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 新课堂
2013-04-29陈李英
陈李英
摘 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统一的,这种统一实质就是交往、互动。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
关键词: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转变;合作参与;新型师生关系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培养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重视学生的成功与发展。在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统一的,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互动,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交往。
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在教学中,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让学生大胆地说。教师应尊重和信任每个学生,对勇于发表自己看法的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要予以表扬,即使说错也要让他把话说完,再指导纠正,帮助其说对、说好。而且,还应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消除他们说话害怕、紧张的心理;激发他们敢说、乐说的欲望。同时,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起点说,以便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说话的锻炼,满足他们的表现欲。
我班同学禄沣学习上较吃力,课堂上总是不敢举手回答问
题,生怕说错了同学笑话他。于是,课堂上,我故意问一些十分简单的问题。起初他回答得吞吞吐吐,而我还加以表扬,时间长了,他愈发觉得回答问题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他的手开始举起来了,而且越举越高,回答的问题有易有难,回答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亮了。在他的带动下,班里几个学困生也大胆举手发言了,课堂参与的学生越来越多,最后,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学习了。
二、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人性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赏识导致成功。在实际教学中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赏识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地成长,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如,在教学《画风》时,小朋友在谈论风,有的小朋友说风能把火吹灭,如蜡烛一吹就灭;也有的小朋友说,风一吹火会越烧越旺,如森林火灾。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我都加以表扬,这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这种尊重是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表现的接纳,同时,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三、交往意味着合作
学生的学习,仅仅依靠个动是不够的,学生是最可宝贵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而我们的班级授课制又为教与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因此,学生学习的互动与合作、交流与沟通尤为重要且完全可行。
1.合作学习必须有的放矢
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教学,合作的次数不宜过多,那么教师就应该深入思考,哪些学习内容只需“个动”,哪些学习内容必须“互动”。如,在教学《松鼠与松果》时,我提出“两只小松鼠在埋松果时会想些什么?它们看到长出一棵棵小松树时又会说些什么?”这么一个创新思维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就安排得恰到
好处。
2.合作学习需在充分自学(自读自思)的基础上进行
以前,安排学生的合作学习太“突然”,提出某一学习要求或需要思考交流的问题之后,即刻就让学生讨论,结果,学生没有自思个动的准备,合作时自然是无话可说、无感可发,影响了合作效益。现在,我一般都能做到在自读自思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如,在教学《长城》时,我让学生读完课文再讨论:站在长城脚下,你有什么感想?同学们熟悉了课文内容,各抒己见,有感而发,有人说想到古代劳动人民修建长城真不容易,有人说想到中华民族真是充满智慧呀!
3.合作的方式应该灵活多样
(1)师生间的合作
这种合作指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存、共进。
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时,有个同学反驳我,他爷爷种的爬山虎一拉就往下掉,我不相信,下课后跟着他回家看,原来,他都是每天放学去爷爷的花园,而此时,爷爷刚给爬山虎浇过水,当然就很容易拨起来了。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后,这个同学第二天又来告诉我:“老师,我拔了那些没湿的爬山虎,果然拔不动!”看他兴奋的样子,我忍不住笑了!这些事让我感到:在课堂上我与学生已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我是“教师式的学生”,而学生则成为“学生式的老师”;上课不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2)生生间的合作
蚂蚁之所以能搬动比它大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食物,是因为他们的团结合作、齐心协力。
如,在教学《画风》时,我让喜欢画画的小朋友到黑板上来画画,时间只有3~5分钟,要画出一幅风景画。小朋友既开心又紧张,他们决定通过分工合作来完成,一站到黑板前,他们有的画太阳,有的画白云,有的画山……不一会儿,黑板上出现了一幅生动、优美的风景画,这就是小朋友集体智慧的结晶,团结合作的成果,看着黑板上的画,我会心地笑了。
四、交往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
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的首席”,由传授者转向促进者。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在时间上,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空间上,增加学生个别学习、集体学习、集体讨论,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只做适当的点拨、疏导、引导,决不包办代替,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如,在教学生字时,我让学生自学,找出识记字音字形的好办法,然后在全班交流,学生识字的方法多,有熟字偏旁,有换偏旁……记得又牢又快,我不用教,他们自己会学,而且学会了。在让学生读书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读,有人选择默读,有人选择大声读,也有人选择和同伴一起读……在背诵课文时,我也是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背。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问”是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方法,因而老师必须重视课堂提问设计,千方百计地将重点、难点、疑点设计成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在课堂上“设疑—点拨—释疑”,层层推进并力图串珠成线,形成完整而流畅的教学环节。语文教师要追求那种学生人人思考参与讨论的教学境界,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固然令人惊喜;“吹皱一池春水”也让人高兴。同时,要珍视学生的提问,有思才有疑,有疑才有问敢问是好学的标志,善问是会学的体现。如,教学《巨人的花园》时,我让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再让他们带着问题学习,如学生提出:“巨人的花园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花园会有变化?”当他们把问题解决后,课文内容自然就学会了。
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教师不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在他们成长的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也就是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科更重要的是关注人,把教书和育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这一课,我在班级举行“情景表演”,通过表演孩子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做人不能自私;快乐要与大家一起分享才是真正的快乐!同学们变得团结了,友善了,互帮互学随处可见。
总之,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播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新课程、新教材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我们只有尽快地更新观念,把新观念融进课堂,才能使我们的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卢云凤.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吉林教育,2009(27).
(作者单位 福建省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