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原因的临床分析

2013-04-29宋芙荣孙鸿彬彭旭辉郭改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9期
关键词:回顾性分析死亡率心肌梗死

宋芙荣 孙鸿彬 彭旭辉 郭改平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住院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住院的AMI患者114例,分为死亡组21例和存活组93例,对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既往病史、梗死部位、并发症等特点,分析死亡高危因素。 结果 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间总病死率36.7%。多部位、广泛前壁心梗、既往有糖尿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存活组。死亡方式:泵衰竭(心衰、心源性休克或二者并存)死亡率52.3%,心脏骤停死亡率28.6%,心脏破裂死亡率4.8%,心外因素死亡率14.3%。 结论 老年AMI死亡率高,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并发症。既往有糖尿病是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 心肌梗死;老年人;死亡率;回顾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9-0156-02

急性心肌梗死(AMI)系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出现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1]。它是老年(≥70岁)心脏病中最多见的一种,是心血管内科的急危重症,具有发病率及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降低其病死率是多年来心脏病学者为之奋斗的目标。本文通过对21例急性心梗主要死亡因素及其临床特点的分析,为降低本病的死亡率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0年10月~2012年10月住院的AMI患者114例,男73例,女41例; 年龄≥70岁49例,男30例,女19例;<70岁65例,男43例,女22例。114例分两组:存活组93例,男63例,女30例;≥70岁31例,男19例,女12例;<70岁62例,男44例,女18例。病死组21例,男10例,女11例;年龄≥70岁18例,男9例,女9例;<70岁3例,男1例,女2例。诊断符合1978年WHO急性心梗的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符合1999年高血压诊断标准;糖尿病符合1998年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

1.2 方法

将患者分为病死组和存活组,对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心血管病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心梗、心衰、吸烟、饮酒等;并发症包括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肺炎、梗死后心绞痛等;急性心梗的发病年龄、性别、梗死部位,并对相应的结果进行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一旦发生,死亡率高。有文献报告在非老年急性心梗组中死亡率为8.6%,而在老年急性心梗组中为21%,死亡率明显高[2]。本组资料显示,老年AMI患者死亡率高,可达36.7%,与文献报道接近。

老年AMI患者死亡率高,可能因为:①老年人冠状动脉病变受累的分支多,且心肌纤维化,心肌收缩力下降,室壁顺应性减低,一旦发生心梗易致泵衰竭[4];②老年人易多种疾病并存,尤其是合并糖尿病者多,因糖尿病不仅引起冠脉硬化,同时多并存有微血管病变,致弥漫性心肌病变,故发生心梗前多有潜在心功能不全,加之多为2~3支病变,梗死面积更大,更易造成泵衰竭从而发生心源性休克;同时严重心律失常和室颤也易发生在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易糖代谢异常,三大物质代谢紊乱,且自主神经多有病变,因而致心肌代谢异常,乳酸增高,钠钾离子分布不平衡,使心电处于不稳定状态,易发生折返激动和诱发室颤[5];③老年人AMI时多合并有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心力衰竭、休克、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症状[6],此时其对疼痛的敏感性减低,即使出现急性心梗可以是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通常没有典型的胸痛,而是表现为上腹不适、咽喉部发紧、牙痛、后背部疼痛或不明原因晕厥、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等,可能会到消化科、口腔科、呼吸科等首诊,从而延误治疗。

现代心肌梗死虽治疗进展迅速,但一旦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无论采取溶栓、介入等,死亡率仍高,且老年AMI行溶栓、介入的机会偏少。因此我们认为,若想进一步降低死亡率,首先仍是预防为主,尤其是患糖尿病、高血压的病人,早检查,早预防。其次,对已患急性心梗的患者,应及早识别高危患者的病情特点,我们从临床中观察到,下列情况易导致急性心梗患者死亡,应及时鉴别,积极预防。年龄≥70岁;大面积、多部位心梗;入院后一直心室率>100次/分;AMI后出现束支传导阻滞;AMI合并室壁瘤;左室射血分数低(EF值<40%);新出现的心脏杂音,如心脏二尖瓣听诊区突然闻及收缩期杂音,提示有乳头肌功能失调,若是听到全程杂音,可考虑室间隔穿孔;AMI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肺部疾患;情绪不稳、恐惧、焦虑等等。

从本组及文献的其他临床资料可以看出,急性心梗的死亡有一定的诱因,如用力大小便,此时可使胸腹压增高,心率增快,从而增加心肌耗氧,导致严重心衰或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而致死。情绪激动可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心脏负荷增大,心室内压力骤增,导致心脏破裂。因次我们要尽力避免诱因出现,如避免用力大小便,保持大便通畅,可适当镇静,避免情绪激动。

总之,AMI患者的死亡与患者年龄大小、心梗部位、心梗的并发症、是否同时患糖尿病等有密切关系。因此降低AMI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在中青年人群中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有效的预防知识的提高,合理治疗冠心病,对患急性心梗后积极有效的治疗,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同时应预防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本资料显示,急性心梗合并糖尿病应是今后防控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E.Boersma N,Mercado D,Poldermans,et al.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The Lancet,2003,(361):847-858.

[2] V Schachinger B,Assmus M,Britten,et al. Transplantation of progenitor cells and regeneration enhancement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Final one-year results of the TOPCARE-AMI Trial[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04,44(8): 1690-1699.

[3] Michael J. Lipinski,Giuseppe G.L.Biondi-Zoccai,Antonio Abbate,et al.Impact of Intracoronary Cell Therapy on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the Setting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J Am Coll Cardiol,2007(50):1761-1769.

[4] 郭晓萍,郝爱萍,张艳霞.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42例临床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5(10):749-751.

[5] 刘道轩,单晓清. 糖尿病的心血管系统表现及其处理[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8,18(6):366-367.

[6] B J Gersh,RD Simari,A Behfar,et a1. Cardiac cell repair therap3:A clinical perspective[J]. Mayo Clin,2009,84(10):876-892.

(收稿日期:2013-01-30)

猜你喜欢

回顾性分析死亡率心肌梗死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高原地区736例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分析
重度口腔颌面部外伤治疗状况综述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102例口腔扁平苔藓临床治疗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