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经典为伍 与诵读相伴 育中华少年

2013-04-29高细花

学周刊·下旬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素质

高细花

摘要: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古代圣贤思想与智慧的结晶。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既能增加他们的涵养,又能提高其素质水平;既能让他们了解中华文化之根,也能使他们树立民族自信心,提高人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选择适合小学生特点的内容,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素质;方法初探

为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我校在2011年,将国学经典诵读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并申报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诵读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此课题被列为“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全面启动并推进国学经典诵读,要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一起议论的就是学生,抱怨现在学生身上存在着太多消极的思想道德:自我意识突出,自私自利。中国人身上独有的儒雅气息好像在他们身上都发现不了。希望借此,让学生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自身的文学功底,达到陶冶高雅情操的效果。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古代圣贤思想与智慧的结晶。为避免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流失,在我国,几乎所有城市的所有中小学都在背诵国学经典。但是很多学校是拿来主义,直接要求一二年级背诵《弟子规》,三四年级背诵《三字经》,不加取舍,对诵读活动的内容不加甄别、不加分析,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致使学生价值观念产生偏差,腐蚀了他们的心灵。

我认为教师要有选择地为学生制定《国学经典教材》。我们课题小组将国学精髓《弟子规》定为三、四年级,《论语》定为五、六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针对一、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要求他们记一些古典诗词。《弟子规》很好,但不是适合毎一个学生,教师要从中做出筛选,选择合适的背诵。经典中确实有一些沉闷艰涩的文本,我们要对文本加以甄别,选择性地推荐给学生。我们推行经典诵读的基本理念是:只求熟读成诵,不必求懂。传统文化经典的教育诚然要提倡,但是要明白怎么提倡,提倡哪些东西。让学生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

首先,古代国学经典教材讲究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有利于学生背诵,但是教师不能不假思索地全给学生,自己不背。当教师的必须有一桶水,才可以给学生一杯水。在上课前,教师要做足功课,先理解、先背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古文”背后的“故事”呈现给学生,比如:教学《弟子规》中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我就给学生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懂得谦虚礼让,长幼有序。有时将故事性较强的诗文编成课本剧,抽出一节课让学生表演。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诗文配插图动画,图文并茂,诗中有画,画中有文……生动有趣的教学,不摆花架子,搞形式,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欲望。

其次,要充分保证国学诵读的教学时间。立足课堂,开展诵读活动。本学期,每周的语文课中抽出一节必须有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内容,并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教授、指导。学科渗透国学经典内容,各科教师灵活运用,也可以利用课堂中场两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学或互动,以调节课堂。中午到校后二十分钟拿出自己的课外书,静悄悄地读,做到精读有所摘记,略读有所统计,让读书成为习惯。

1.开展校园诵读活动。东回舍小学校园的早晨,书声朗朗,各班诵读经典的读书声,在校园中激荡。而最值得一提的,是每天的大课间诵读活动。在古筝《高山流水》的古典韵律中,4-6年级学生诵读《弟子规》《论语》,1-3年级诵读古诗,每日的经典诵读已经成为习惯,几乎所有的东小学生都能够用嘹亮的声音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名篇。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寓教于乐。如采用集体读、指名读、接龙读、男女对读、竞赛读,传悄悄话等形式。其中还采用拍手歌法、相声法、变节奏法快板法等趣味诵读。诵读时给读得好的学生发小红旗,让他们领读,这样,学生兴趣盎然,信心十足。除此之外,教师将传统的游戏“击鼓传花”“背诵接龙”等编入到诵读活动之中,让儿童在乐中学、乐中背,给诵读活动增添了乐趣和动力。最为突出的是四年级一班的师生同背,并进行比赛,其乐无穷。还有六年级二班在诵读方式上,结合班级学生特长,将古典乐曲的演奏与诵读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心灵的浸染。

3.营造优美诵读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古典魅力。教室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以及名言警句,黑板报上开辟专栏,每天提供一首或一段古诗文。组织开展手抄报比赛,精选古典,并把从“国学经典”中学到的知识和写作技巧运用于作文,再让学生本人讲讲心得,进行表彰和鼓励。对于选材新颖的文章择优刊登在学校橱窗上,学生看到同伴的作品榜上有名,更能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4.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开展“经典诵读亲子共读”活动,将经典诵读向家庭延伸,巩固诵读效果。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古人留给我们的灿烂文化,除去精美的文辞,折射的是古人的人格魅力。通过诵读,我们从学生身上看到了可喜的变化,“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说的是对饮食不要挑剔偏食,而且要适可而止,不要吃过量。一位家长打电话说:“孩子以前非常挑食,不吃青椒、菜花、鸡蛋等,爱吃肉,而且每次见肉就吃起来没个饱,也不管别人。现在,学了《弟子规》中的这句话,变得懂事了,虽然这些蔬菜吃得少,但也不像以前一点也不吃,还发脾气了。知道给家长夹菜,好东西分给别人,懂得关心父母,孝顺父母,帮孩子养成了好习惯、好品格。”

让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孔子的“温良恭俭让”;庄子的“无我”为学生增加一丝文学修养的底气,成为他们享用一生的财富。

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通过诵读,逐渐养成了学生的才情、美质。学校的许多教师明显感受到:学生的文化素养已初见成效,儒雅的品性气质正在形成。在国学的熏陶下,学生健全的人格素养正在形成。但是学生人格品行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校还会继续坚持开展和完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我们中华民族美德源远流长,将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身上肩负的使命。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诵读素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植经典固本培元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