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整观照下选修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2013-04-29钮勤章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统整提升探索

钮勤章

【摘 要】语文课堂的“少”“慢”“差”“废”,一直让语文教师很纠结。如何在课堂有限的时空中,统整相关内容,增加课堂的容量,建构知识体系,提升教学效益?本文试图从散文教学的视角,对语文教学的困境做一些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统整 选修教学 探索 提升

与学生一同学习梁衡先生的《把栏杆拍遍》,自己备课时,考虑到选修课的特殊性,做了一些新的探索。

首先到网上搜索相关视频,找到了两个非常有价值的材料,一个是央视子午书简《宋词十家之辛弃疾》,一个是羽泉演唱的《辛弃疾》。这两个材料,一静一动,一雅一俗,是非常好的备课资源。再想想与之交错学习的《唐诗宋词选修》,最后一个专题——“‘龙腾虎掷的稼轩词”,还想到辛弃疾是一位为人与为文都值得仰慕的大家,此文对于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与文学素养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当然也考虑到此文与高考试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与诗歌鉴赏、写作的相关性。

有了这些想法,再来着手设计这一课的教学,境界自然会更开阔一些。首先,用羽泉的歌曲导入,把年轻学子的学习激情调动起来,歌曲戛然而止,也是课文学习的真正开始。教师顺势导引学生背诵辛弃疾词的热情,以再次选播视频资料为“诱饵”,要求全班学生合作,只要背出三首(不同的班型不同的要求)就可以接着看视频。在此基础上,选播《宋词十家之辛弃疾》有关生平事迹的介绍。由此切入,走进文本。

对于文本的处理,主要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师生、生生互动中注重粗细结合,抓大凸小。大处要抓,行伍出身、仕途经历与为文的豪放、悲辛的关系;小处要凸,第一小节的两个关键词文人中的“唯一”与历史上的“独特”,以及后面的“心病”“辛”,还有两句话——“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这些方面是走入文本深处的便捷通道,也是敲响辛弃疾灵魂的鼓槌,都需要仔细把玩赏鉴。譬如,把玩“独特”这个词语,可以设计一些层层深入的问题:辛弃疾是历史上独特的词人,那么本文在介绍他的时候有什么独特性?辛弃疾的词为什么有这样的独特性?辛弃疾为人的独特性与为词的独特性之间有什么关系?要求学生把相关的语句画出来,反复涵泳,体会文本的内涵与美感。

当然,学习这篇散文,不可或缺的是辛弃疾的词,其词摆放在一个怎样的位置是值得研究的,讲多了,变成诗词鉴赏课,讲少了,又无法对辛弃疾获得更多的感性认知,对这个人物的认知不丰实,自然会削弱文本的力量。

我的想法是这样,运用统整的观念,把《唐宋诗词选读》最后一个专题——“‘龙腾虎掷的稼轩词”整合进来,以词为明线,以感情变化为暗线,来解读辛弃疾的心路历程,扩展与加深学生心目中的辛弃疾的形象。先带领学生了解辛弃疾词的风格,援引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所说:“稼轩词龙腾虎掷,任古书中俚语、瘦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天姿是何敻异?”把握编者选用“龙腾虎掷”这个词语的内涵,了解辛弃疾的词风。然后选取四首词,一首词尽可能围绕一个点来探究,设计一系列贴近学生兴趣与思想的问题,贯穿起来,丰满辛弃疾的形象,从一个沙场英雄对军营的渴望,到一个忧国游子对苍天的发问,从“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的心病,到“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的内痛,这里有悲壮的呼喊,有遗憾的叹息,也有把栏杆拍遍的无奈自嘲,带领学生一步步靠近这颗中国古代词坛上惟一而独特的灵魂。

首先选的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教师简单介绍词作背景之后,先诵后背,再让学生讨论:“醉里挑灯看剑”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这个心态与下文的哪个词相呼应?你能理解辛弃疾这样的心态吗?这句话是在叩问辛弃疾的灵魂,为什么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后,为什么不去睡觉,而要“挑灯”?“挑”亮了“灯”,为什么不干别的,偏偏抽出宝剑,映着灯光看了又看?这六个字,每一个字都直戳作者的灵魂,纵使时光流逝,白发横生,然雄心犹存,“可怜”两字与之呼应。层层设问,撞击学生的心灵。以这首词来领略辛弃疾金戈铁马的青年时代立志北伐、恢复中原的精神风貌。

其次选的是《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教师简单介绍词作背景之后,先诵后让学生探讨问题:周济在《宋四家词选》认为“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借水怨山”,你怎么看?这个“怨”与前后的“泪”与“愁”有着怎样的联系?这两个问题是两道闸门,打开之后的通透,让我们观瞻到了辛弃疾内心深处滚滚的爱国洪流,沿着历史的隧道奔涌而来。

再次选的是《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教师简单介绍词作背景之后,先诵后与学生探讨:你认为作者是在找谁?你是否同意王国维把“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列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须经历的第三种境界?这首词所承载的是辛弃疾对于理想苦苦追求的心路历程,千百度地追觅的“那人”,原来就在热闹与繁华散尽的灯火阑珊之处,“浮躁”的生命在此得到一次彻底的清洗,是否得跟随“那人”走一段新的生命行程?

最后一首当然要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和学生们分析完这首词的相关典故之后,着手鉴赏“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按照作者的说法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所以要追问:词人为什么“把吴钩看了”才把“栏杆拍遍”?怎么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真的“无人会”吗?请结合全词内容谈谈“登临意”的作用。这一系列的设问,巧妙地把学生的心灵与作者痛苦的灵魂拉近,“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处用武,词人除了把栏杆拍遍之外,又能做些什么呢?这振聋发聩的拍栏杆的声响,让我们读出了辛弃疾真实而复杂的心情:不满、愤懑、焦虑、懊恼、无奈、等待、企盼……当然,要琢磨透这句话,少不了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中的“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可想而知,读书人不被重用并非是那样时代的个案。

这一路走来,学生应该对辛弃疾的为人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他的作品内涵,他叱咤疆场的雄风,他低回愁肠的哀叹,都与一个词有关——爱国!其节气,其豪情,其悲情,其愤懑,成为学生仰慕的人格高标,一个人几首词,几首词勾画了一段独特的心路历程,一段独特的心路历程呼唤着无数的年轻的心魄与之应和!

这一课设计的最后安排是要求全班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组合成不同的创作组,按照组别,写一篇——“穿越时空的对话:与稼轩的一次神遇”,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课文的素材,进行合理想象,穿越时空,表达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对于生命价值的沉思。可以分成五个创作组:小说创作组,编写与稼轩神遇的离奇故事;话剧创作组,编写与稼轩神遇过程的舞台剧;诗歌创作组,创作旧体诗或新诗,以文本内在情感为基础,创作出一首诗歌,灵活地融入稼轩词常用的手法(暗喻和比兴),力求朗朗上口、意蕴深刻;绘画创作组,集纳稼轩人物形象本身或者其驰骋疆场、郁愤世事的镜头,发挥想象,创作与文本相关的图片;歌词创作组,让学生先找一首熟悉的歌曲旋律(如羽泉的《辛弃疾》,屠洪刚的《霸王别姬》等),然后抽换原本的歌词,填上自己创作的新词。任务布置完了,告诉学生,大家比一比,下次上课选出最佳创作团队,给他们当众表演自己作品的机会,特别优秀的向学校社团推荐。

(作者单位: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猜你喜欢

统整提升探索
统整教学的策略研究
构建适合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课程统整设计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对小学数学学科统整的探索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