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3-04-29刘文生

学周刊·下旬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培养小学生

刘文生

摘要:创新意识是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表现,是一种积极营造环境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因此,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本文从学习氛围、激发兴趣、质疑问难、问题情境、重视实践五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创新意识;小学生;培养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是核心;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前提。

人的创新意识和求知欲望不是天生的,它是一种后天的复杂个性品质,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自觉的、积极的、充满热情的认识体现,是潜在智慧的再造。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特征,那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要有一定的知识作基础,但是不可低估情感对知识的作用。情感与认知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协调,相互作用,没有纯情感的认知,也没有纯认知的情感。要使学生会创新,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发表意见。

如我在教了“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后,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是否存在“最小公约数”和“最大公倍数”呢?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争论变得越来越激烈,有的同学脱口而出:“因为书本都没有提到,所以不存在。”有的争辩到:“存在,因为不论哪个自然数的最小公约数都是1,没必要求。”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如此宽松、民主、自由的氛围中,学生自发地展开了辩论,而最终的结果如何?教师边指点边加以激励,让他们在辩论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使他们对这一知识点理解得更加透彻,又激活了思维,学生的创新也在慢慢地孕育而生。当然教师要维持他们这种创新的热情,肯定他们的创新意识,不要束缚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大胆地提出问题。教师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去信任、尊重每位学生,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这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更能激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

二、激发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所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要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如在教学中讲授练习时,也可以用故事导入,如用“西游记”中的分桃子和西瓜来认识分数。孙悟空和猪八戒喜闻乐见的故事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让他们学到知识的最好途径就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知识必须经过主动探索,这种探索过程是产生新认识的过程。好奇是每个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例如,教师在教学用简单方法计算时,告诉学生:两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相同,个位上的数字和等于十,教师就能很快说出它们的积。一个学生站起来说:76×74,教师立即说出得5624,另一个学生说45×45,教师说得2025(边说边板书)这时学生很好奇,教师没有急于把结果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自己总结出结果,教师再加以指导,正确地引导他们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真诚地欢迎学生怀疑和反驳,允许学生提出各种问题,这会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鼓励质疑问难,激发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学习过程就是对未知探求,创新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对学生的创新质疑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是提高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行为应给予表扬。例如我在教学《除法》进行四舍五入调商时,有的学生就问和前面学习的为什么不一样,有的要少商一个,有的要多商一个呢?这时就可以让学生探究一下,加深对试商、调商的掌握,促使他们养成好思善问的好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怀疑,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四、重视实践操作,增强应用意识

实践操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没有实践,也就没有发明创造。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观摩实践、亲自实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是学生的一种有意识的行动,教师要激励和推动他们去学习,达到实践活动的目的。在实践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内容时,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实践活动的学习中获得成功,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更为主动地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中去。所以学生参与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

如在讲授“怎样滚得远”这节活动课时,我对学生提出了一些要求:用斜面或者生活中素材来做材料,通过不同的角度,来测量不同的距离。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鼓励他们大胆实践。并让他们自己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在多少度时候滚得最远。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有效发挥,增加了创新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意识刻不容缓,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大大增强,使素质教育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行涛、周卫勇,《新课程教学法》[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张卓然、关嘉禾,《愉快成功创造教育探索》[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俞勤贤,《创新从习惯抓起》,2004.12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培养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