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渗透策略
2013-04-29刘玲
【摘要】语文是一种人文学科,语文之美在于通过文字使读者与作者产生感情的共鸣。在语文教学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的渗透,作为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充分使用情感渗透策略。只有当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情感交流,语文教学的目的才能实现。本文结合现代教学理论和自身教学经验,从教学情景、阅读训练、课堂互动和情感分析四个方面探讨了进行情感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渗透;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是提高学生语言沟通技能、培养学生人文主义情怀、强化学生情感鉴赏能力的重要载体。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对教学进行情感渗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能通过文字读懂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寓意,使其情感品鉴能力得以提升。
一、设定教学情景,进行情感导入
现代教学理论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在教学方式上有所创新。在开始新的课文讲授时绝不能直接开始讲课,没有合理的情景导入就很容易使课堂变成老师的“独角戏”。语文老师应当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情感之美,用心去体会作者笔下的字句,在阅读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能从中感受人性、情感之美,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视角。例如,在讲授《社戏》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这样进行情感导入:“童年的记忆往往使我们难以忘怀,同学们还记得自己童年时和小伙伴们放风筝、荡秋千、捉迷藏等有意思的活动吗?”此时往往就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和共鸣了,同学们几乎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对。”此时教师应当抓住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继续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可深入讨论各式各样的童年活动以唤起大家的童年记忆,当同学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的时候,就可以切入正题:“同学们都有着自己多姿多彩的童年,那么90多年前生活在祖国大地上的小朋友们又有着怎样的童年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鲁迅的《社戏》,这篇文章将向我们展示当时的小朋友们的童年乐趣。”
二、强化阅读训练,实行情感渗透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反复的训练和巩固,阅读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和强化。只有在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反复的诵读之后,才能进入作者的内心,挖掘作者的情感。所谓“诗言志”、“诗抒情”说的是诗人往往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抱负、志向,抒发自己对国家、家乡、亲人乃至恋人的思念与热爱,唯有反复诵读,才能体会诗人心中那份浓烈而真挚的感情。例如,学习李商隐的《无题》,只有在反复诵读中才能体会“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无奈和哀愁,才能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包含的那种隐晦的思念和难掩的失落与哀愁。在讲授本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诵读一遍诗歌,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播放专业的音频,让学生在聆听专业音频的时候随着朗读者的语调、语速、情感融入自己的感情,然后让学生自己反复朗读,体会诗人那丰富细腻的情感,奠定学习的基本情感。而对于《背影》这样的抒情散文,也需要反复朗读才能使学生在自己的脑海里构建出一个伟大的父亲的形象,真正体会父亲去买橘子这个细节所透露出的那种深切、真挚、如山的父爱。
三、增加课堂互动,激发学生情感
现代教学课堂应当是一种双向的、互动的课堂,老师在向学生讲授知识的时候,也要注重学生的反馈和见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并及时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引导,使其能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学质量。课堂互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情景扮演。例如,在讲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时候,可以这样向学生提问:“桃花源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环境,可以说每个人心中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桃花源,那么,同学们心中的桃花源是怎样的呢?”对此,学生的回答一定是五花八门的,有的学生可能回答想要一片蓝天白云、山清水秀的乐土,有的学生可能回答想要拥有享之不尽的财富,有的学生可能会憧憬至高无上的权力,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就可以窥见学生的内心世界,可以知道他们对于幸福的理解和自我价值追求。从而可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价值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讲授《威尼斯商人》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人物感情,更好地诠释课文。
四、引入情感分析,强化学生情感
要想真正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情感渗透,教师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独立地进行文章的阅读和分析,才能透过文字体会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以《皇帝的新装》为例,教师在对本文进行基本介绍和简要分析之后,应当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情感的分析,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本文中的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那些夸赞皇帝的衣服的人又是抱着怎样的心态?这揭示了他们怎样的心理?” “最终说出皇帝并未穿衣服的那个小孩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分析,尤其是将故事中的不同人物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能更容易地辨别是非,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最后再总结性地让学生回答“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这个根本性的问题。通过前面几个问题的引入,学生已经在自己的心里对这几个主要人物进行了自己的分析,学生的情感已经得到强化,这时老师再来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性的探讨,就更容易得到满意的结果。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渗透需要教师结合上述四种方法并不断进行模式探究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琢磨作者感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和人文主义情怀。
参考文献
[1]江艳芬.浅析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J].科技资讯,2012(20):177-178.
[2]申素红.如何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J].大观周刊,2012(32):211-212.
[3]潘双武.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3(3):87.
[4]汤文卿.人文素养的渗透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3):22.
作者簡介:刘玲(1978-),女,大学本科,中学一级,现为苏州大学文学院2012级在职教育硕士。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