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形势下高校责任观教育的指导原则
2013-04-29徐鸿
徐鸿
摘 要:大学生责任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高校责任观教育的指导原则是大学生责任观教育应遵循和依据的准则,我们应正视当前大学生责任观教育规律性特点,把握责任观教育的时代性,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责任观教育的指导原则。
关键词:高校;责任观教育;指导原则
高校责任观教育的指导原则是大学生责任观教育应遵循和依据的准则,规定着大学生责任观教育工作的方向,在大学生责任观教育中居于重要的指导地位。它是党和国家根据面临的形势任务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素质提出的要求而确定的,是大学生责任观教育的依据。大学生责任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大学生的责任观教育应和大学生的时代任务紧密结合
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布局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也是大学生应肩负起的历史重任。牢牢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就一定能推动当代中国全面发展进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生机勃勃。在责任观教育中,要把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任务和在校学习成长结合起来。教学过程中,要紧跟时代步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把对大学生当前责任和未来责任的教育结合起来,把对大学生自我责任观、社会责任观、生态责任观的构建融入到经济建设责任、政治建设责任、文化建设责任、社会建设责任、生态文明建设责任中去,充分体现大学生责任观教育的时代性特点。
二、树立正确价值导向,教会学生处理责任关系问题
大学生已经具备了公民权利和公民意识,是责任主体,同时具有多元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标准。对大学生实施责任公民教育,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个人需求与社会责任,社会权利与义务之间的相互关系,把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利益的关系,作为责任观教育的主导价值要求。引导大学生建立理性批判思维,使当代大学生面对自己和他人、家庭与集体、国家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时,能做出正确的思想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大学生有一种习惯于对事物提出批判的思维方式和态度倾向,敢于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观点,对此我们应该给予赞赏和理解。而从另一方面看,虽然随着年龄增长,大学生心理日渐趋于成熟,但他们毕竟还具有青春期所特有的叛逆心理,特别容易注意到一些负面的东西,因此他们对事物的批判往往停留在单纯的批评和情绪的宣泄上,经常会出现过激或偏颇的情况,不够深入和系统。因此,高校要对他们批判思维的养成进行科学引导,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其正确处理面临的各种责任关系问题。
三、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我国传统文化一直重视责任观的教育,时代的发展也给责任观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道德是我国的生命之魂,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用现代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观念教育大學生外,加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必不可少。要引导大学生“以史为鉴”,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积极借助微博、飞信等新兴媒体,引导他们熟悉中国历史,引导他们熟知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付出的重大牺牲和艰难奋斗历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社会观和政治观,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四、坚持责任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造成我国大学生在责任观教育方面知、信、行分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理论缺乏内化和实践的检验。因此我们既要重视课堂教育,又要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从本质来看,大学生责任观的培养作为一种对道德和社会规范认同与接受的过程,对个体生命而言,就是一种心智模式的提升,人生智慧的陶冶,主体性人格的形成,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要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