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探索与研究
2013-04-29史琳等
史琳等
摘要:大学生就业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2013年毕业生人数达到700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另一方面,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的现象依旧存在。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行业需求特点,为社会和企业提供合适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作为沧州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针对河北高职高专院校毕业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与研究。另外,就业质量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本课题对如何在保证就业率的同时提高就业质量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就业指导 校企合作
1 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增强大学生职业化素质
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合理规划未来。因此,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无论是对毕业生本人还是对高校,乃至对国家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通过就业指导课程,毕业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得到进步和提升。在态度层面梳理正确的就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梳理职业发展的理念和意识。在知识层面,能够学会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在技能层面,掌握求职技能,提升沟通、解决问题和人际交往等通用技能。
1.1 就业指导课程的引领作用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开展就业指导可帮助毕业生了解生涯规划知识;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及就业政策;学习求职择业技巧;了解创业知识等。但是,现实教学中往往很难充分发挥就业指导课程的真正价值。由于就业指导课程受到学时限制,教学内容很难全部讲授到位。另外,就业指导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环节难以得到保障。从教学内容看,就业指导课程属于更新性较强的课程,特别是就业政策、形势等内容是随时变化的。然而,当前很多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学生难以接收到最新的信息,导致信息滞后甚至失真。
1.2 高校高度重视,培养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团队。作为高校,应当重视就业指导课程对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首先要保证充足的课时,充足的课时是上好就业指导课程的前提和保障。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应当开设就业指导课程。重点了解职业与专业、职业道德与职业理想、职业生涯基本理论知识,并学会设计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三年级学生重点了解高校大学生就业体制与政策、了解毕业生就业程序学习掌握求职技巧、体会社会角色的转换等。其次,要培养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团队。就业指导教师的讲课水平直接关系到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的程度和质量。因此,作为就业指导课程教师一定要有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热情、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经验积累。同时,还要不断地与实践相接轨,不断学习新内容和新方法。全面提升就业指导课程质量。
1.3 创新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是就业指导最主要的方式。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以开展专题报告或讲座,或者企业家论坛。主讲人可以是企业家、人力资源专家、或者有丰富经验的就业指导工作者。同时,可以定期开展职业咨询及职业心理咨询服务,针对学生个体在求职择业中所关心和遇到的问题进行咨询解答服务。另外,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认知专业、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的重要关节,进而了解对人才的能力需求,进行自我弥补和调整。
2 充分发挥环首都经济圈吸纳高校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
京津冀地区以汽车工业、电子工业、机械工业、冶金工业为主,是全国主要的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基地。必将为广大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遇。
在2011年3月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被明确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首都经济圈的规划和编制工作随之被提上议事日程。“环首都经济圈”是在北京周边的十余个区县,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科技成果孵化园区、新兴产业示范园区、现代物流园区,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圈。该方案就是“1+6+3”,亦即北京+河北省的張家口、承德、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天津的宝坻区、武清区、蓟县。根据北京与河北省最新签署的《2013至2015年合作框架协议》,首都经济圈的规划范围可能调整为“1+9+3”,该方案是在“1+6+3”的基础上最新纳入河北省的衡水、沧州、石家庄三个城市。
随着环首都经济圈的建立和发展,必将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广阔的领域和就业机遇。作为沧州的高校,离首都北京、省会石家庄、直辖市天津、及工业发展较快的唐山等城市较近,毕业生发展的区域性较宽,可选择性较强。
3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特点,准确定位目标就业市场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工作在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一线。目前,用人单位招聘不到毕业生,与此同时,大量毕业生高呼就业难这一矛盾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普遍较高。不少毕业生只将目光停留在国企、管理岗位、高薪行业,却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形势。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毕业生应当将目标定位于基层,投身于工作生产一线作为职业发展的起步点。只有立足于现实,才能够捕捉到最佳就业机遇。因此,作为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应当帮助大学生明确自身的学历层次、专业能力等实际情况,帮助大学生准确定位目标就业市场。
4 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开拓“订单培养”就业市场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高专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学校培养的大学生必须要迎合社会的需求。通过校企合作,能够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来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通过企业需求来设置专业课程,使学生尽早深入企业进行参观、实践,进而牢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突出学生的实践技能,使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做到理论实践相统一。通过“订单培养”实现校企双赢。通过订单培养模式,使企业招聘到适合的员工,同时为学校毕业生拓宽了就业市场,使企业与高职高专院校建立更加稳固的人才供需关系。通过实习实践,企业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学校也增强了信任感。同时,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对企业也具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毕业时就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而言,开拓“订单培养”新模式,搭建就业立交桥,为提升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铺就轻松就业之路。
5 注重开发校友资源,为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
校友是指曾经在学校学习过的各种层次和各种类别的学生,以及在学校工作过的教授、兼职教授和教职员工等人员。所谓校友资源是指校友自身作为人才资源的价值,以及校友所拥有的财力、物力、信息、文化和社会影响力等资源的总和。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校友特别是老校友对于拓展就业渠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友遍布各地,经过几年或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有些已经成为公司的负责人或者总经理。这些校友往往对母校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同時对母校的学生也有着一定的感情和信任。因此,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就会偏爱于母校的毕业生。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一定要好好把握和利用校友资源,重视与校友的联系,通过平时的业务往来活动加强与校友的沟通和联系,利用特殊的节日例如校庆活动来加深与校友的感情,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为毕业生争取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进而拓展就业渠道。
总之,就业工作是一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系统工程。它既需要来自学校就业工作人员的耐心、细心和爱心,又需要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配合;更需要不断创新的工作思路、方法和渠道,只有充分发挥这几个方面的合力,才会使高职高专院校就业工作不断取得完善。
参考文献:
[1]丁伟.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思考[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2]喻婵.高职院校如何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J].资治文摘(管理版)职业教育,2009(4).
[3]刘立国.面向就业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与实践[J].出国与就业,2010(9).
[4]陈淑范.浅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作用[J].科学管理,2011(16).
[5]雷玉梅.如何推进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J].科技信息,2008(25).
[6]陈庆堂.深化校企合作突显办学特色[J].实验室科学,2011(6).
[7]孙亮.试论高职院校开拓就业市场的新思路[J].职业教育,2011.
[8]邓吉元.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学生的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04(6).
[9]饶贵生.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J].就业指导,2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