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
2013-04-29施建靖
施建靖
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是否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应用能力已经逐步成为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也随着这种社会发展趋势从以往被遗忘的角落里被重新拾起。小学信息技术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紧迫而又与时俱进的课程,应当义无反顾地走新课程改革之路,筑起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金碑,适时改变传统注重单向的计算机刚性知识的讲解和评价,引进先进的发展性评价理念,让学生在发展的情境中,在自由励志的环境中真正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一、必要性解析
1.发展性评价的本体功能
发展性评价是新兴的一种课程评价方法,集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建构主义等深厚思想基础之精华炼就而成,发展是其存在于世最基本的依托和目的。它的提出是针对传统课程评价单纯地注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单纯地指向于书本上那些硬生生的文本信息而带来的学生发展畸形的窘境。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践行发展性评价,引导教师逐渐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关注学生的幸福程度,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乐观地投入学习,自由平等地发展个性,进而实现自身最大限度的全面发展。而且,发展性评价能够贯穿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始终,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对教师、对教材设计等进行一种全方位的过程评价,促使师生共进。
2.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学生接受系统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起步阶段,旨在培养学生认识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从而养成一种良好的信息素养,为自己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作铺垫。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也并非经过几次期末考核就能完全明晰学生的掌握情况,而是要经过无数个过程的堆集、训练、评价、改进和升华,而这些过程的恰当控制和把握又必须依靠评价信息获取,因此,发展性评价这种贯穿教学活动始终的评价方式,理所应当成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建构的基础和核心要素。另外,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注重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课程,过去那种注重书面知识和终结性考评的评价方式必然会束缚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扼制学生前行的动力和激情,相反,发展性评价能够以其特有的过程性、整体性等特征实现对学生发展的全面关注,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尽力驰骋,实现自我理想和价值。
3.学生个体发展所需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和评价方式过分注重刚性知识的单向灌输,过分注重终结性或成果的评价,这必然会导致学生走向死记硬背和崇拜分数的极端,从而压制自身个性的发展,束缚自身潜能的发挥。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践行发展性评价,不仅是学生个性发展,而且是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另外,由于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一种实践性、技术性、操作性的知识,不同的学生在这种知识方面必然会呈现出发展的不同水平和差异,如果单纯地借用传统评价手段来实现统一性的测量和考评,必然会牺牲一大部分学生的发展诉求,故应以这种注重发展和过程的新兴评价体系来操作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
二、有效性策略探究
1.建立健全以发展为核心的课程评价体系
要彻底改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尴尬境地,关键是要摒弃过去落后的评价观念,在继承良好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发展性评价体系。小学信息技术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建立,要求课程评价除了要关注学生对基本信息技术文本知识以及基础技能的掌握之外,还要关注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如信息技术使用规范、信息素养的形成、合作意识的养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个体的发展倾向等。
例如,在讲授三年级教材“介绍中文输入”这一知识模块时,教师并非只要做一份试卷考核学生的掌握情况,就能以此当作一种完善的评价方式,而是要兼顾到学生对电脑写作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学生学习电脑书写的不同过程以及学生对电脑写作的情感体验和心理认知等,综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达到评价学生对“利用电脑进行输入写作”的学习情况,也由此发现自身教学的问题及其改进之处。
2.把过程作为评价的重点观测点
量化考评曾一度几乎成为各科教学评价的唯一依据,因此而衍生的对分数“醉生梦死”的崇拜以及对知识死记硬背的态度也“风靡一时”,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这种注重实践性、过程性和操作性的学科也无法避免地进入该洪流。这种过分注重量化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考评方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在脑子里更好地巩固信息技术知识,但同时也封存了学生其他潜能的发挥,桎梏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因此,要转变这种单向度的局面,更好地适应学生和教师自身的成長,必须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表现,将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在讲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遨游网络》中的“如何上网”这一知识点时,老师不仅要下到课堂,积极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亲身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的创新之处和问题,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评和激励,最后,再以作业的形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业批改一定要注意结合一定的书面语进行质性评价。
3.坚定不移地实现评价方式和主体的多维化
首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仅内容涵盖面广,涉及门类多,而且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课程,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式在继承传统终结性评价成果的基础上,应当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适时结合成长记录袋、行为观测等评价方式进行。
例如,在学习“键盘一家”这一知识点时,老师除了做好平时的考查工作外,还可要求学生书写学习感受,或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或创设一个打字游戏的情境等进行评价。
其次,信息技术课程里面包含部分可供娱乐的内容,如游戏、网聊、电子书等,容易导致学生沉迷其中,这也是学校与家长忌讳学生“上网”或者“玩电脑”的缘由,但这并非明智之举,而是在行“全盘否定”的不当行为。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应当坚持学生、教师、学校、家长等主体的共同参与,共同监督,让学生在良性的环境中充分驰骋于信息技术的海洋之中。
三、结语
总之,我们可以预见,如果真正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逐渐践行发展性评价模式,必然会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教师专业化成长、家长家教观念以及学校办学理念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当前我们应当积极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上建立健全完善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走评价的多元化发展道路。
(责编 施夏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