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最能发挥自己专长的职业
2013-04-29徐永鹏
徐永鹏
如今,一般人找工作考虑的是薪酬,一些高收入的工作便格外受到青睐。这本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但择业时如果只盯着钱,把钱看得太重了,以至于忽视甚至忘记了一些不该忘记的东西,那就很容易走入求职的误区。因为挣钱多的工作,不一定是最适合、最理想的工作,最理想的工作首先应该是最能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工作。这样的工作,于社会可能获得最佳的效益,于自己则可能看似短期收益不多,却为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1995年10月,笔者所在单位因经济效益不佳破产。下岗后没有了经济收入,这对双方都是工薪阶层的我们来说,日子一下子变得紧巴巴的。更令人烦恼的是,因为工作惯了,一旦闲在家里感到十分无聊,特别是看到下岗的同事大多找到了新的工作,心里更加焦躁不安。可是,人家能干的事,我又不一定会干。我在单位过去从事的是文秘工作,立马去上三班做重活,没那么大力气;摆小摊、做生意,又不是这块“料”。
看着整天闷闷不乐的我,妻子灵机一动说:“你在单位不是从事文秘工作吗?何不拿起笔来写点东西,也发挥发挥你的特长。”我先是不肯,说:“我这点墨水,怎么能写文章登报?”妻子说:“事在人为,高尔基能从一个没上过几年学的流浪儿成为世界著名的大文豪,你又搞了多年的文字工作,这点事情还不能做吗?”于是,我先买了十几本中外名家小说、散文选集,细心研读。读了一个月,我灵思涌动,竟也写出一篇散文来。我试着将文章寄到一家日报,想不到半个月后,我的文章在这家日报副刊上作为头条刊出,首战告捷。我受到极大的鼓励,创作热情迸发,一个月总要写出四五篇散文、随笔,投寄出去,大多得以发表。从1996年开始至2013年,整整17年过去了,我已在全国200多家报刊发表了3000多篇文章,有不少文章还获了奖,1998年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的一篇文章,还被该报收入书中出版。稿费收入减轻了家庭经济上的困难,写作又让我的才能得到了发挥。
1998年,我们当地的电视台拍摄了《抬頭又是一片蓝天》专题片,介绍了我下岗后靠自己的努力,在《人民日报》等全国上百家报刊,发表了各类文学作品,靠稿费解决了自己的吃饭问题,成为该市第一个自由撰稿人的事迹。
在一些人看起来,自由撰稿人的生活,在经济上可能不如做有些工作挣钱多,但对我来说,这份职业一方面解决了自己的吃饭问题,另一方面又能发挥自己所长,让自己活得充实,我觉得还是很满足的。
所以,每一个求职者都应根据自身的客观条件,结合社会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求职思路。如果只为一时多挣几个钱而放弃专业特长,则往往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