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反思

2013-04-29唐兴荣

学周刊·下旬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课程课堂教育

唐兴荣

现阶段的教育教学虽然已经改革多年,但是在教学中,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致使一些初中学生丧失了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认为初中数学枯燥难懂,不易学会。而且,初中生相比小学生独立性增强,自制力较强,学习相对主动,并且心理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定的闭锁性,如不愿意与家长、教师交流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初中生少了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场面,很多学生不愿意或者不敢在课堂上表达观点,有时候教师不得不自问自答。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建立高效课堂,是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针对于此,我认为应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反思。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和意识

课程不是静态的封闭的文本。教师不是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而应该和学生一起成为课程的积极开发者和主体。“带着知识走近学生,走近课堂”,不过是“授人以鱼”,需要的是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能与技巧;“带着智慧走近学生,走近课堂”,才是“授人以渔”,需要教师的自主与创造。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生长气息。没有教师素质的提升,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高;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不仅是职业、事业,更是生命的历程;不仅是付出、奉献,同时也是在获取:获取自身的成长,成功的愉悦,生命的价值,人生的快乐。我们教师不能再做卖力的“演员”,学生再做无奈的“观众”,我们要做展示知识的“导演”,让学生成为学习知识的“演员”,并且要让每个演员都快乐地演好自己的角色。

二、创设良好情境让学生变得乐于学习

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应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要实现这一目标,前提是教师必须创设一个言论自由、和谐适宜的开放式课堂环境。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思维的真实状态便于教师及时采取对策。教师要从学生智慧的闪光点中采集创造性思维的精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双赢。教师还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入数学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问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在实际教学中提问得当,才能吸引学生。因此,要提高教学的高效性,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必须重视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教师课前必须认真备课,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出既有思考价值而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问题。以下是提问应遵守的一些原则和注意的问题:

1.提问要有目的性。在有限的时间里,抓住重点,突出要害,才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2.提问要有启发性。强调教师要引导、鼓励、启发学生,启发性提问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

3.提问要有层次性、系统性。教师要按教材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远及近、由简到繁的设计问题,先提问认知理解性问题,分析综合性问题次之,创造评价性问题在后。也可以简单地说先了解是什么的问题,然后再探究为什么的问题,最后分析怎样做的问题。

4.提问要难易适度。教学问题必须难易适度。

5.提问要面向全体。课堂提问要注意辐射面,既抓住点又顾及面;既要让成绩好的学生发言,又要让成绩一般的、差的学生发言,以点代面,充分调动各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应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以往,系统的知识几乎成为“课程”的代名词。“课程即教学的科目”“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等是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这种课程最大的弊端是:教师向学生展示的知识具有严格的确定性和简约性,这与以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为特征的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不匹配,教育、课程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这种对书本知识的热衷追求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厌学情绪不断加重,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产生了所谓的“应试教育”。新课程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注重与学生的经验结合在一起,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切实反映学生生活经验,努力体现时代特点。此外,新课程还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切实地做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实施立足于过程的形成性评价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和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整合教材,适当地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效课堂。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课程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美在课堂花开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