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零件变形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2013-04-29赵学文
赵学文
摘 要:零件变形是机械加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明确零件变形的成因,掌握防止零件变形的措施,对于提高零件的加工质量十分重要。
关键词:零件 变形 内应力 加工工艺
变形是机械零件在加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会使零件的加工质量和性能发生改变,从而影响零件的精度和寿命,零件的加工中必须有效防止零件变形。笔者根据多年实践和体会,就机械加工中零件变形成因及应对措施阐述如下。
一、机械加工中零件变形的成因
就变形的成因来讲,零件的变形是各种力作用的结果。产生变形的作用力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外力。它来源于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夹紧力、切削力、冲击力等,引起零件在刚性较差的方向产生弹性形变,出现让刀现象,加工结束后弹性恢复,使其达不到加工精度。另一类是零件内部产生的内应力,它来源于零件内部。因加工条件改变,引起零件材料内部组织变化,产生内应力,如铸造应力、锻造应力、焊接应力、淬火应力等。
在零件加工过程中,零件因所受作用力的性质不同,产生不同的变形效果,并且会在加工的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变形。
外力引起的变形大多發生在零件机械加工的冷加工中。零件在装夹时,夹持方式不当、夹紧力各要素选择不当会引起夹紧变形,如薄壁零件、悬臂零件的装夹。在切削加工时,刀具角度不合理、切削要素不合理,会造成切削抗力增大,从而引起零件的弹性变形,如在细长轴车削时产生的腰鼓变形。
内应力引起的变形大多发生在零件的热加工及其后续的切削加工中。一是在热加工中,零件在加热、受力、冷却等条件改变时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产生内应力,发生变形。如在铸造加工中,零件壁厚不均、冷却速度过快等会产生铸造内应力,引起铸造变形;在锻造加工中,产生锻造内应力,引起锻造形变;在焊接加工中,产生焊接应力,引起焊接变形。二是零件经热加工后,其内应力得不到充分的释放和消除,仍然留在零件内部形成残余应力。零件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很容易在外部环境影响下失去原有的状态,内部残余应力再分配造成零件加工后出现新的变形。如经过气割下料的长条料在矫正调直、刨削加工后,仍会出现新的较大的变形;经过淬火热处理的薄片零件在磨削后,出现草帽形弯曲变形……这些变形都是零件内应力作用的结果。
外力和内应力共同作用引起的变形,多发生在零件具有冷热加工工序或加工时间较长、工艺复杂的零件时。这类变形有时是以内应力产生的变形为主,有时是以外力产生的变形为主,或是二者产生的变形的合成。分析时应根据零件的具体加工工艺和条件,仔细分析出各种力产生的变形大小和方向,综合分析各变形的作用效果以及它们合成的结果,找出具体的原因。
二、加工时防止和控制零件变形的措施
由于导致零件变形的原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分析判断时一定要根据零件具体结构、材料、加工工艺、装夹方式等各方面情况,综合分析各因素对变形的影响,找出产生变形的具体原因,采用合理有效的工艺措施,防止、控制和削除变形的发生。
1.减小夹紧力对零件形状的影响
夹紧的位置应选在零件刚性较强的部位,对于刚性差的零件,可以通过增设辅助支承来提高零件刚性。选择合理的夹紧方向,增加夹紧点数量和与零件接触的面积,采用合理的夹持方式。如长轴类零件尽量采用两端定位夹紧方式,薄壁套类零件应采用弹性心轴装夹。
2.减小切削力对零件形状的影响
切削加工时,应根据零件的具体加工要求,合理选择切削刀具的角度,尽量增大刀具的主偏角和前角,使刀具锋利,以减小切削力。合理地选择切削要素和切削液,将粗、细加工分开,力求降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对零件形状的影响。
3.减小内应力对零件形状的影响
在零件热加工中,应合理选择各工艺参数和工艺方法。铸造时,合理设置浇口、冒口的位置和数量,降低冷却速度等;锻造时,尽量提高终止锻造温度,锻造后对零件进行保温和缓慢冷却等;焊接时,采用先点焊后对称焊接的方式,降低焊后的冷却速度等。
4.减小不合理加工工艺对零件形状的影响
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合理安排各工序的顺序,根据零件内应力产生的情况,在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的关节点处设置相应的去应力热处理。热加工之后,要安排去应力退火和时效处理,在易产生应力的加工工序后,采用振动、矫正等工艺,减小变形对后续工序的影响。
总之,防止零件加工变形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题。应从零件的具体结构、加工手段、切削刀具、定位装夹、切削参数、机床状态和加工工艺等方面全面考虑,正确分析出变形的原因,抓住变形的关键,从重点入手,反复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积累经验,从而提升解决变形问题的技能。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