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三学生创新写作能力途径浅析
2013-04-29蒋素平
蒋素平
【摘要】阅卷老师首先是一个读者,只有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作文,才能让其兴奋、获得肯定。如何引导高三学生主动求新,有意识打破程式化写作模式,是每个高三语文教师都面临的难题。高三学生课程紧、负担重,高三语文教师只有立足课堂,围绕提升学生独辟蹊径立意、新颖独特布局、清新流畅叙事的能力, 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创新;立意;结构;表述;新颖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高三学生专门用于写作训练的时间有限,作文问题也较多,文章立意千人一面、结构平铺直叙、语言平淡乏味。高三语文教师只有依托课堂主阵地,围绕让学生写出“立意新颖、结构新奇、语言清新”作文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强化训练,才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一、强化创新思维训练,力促作文立意“独树一帜”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将创新意识的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索上。许多研究证实,“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两个重要条件。学生习作作为一种积极能动的创造性活动,需要教师创设鼓励创新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促进创新思维发展。
第一,要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树立鼓励创新的写作导向。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思想,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地把对生活独特的观察,创造性地表达出来,从心底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不良行为,对学生每一次略有创新的发言,每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不失时机地给予赞许、鼓励和欣赏,即使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见解是肤浅的,也不能粗暴否定,而是在指出错误的同时,肯定他的探索精神,并鼓励他们进一步探索、追寻真理,让学生体会到创新的快乐,从而愿意创新、渴望创新。
第二,突出发散思维训练,提升学生创新立意的本领。
教学中,教师要做循循善诱的“主持人”,在指导学生立意时,不宜提过高、过死的要求,引导学生对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积极发表真实、新鲜健康的见解。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幅大树根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供养大树的根须来提炼出默默奉献的精神;从根须的盘根错节入手,提炼出团结精神;从钻土破石的根须入手,提炼“钻劲”、“挤劲”和“拼劲”;从依赖大地的根须入手,提炼感激人民、报效祖国的情怀;从护卫土地的根须入手,提炼讴歌爱国主义者的动人业绩和高尚情怀。
第三,引导学生正确取舍观点,把握创新习作的正确方向。
教师首先要保护学生说真话的积极性,其次是巧妙地引导学生运用集中思维,从发散的角度中,经过比较、权衡,最后抉择出一个新颖、深刻、熟悉的最佳角度。发散思维能想出尽可能多的立论角度,但在众多的角度中该选哪个角度最佳,要靠集中思维。这两种思维互相制约、又相互依存,要搞好多角度思维训练,还要靠这两种思维的辩证统一。学生从众多角度中选准一个角度,是扩散思维转到集中思维的过程,但这个过程还未终止,如发现材料不足,还要在集中思维所确定了的角度范围内再进行扩散思维,展开广泛的联想回忆,寻找尽可能多的素材。接着,教师还要引导对这些素材进行再集中,这样从分散到集中再分散的循环往复,才可能选择出典型的、有说服力的根據来,从而进入构思,布局谋篇的阶段,最终收到满意的效果。
二、强化谋篇布局训练,力促作文结构“新颖独特”
将文章中心论点分解为几个表现命题,是架构文章的基础,高三语文教师要重点训练学生并列、递进、辩证、比喻四种分解方式。
第一,并列分解,从不同的侧面横向展开中心论点。以议论文为例,通常分为提出问题、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三部分。首先,是从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并列分解“是什么”;其次,从因与果两方面并列分解“为什么”;最后,从解决问题的途径出发并列分解“怎么样”,学生不一定要将这三方面问题都阐释清楚,可以择取其中之一,着重展开。
第二,递进分解,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或者分析、解决问题的顺序,逐步地完成对中心论点的论述,可以是由表及里、逐层剖析;或是步步推进、解决问题;也可以是以时间为序、纵深推移。例如《在荣誉面前》一文中,可将“荣誉”放在时间的链条上,着眼过去、现在、未来三个视角安排分论点。
第三,辩证分解,就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事物,既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缺点,防止“一叶障目”或“过犹不及”。可以是分论点的对比展开,如05年北京高考作文《说“安”》,可以分论为我们喜欢安,渴望安;但我们又要提防安,不能因为暂时安逸而蒙蔽了双眼;人生、国家都要将“安”字慎选。也可以从内部辩证分析,如只有经历过“不安”的痛,才能真正体会“安”的乐;只有勇于主动打破眼前的“宁静”,主动进取,才能得到未来更长久的“安宁”; “安”与“不安”只是事物相对的两面,没有绝对的界限。
第四,比喻分解,通过化抽象为形象的分解方式,论点不直接表明,而是用喻体表明观点,使文章显得含蓄又有底蕴。如话题“读”可以分解为:读,一把钥匙,一把可以打开心灵的钥匙;读,一把钥匙,一把可以理解别人的钥匙;读,一把钥匙,一把能打开心灵黑暗世界的神奇的钥匙;读,一把钥匙,一把探知未知世界的钥匙。
三、强化语言表达训练,力促作文表述“自然清新”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缺少过硬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只能是无源之水。高三作文教学要将语言表达训练,贯穿于教学始终。
第一,强化演讲与口才训练。鼓励学生利用问题探究、群体辩论、活动演讲、课间谈说、师生对话、双亲交流、与外人接触的机会,磨练言之有物、物之有情、情之有理的个人口才。在课前开展“演讲”活动,将演讲活动作为一次口头作文训练的有效途径。
第二,强化学生仿写训练。指导考生精选出若干篇高考满分作文,尤其是语言清新自然的,然后进行仿写,实践证明这一训练在高考评卷时所获得回报常常是出人意料的。
第三,指导学生加强写作素材积累。南宋诗人陆游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说明了素材积累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重要性。高三学生时间紧,任务重,收集到的资料有限。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主阵地,检查督促学生进行写作语言积累训练。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