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发挥语文教师当班主任的优势增强班级德育实效

2013-04-29陈彦华

课外语文·下 2013年9期
关键词:语文学科班主任工作渗透

陈彦华

【摘要】利用课本素材,进行品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这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这个共同目标的驱动下,具体如何充分发挥语文教师当班主任的优势,增强班级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呢?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浅谈。

【关键词】学科优势;德育;渗透;语文学科;班主任工作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思想道德的好坏,不仅影响到社会风气的好坏,也将影响到国家、民族的前途。作为人文精神传承者的语文教师,特别是作为语文教师的班主任,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优势,强化德育渗透,深入发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作为语文教师的班主任,怎样才能把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怎样根据具体课文的特点巧妙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班级德育的实效性呢?

一、结合德育内容,发掘课本素材

中学生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教育他们分清是非、善恶、美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他们健康成长成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语文教材,其选文大多为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和今人佳作,都反映了作者进步的立场观点,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有的颂扬爱国主义精神,有的反映伦理道德,有的抒写人性美,有的阐述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科学观点和方法等。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深入发掘教材内容,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爱国主义的教育

爱国主义可以是对祖国悠久的历史、自己民族的优良传统感到自豪和骄傲,也可以是对祖国壮丽的山川水色的热爱和赞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发挥教材的导向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表现了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就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杜甫爱国爱民的宽广胸襟与浩瀚壮阔的洞庭景色交融成一体,构成宏丽阔大的意境。文章是交流思想的载体,我通过对内容形象的分析,生动的讲述,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如学习陆游的《书愤》,我向学生讲述陆游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生都渴望恢复中原、报国杀敌,对投降派把持朝政,使自己的报国壮志付诸东流充满愤恨。

语文教材中,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文很多,这些名篇往往是写山则情满于山,写海则情溢于海。在教学这些情文并茂的诗文时,我借助于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描绘和赞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例如,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另外,我有计划地在班中举行了以“燃烧爱国热情”为主题的诗歌朗诵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并组织学生调查家乡在改革中的生活变化。通过这些活动,即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展学生视野,也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古往今来,多少学子,身在课堂,心系社会,多少仁人志士,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作为青少年学生一样应该拥有关注社会,直面众生的胸怀。伟大的作家为什么伟大?因为他们的作品里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甚至解放人类、奉献社会的无私大爱。如学习《留取丹心照汗青》、《与妻书》等课文,让学生感受文天祥、林觉民这些爱国志士的高尚情怀和献身精神;学习《布衣总统孙中山》、《邓稼先》、《喜看稻菽千重浪》等课文,激励学生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伟人为什么伟大?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在为人类的进步努力付出着。

(三)亲情、友情的教育

和谐的亲情、高尚的友情都是一个人优良思想品德的标志。在“体验情感”的单元活动中,老舍的《我的母亲》以情动人,让学生体验到真挚感人的亲情。在学习时我引导学生认识“孝”是中国传统中儿女对父母的行为准则,让学生学习从生活小事中去体验父母的爱,学会与父母和谐相处,培养骨肉亲情。学习《冰心:巴金这个人……》,培养学生纯真的同志、朋友情谊。

(四)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

“志当存高远”,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通过《沁园春·长沙》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青年毛泽东指点江山的英雄氣概;通过《寂静的春天》的学习,学生为作者雷切尔·卡森这位科学先驱为理想而献身而敬仰;通过《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的学习,让学生真切感受了梦想的美丽……这些事迹无不闪烁着理想与正义的光芒,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指明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发掘教材内容,启迪学生心智,为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让他们向着伟大的目标展翅高翔。

二、结合学生实际,培养学生自信,塑造完美人格

语文课德育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每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这些课文的教学,对青少年学生能起到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在通过这些课文对学生进行德育时,我们应联系学生的具体思想状况,以便“对症下药”。

(一)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了:教育是要培养自信的人

如我们中学这样的学校,生源大多是来自郊区的农村,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因而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第一单元“认识自我”的活动中,结合教材内容《我很重要》,让学生认识自我存在的价值,并学会肯定自我,找到自信。在课堂上我进行了一个表达活动:找找自我,找找特长,用几句话表达“我很重要”。通过活动我告诉学生:自信的来源是发现你真正的优点!最后我对整个学习活动做了激情的总结:《我很重要》是以对生命的珍视、对他人的关爱为出发点的。它告诉人们应该认识到个体生命的重要及价值。正如文中所说“对于父母,我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活着,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重视生命的过程;活着,不仅为了自己还为他人;活着,自己就不是被世界冷落或遗弃的一棵小草,而是一方独特的风景。因为“我很重要”。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二)坚定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便是坚定学生的成长方向

这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思潮的不断进步,言论环境越来越宽松,各种思想观念和观点也在不断影响着学生。有时总不免有一些形形色色的精神毒菌伴生,并通过各种渠道侵蚀青少年学生的纯洁心灵。俗话说“言为心声”,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教育学生用正确的观点、方法观察生活,反映生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高尚情操和坚定信念的人。

如在“走近经济”活动单元中,学习《钱》一课时,我让学生谈谈对“钱”的理解,有一位学生说:“钱真是个好东西,有了钱什么事都能做,没有钱一事无成。我长大了一定要利用一切机会和手段,赚很多很多钱。”不可否认,学生说的话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想法,但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却令人不那么轻松。长此以往,学生的双眼盯在一些社会阴暗面上,接受一些负面影响,心灵受到严重污染,将来走向社会便会做了金钱的俘虏。因此,我及时引导学生:一位散文家在其文中曾写道“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可以买到药,但买不到健康;可以买到虚名,但买不到实学;可以买到小人的心,但买不到君子的志”。我们知道,没有钱万万不能,但钱绝非是万能的!同时列举实例:中科院研究员陈明远在《鲁迅一生挣多少钱》一文中统计结论是:鲁迅的公务员收入、教学收入、写作翻译编辑收入,按实际购买力计算,他在“而立之年”后24年的收入相当于今天人民币392万元以上,平均每年16万多元,金钱是他坚持“韧性战斗”的经济基础。然而他有了那么多的金钱之后,却丝毫不为金钱所动,而始终坚持勤俭奋斗的本色。通过这些例子,我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金钱与人生价值的关系,更好地把握人生,懂得如何努力奋斗、自强不息,培养完美的人格魅力。

三、总结

教师的教学离不开机智,班主任工作尤其如此。作为语文教师的班主任通过自身的学科优势,发挥特色的教育机智,给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不少思想“營养”,更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很大的优势。当然,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还需要语文教师在实际中持续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陈至立.自觉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实践素质教育思想[J].人民教育,2002(1).

[2]王义洲.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作法[N].中国教育报,2000-01-20.

[3]阎立钦,倪文锦.语文教育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钟声辉.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Z2):8-9.

(编辑:陈岑)

猜你喜欢

语文学科班主任工作渗透
如何在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
小学五年级语文写作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漫谈班主任开展德育管理的智慧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
爱在字里行间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