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痢的诊治
2013-04-29崔亚非
崔亚非
摘要:介绍了仔猪黄痢的流行特点、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仔猪黄痢,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9-0030-01
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初生仔猪急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无明显季节性,患病动物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排出病菌,散布于外界,污染圈舍、空气以及母猪的乳头和皮肤。当仔猪吮乳时,经消化道而感染。随着养猪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仔猪发生黄痢时,常波及一窝仔猪,严重影响仔猪的存活率,增加了养殖成本,给养猪业造成的损失日趋明显。
1 流行病学
该病多发于炎夏和寒冬潮湿多雨季节,春、秋、温暖季节发病少。1日龄内的仔猪最易感染发病,一般在生后3 d发病,最迟不超过7 d。初产母猪所产仔猪发病最为严重,经产母猪所产仔猪较轻,这是由于母猪长期感染大肠杆菌而逐渐产生了对该菌的免疫力。同样新猪场比老猪场严重。猪场卫生条件不好,新生仔猪初乳吃的不够或母乳汁不足以及产房温度不足,仔猪受凉,都会加剧本病的发生。
2 发病情况
2013年3月12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和平镇大坪村田某饲养的一头母猪产下13头仔猪,2 d发现拉黄色水样粪便,3 d后死亡2头。
3 临床症状
潜伏期短,仔猪精神沉郁,被毛粗乱无光,初拉黄色浆状样稀粪或水样粪便,混有气泡,后期粪便中带血或脱落的肠黏膜,气味腥臭。肛门周围和后肢被污染,仔猪消瘦,后肢无力发凉,最后衰竭死亡。
4 病理变化
剖检尸体可见皮下水肿,肠道膨胀,肠壁变薄、松弛,有多量黄色液体状内容物和气体。十二指肠严重性卡他性炎症,肠系膜淋巴结有弥漫性小点出血,切面多汁,胃黏膜红肿,胃内充满乳汁,切开有凝乳块。肝、肾有小坏死灶。
5 诊断
细菌鉴定:无菌操作,取肝组织分别接种于营养琼脂,麦康凯培养基,37 ℃恒温培养24 h后观察,见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圆形凸起,光滑湿润,半透明灰白色菌落;麦康凯培养基有粉红色菌落。挑取上述菌落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形态与涂片相同。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诊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所致的仔猪黄痢。
6 防治措施
(1)仔猪黄痢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快速确定抗菌药物的种类,是控制病情和防止继发感染、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措施。
(2)母猪产前40 d和15 d各注射大肠杆菌多价苗1次。
(3)预防性用药,用氟苯尼考粉或高利霉素预混剂全群拌料,或用复方“治菌磺”按体重0.1 mL/kg对临产母猪进行预防性肌注,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4)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尤其妊娠后期的饲养管理,饲喂合理的青、精日粮。使仔猪能吸吮到营养丰富的初乳,提高其免疫力和抵抗力。
(5)定期或不定期对圈舍用5%~10%的漂白粉或3%来苏儿进行消毒,及时清扫粪便,保持圈舍清洁卫生,舒适干燥,空气流通良好,避免阴暗、潮湿和拥挤。
(6)药物治疗:用复方“治菌磺”(磺胺间甲氧嘧啶﹢甲氧苄啶)按体重0.3 mL/kg肌注,第三天再肌注一次。后回访均愈(复方“治菌磺”由广州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
笔者从2005年来先后收治2 572头仔猪黄痢,治愈2 309头,治愈率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