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初中语文课的导入

2013-04-29黄云岩

考试周刊 2013年87期
关键词:导入法课堂导入初中语文教学

黄云岩

摘 要: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所教课文的情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导入形式多种多样,设计时必须结合教材、学生和自身实际,遵循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等原则。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课堂导入 导入法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转换注意方式和思维方式,及时调整状态进入新的阶段的行为方式。它要求教师能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本节课学习任务相适应的境界。它犹如戏剧的序幕、小说的开端、乐曲的第一音符,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目前一些教师认为:现在的初中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了,不必再浪费时间研究如何“导入新课”的问题。其实不然,初中学生下课时大都还是喜欢追逐玩闹,在上课的前3~5分钟内,大部分学生仍处于兴奋状态,很难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一些教师喜欢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如用“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什么)”或“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明白了(或知道、懂得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等惯用语进入新课,这种导入法直截了当,直奔主题,但由于过于直白,缺乏新意,容易使学生产生听觉疲劳,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长此以往,就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导致课堂气氛缺乏活力。

课堂导入虽然在一堂课中只占很少时间,却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先声夺人,抓住课堂导入环节,通过讲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朗诵几句抒情性强的诗歌、唱一支嘹亮动人的歌、做一个简单易懂的实验等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之中,在学生、教师及文本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引发学生设疑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环境中,提高积极性。因此,教师掌握并熟练运用导入的方法与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多年教学生涯中,通过汲取他人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实践,认为下面几种导入法是行之有效的。

一、新旧知识联系导入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认知活动的开展都是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应的部分构建新的认知结构的,使新旧知识和心智活动建立起有机联系。因此,语文课的导入环节应尽量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温故而知新。例如在教八年级下《孙权劝学》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如下导入:

师问:在七年级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学过一篇课文《伤仲永》,同学们还记得吗?

生答:记得。

师问: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生答:方仲永由一个天资非凡的神童沦为平庸无奇的普通人的故事。

师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答:人的天资固然重要,但更要注重后天的学习和教育。

师答:是的,后天的努力学习更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主人公就是通过后天勤奋努力学习,最终由一介武夫变成一个博学多识的大将的。

这样就从幼年不学、毫无所成的方仲永导入年长好学、学有所成的孙权,从正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二、音乐欣赏导入法

音乐不仅能传递思想感情,放松心灵,陶冶情操,激发灵感,而且它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有时甚至比语言文字更深刻、更细腻、更丰富。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音美感耳”,中国的传统文字向来就和音乐融于一体。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如果在新课导入时播放一段与课程相关的音乐,就能驱除无关干扰,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很快进入文中所描绘的意境之中。例如教学九年级下《蒹葭》一文时,先播放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这首歌,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听完后说出在听这段音乐时感受到了什么?

师问:这首歌是女作家琼瑶电视剧《在水一方》中的插曲,同学们觉得这首歌好听吗?

生答:好听。

师问:为什么好听?

生答(七嘴八舌):唱得好听、音乐好听、歌词写得好、意境很美……

师:这首歌的好听跟它的歌词写得好是分不开的,其实琼瑶这首词是模仿了别人的作品,大家想知道原创吗?那就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选自《诗经》中的一首诗《蒹葭》。

通过以上对话,就自然地由音乐导入。听音乐时,虽然学生感受到的不尽相同,但一旦沉浸于音樂中,音乐便会牵动心灵,激发情感。在语文课堂上,音乐会发挥无限的魅力,对营造课堂氛围、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等都有良好的催化作用。

三、制作表格导入法

表格具有集中、概括的特点,便于分析和比较,有利于发现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能使复杂和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清晰,代替大量的复杂的文字说明。如在教九年级下《出师表》时,我纵向板书了三个人物的生卒年,横向写了三件大事及时间,形成一张表格,然后让学生根据名著导读填写人物年龄。

学生填完后对照表格,一时间教室里议论纷纷。

“啊,诸葛亮真是年轻有为,27岁就成就大业,扬名天下。”

“刘备真能礼贤下士,46岁的人能三次去向一个比自己年轻20岁的小青年请教。”……

也有对刘禅感兴趣的:“这小子,出生于烽火岁月,坐享父辈基业,20岁就当上了皇帝。”

“创业难,守业更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几位思考深刻的学生争相发表高见。

学生激烈讨论后,我说:“现在让我们一起看课文里的注释。诸葛亮的这篇表文是蜀汉建兴五年(即公元227年)准备出师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此时刘禅20岁,昏庸无能,不懂政事。现在,诸葛亮正准备率师北伐,远离国都,在这关键时刻,他不能没有后顾之忧。请同学们想一想,他最担心的是什么事?”

学生讨论后,大都能根据课文答出“担心后主听信谗言、重用小人、赏罚不明”等要点。

“针对这些,诸葛亮提出了一些什么建议?现在,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创造让学生积极思考的氛围,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往往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导入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和从何种角度导入,都必须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必须遵循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等原则。

导入要有针对性。教师设计导入时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课型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设计的导入方法要具体、简捷,尽可能用少量的语言说明课题要学习的内容和要求,要灵活机动,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新的知识情境中,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要。

导入要有启发性。导入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发性,以便实现知识迁移。通过浅显而简明的事例,学生得到启发,从而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更深刻地理解新教材。

导入要有趣味性。设计导入要做到引人入胜,使教材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防止学生产生厌倦心理。

此外,还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能让“导入”喧宾夺主,淹没了课堂教学。“导入”只能是“导火线”,要短小精悍,以3~5分钟为好,在“精”上下工夫,言简意赅地引学生入胜,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浓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快乐学习。

课堂导入艺术是精彩别致、变化无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学生和自身的实际,有个性、创造性地设计导入方式,优化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彬福.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蔡高才,袁光华编著.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导入法课堂导入初中语文教学
浅析导入法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浅谈初中语文课的导入法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