生清楚地了解了生铁的组成、盐酸用途、铁的性质。同时通过实验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实验后的反思教学能引导学生复习旧知探求新知,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逐步培养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性。

相信实验后多想一步,教学效果会前进一大步。

猜你喜欢

探究实践化学学习
电力企业创新电力计量工作探究实践
论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成绩
在小学数学中实施探究性活动的教学研究
初三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策略
中职化学学习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激发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的研究
如何提高高校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基于能力提高的学生化学学习习惯培养研究
怎样激发学生高中地理课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