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锐娟等

2013-04-29

散文诗 2013年8期
关键词:叶芝贵刊散文诗

《散文诗》编辑:

首先感谢编辑老师的关爱,学生去年暑假第一次在贵刊发表作品,这给了学生这样的初学者极大的鼓舞。2012年6月的稿酬已收到,为了纪念,学生没有将其取出来。这学期开学收到贵刊编辑部邮寄的样刊,很意外也很惊喜。学生想,一篇散文诗无论好坏,哪怕其中只有一句能打动人,对于一个初学写作者来说也已经很满意了。学生在收到的2013年散文诗校园文学1-2期还看到了同校的姚源清师兄的作品,以及熟悉的贵州民族大学的若非,这些熟悉的面孔,他们的文字渐趋成熟,对于学生也是一种莫大的激励。

贵州师范大学读者/默飞

片面只语

在经过了多年诗歌冬眠从事攻读学位研究学术之后,在无意的一瞥中,发现贵刊的灿烂与辉煌,以及诸位同仁的不易!看到冯主编及各位为刊物做出贡献的报道,非常感动!

嘉应学院读者/施保国

文学语言金库

我问其中一个人,他们这是往哪里去。他回答我说,他一无所知,他,别人,都一无所知;可是很明显,他们是要到什么地方去,因为他们被一种无法控制的行走欲推动着。

——波特莱尔:《每人有他的怪兽》

[简析]人生是有目的的吗?人有一般动物所没有的自觉意识,似乎是他们的一切行为都带有目的性。然而,人,在某一具体的事件上或是经历某一过程,是有明确目的的:而在人生的总体意义上,谁又能说得出是为了什么呢?在这一点上,人与万物平等。鲁迅《过客》中的那位行色匆匆的赶路人似乎也正是这样,“被一种无法控制的行走欲推动着”。

(力平)

散文诗钩沉

德国诗人歌德除文学创作外,还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1790年发现了人的胯间骨。

致叶芝

莫嘉

当我老了,不要在炉火旁打盹,诗歌的火焰,会烫伤欢畅的时辰。

回想,照亮沉睡的阴影。

爱和被爱,在皱纹的沟壑流淌,总有一些水草漂移着疼与痛。

三百六十五天折叠的情愫,在装裱成绫的册页里,封存。

展开,过期的年历受潮,粘胶的铜版纸,粘糊了时间。

日子与日子纠结着,不知是当年的太阳,还是今年的月亮?

再展开,不想过期的爱,也逃不脱受潮的时候,重新燃起诗歌的火焰,灵感的柴薪,所剩无几。

美丽心机

明月

远方是一只鸟儿

远方是一只鸟儿,每天叫醒我。

远方藏着希望,希望总是很远。

远方是一句谜语,至夸我没有猜出谜底。

远方就在眼前,远方真是太远。

你带给我的爱和鼓励一直都在

人生不需要太多刻意,这样有失自然,就像我邂逅《散文诗》一样。在某个百无聊赖的上午,大脑困乏,一抬头就瞥见了书架上的她,翻开扉页,便暗自喜悦。从此,她便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不刻意相遇,但在相遇后,她却是能进入你的心中。

就像8年前,你出现在高一第6班讲台上的那天,穿着白色的衬衫,纯净的笑容,还有一颗善良的心,不记得你当时说了什么,只知道之后的你带给了我希望和启迪。还记得《山地》杂志上,那只白蝶是怎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那篇文章,是我为你写的,我知道同学们和你都读得懂,因为那是全班共同的故事。你给我们的投资是巨大的、豪华的、奢侈的和不计成本的。

我收到的第一本《散文诗》,是你作为奖励送给我的,诗意的散文诗总是充满美感、魅力,记得那本刊物的扉页介绍了某个女孩的处女作,我想你应该是有所深意的吧。那本《散文诗》有你的字迹,我知道你是用心挑选过的,你希望我能够一直坚持下去。朝着自己的人生轨迹坚持向前。只是,很遗憾,这本刊物被同学借走就不见了,生命中的念想也就不存在了。

如今,我想借用《散文诗》,去沉淀心中涌起的温暖、怀念和向上,前两者是对你,而后者是对现在的自己。光阴似箭,岁月静好,也许我们便再也不会相遇,各自的生活也会如流水潺潺向前,但你何曾从我的生命中离去?你带给我的爱和鼓励一直都在。

今天,偶一抬头,看见阅览书架上的《散文诗》,同样的大小,同样的装帧,同样的蕴含深意,我才发现《散文诗》一直都在,你一直都在,因为都关乎人生,关乎温暖。

浙江师范大学读者/张锐娟

散文诗人小传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出生于都柏林。曾在都柏林大都会美术学院学习绘画,1887年开始专门从事诗歌创作。叶芝早年的创作具有浪漫主义的华丽风格,善于营造梦幻般的氛围,进入不惑之年后,在现代主义诗人伊兹拉·庞德等人的影响下,尤其是在参与爱尔兰民族主义政治运动的切身经验的影响下,叶芝的创作风格发生了比较激烈的变化,更加趋近现代主义了。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以其高度艺术化且洋溢着灵感的诗作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灵魂”。1934年,他和拉迪亚德·吉卜林共同获得古腾堡诗歌奖。

猜你喜欢

叶芝贵刊散文诗
2024 《散文诗》征订
散文诗八骏
两个新发现的不等式
散文诗(选二)
《散文诗》刊征订征稿
在爱尔兰,追寻叶芝的英魂
我是骑者 策马向爱
我是骑者,策马向爱
我也上杂志
何时不再“滥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