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洞悉课堂教学视角 迸发学生创新潜力

2013-04-29李磊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潜力创新课堂

李磊

[摘 要] 本文从课堂教学入手,针对学生创新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教师要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下工夫,尤其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针对学生的欲望激发多做一些努力.

[关键词] 创新;课堂;教学;潜力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循序渐进,从创设课堂情境入手.

倡导鼓励,发挥学生的主体合作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点燃思维并能够灵活运用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激活,而不是一味地沉浸在能够答对几道题、做对几道题那么简单的环节中;要抛弃教师中心论,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 做到这点的首要环节是,要让学生团结协作、平等交流和探讨,而教师的角色扮演则是以引导为主,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全面互动,达到人人都能和数学融合.

1. 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于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设计各种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精心设计各种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途径之一.

如在“过三点作圆”新导入的教学中可突破常规创设这样的问题“破镜重圆”:先在黑板上画出图(如图1)然后提出下列问题:

(1)有块圆形的镜子摔成如图的四块,如果照原样到店里配一块,要不要把破镜子都带去?

(2)如果只需带一块,带哪一块呢?为什么?

(3)如果带IV去行吗?为什么?

又如在“整式乘法”教学结束前可先在黑板上出示一组等式:

13×17=221,24×26=624,32×38=1216,45×45=2025,59×51=3009

然后提出问题:

(1)上述等式的左边两因数有何特点?

(2)满足上述特点的两个数相乘,你能很快算出结果吗?

(3)用这种方法如何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加以证明?

通过创设一些可以让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境,加之一些非常有趣的问题设定,感性的材料提供,能够使学生产生直接的探索欲望,促使学生集中精神对某个问题进行思考、探讨,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会被打开,然后一步步产生灵感和顿悟.

2. 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学生是探索的主体,让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不断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了解学生的需求信息,消除学生的思维障碍,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首先,教学内容要适中. 过难或过易的内容都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出问题和布置的作业必须是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 学生经过努力获得了成功便能使他们对数学学习更有兴趣.

其次,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 在教学中只要条件和时间允许,都应主动引导学生实验、观察、探索,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例如讨论“经过同一平面内n个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其中没有任何三点在一直线上)”这一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先对经过2个、3个点的类似问题进行探索,再运用类比方法预测未知目标,学生会在成功的探索中增强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之间信息传递和反馈的控制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及时展示学生的思维成果,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特别是对回答有错的学生要努力发现其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并帮助他们解决产生困难的原因. 还应尽量淡化学生对自己回答失败的自卑意识,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其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探索质疑,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鼓励学生提问有利于增强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这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实际措施,也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手段之一. 现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内外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同学之间也缺乏有价值的讨论,所以教学中应提倡学生问问题,鼓励他们大胆提问. “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吧. ”

1. 给学生提供问答的时间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不爱提问,这里一方面是现在课业负担过重,学生的确不善于发现问题. 另一方面则是教师满堂灌,一讲到底,剥夺了学生提问的时间. 要提出问题,首先得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就需要给予学生时间去观察、思索,所以在教学中无论是概念教学还是解题教学,都必须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机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初一讲解正数、负数时,可提供时间让学生去发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温度问题、海拔高度问题、盈亏问题等,进而提出是否有具体的数来表示零下的温度、低于海平面的高度、亏损的数额等.

2. 教学生问答的方法

学生由于受知识和经验各方面的限制,学习时往往提不出问题或问题偏离实际太远.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教师应在教学中逐步通过提问为学生质疑问难做出示范.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科学设计,精心安排,既要考虑教学内容,又要考虑学生的差异,还要注意向学生提问的角度和方法,使学生能从教师的提问中学到提问的本领. 其次,学生应通过预习、复习酝酿好要提的问题. 如笔者曾作如下教学实践:

例 已知1+3=4=22,1+3+5=9=32,1+3+5+7=16=42.

设问1 1+3+5+7+9=

设问2 1+3+5+7+9+11=

设问3 从1开始的n个奇数相加的和是多少?

这样层层设问,有利于培养和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进而勇于探索、创新.

3. 让学生大胆问答

在学生被提问的环节中,教师最应该注意的就是要从学生的心理层面考虑,不能将自己的情绪带给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想要获得肯定和鼓励,即便有问题,教师也要从对方敢于说出想法的角度,鼓励对方. 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使其摆脱受挫和自卑心理,而后产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一点点树立自信,再一步步在老师的鼓励下获得信心和勇气.

如在证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时,有位同学规规矩矩地用了三角形的全等完成了这道题,我肯定了这位同学. 但班上有位同学提出一个令绝大多数同学想不到的问题:能否不通过三角形全等来证明,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我留了点时间让大家思考,答案是肯定的,即只需利用等积法.

改进策略,迸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 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吸收新知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只有这样,创新思想才能生根开花、结出硕果.

1. 重视反例教学

任何一个命题最终要么得到证明,要么被反例推翻. 严谨的证明是数学的标志. 当逻辑无法解决的时候,通过使用反推可以将问题凸显出来,从而找到解决途径. 反例是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凝结点. 通过反例教学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2. 重视开放性和探索性试题的教学

开放型试题有条件开放、结论开放等,探索型试题有探索已知条件、探索结论等,它们在教学中有其特定功能,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能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 下面一道引用题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称得上是具有挑战性的“好问题”.

例 一个家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孩子)去某地旅游. 甲旅行社说:“如果爸爸买全票一张,其余人可享受半票优惠. ”乙旅行社说:“家庭旅行算集体票,按三分之二的原价优惠. ”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一样,试讨论哪家旅行社更优惠. 运用方程和不等式的知识即可找到答案,它并不是完全模仿课本例题.

培养学生机智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开展探索活动. 探索是一个不断提出猜想、验证猜想、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思维方法. 在教学中可让学生由特殊探索一般,由已知探索未知,在矛盾中探索,通过变式命题、开放型试题等在更广阔的空间中探索.

3. 重视实习作业

中学数学课堂在必学内容中增加的实习作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一些机会,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认真实施,应通过实习作业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如测量问题、作图问题、利润问题、防风固沙、环境污染等问题都可作为实习作业的素材,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4. 重视教学后的反思

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 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后的反思,无论是成功的教学,还是失败的教学,想想成功在何处,为什么会失败. 唯有反思,教师才能真正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重视和升华.

总之,让我们牢记陶行知先生说过的话“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并把它贯彻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

猜你喜欢

潜力创新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潜力榜
PPP模式怎样发挥最大潜力?
学习潜力揭秘
12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