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冰箱说起
2013-04-29黄建生
黄建生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是针对长期以来单一的学科教育或知识教育的局限性而设计的一门面向学生生活的实践性课程,其基本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在实践中自主地提出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尝试问题解决,获得丰富的经验,体验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发展实践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态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种开放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这种发展空间和机会是开放的,是需要学生主动地参与,积极地实践才能把握的。
关键词:物理教学; 生活实践;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020-001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包括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活 动、课外调查、社会实践等活动。我以初中物理课本为知识基础,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与科学史的讲授,以日常生活中和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开展类似科学研究的专题研究活动。如“自行车上的力学问题”、“城市的噪声污染成因和防治方法研究”、“保湿性能与材料的关系”以及“生活用电”等为主题,开展了“家电”的主题式研究性活动。下面就以学生家中常用的电冰箱为例,结合研究性学习作进一步的分析。
一、从实际生活需要引入重要的课堂实验
比如在汽化和液化的教学时,就提出生活中经常用哪些方 法冷藏食物,大部分学生都直接举出电冰箱,可以拿夏天在地面洒水达到降温目的为例,做酒精涂在温度计玻璃泡上的实验,学生发现温度计示数会下降,这时可以告诉学生冰箱制冷的原理就是这样的,学生会觉得很好奇,顿时产生了想了解冰箱工作过程的强烈愿望。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到这个物理规律的重要性,记忆深刻;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解决了身边的物理问题。
二、贴近生活实际列举应用实例
我们教学过程中经常要举例,但举例要防止老套、杂乱或者离奇。比如在物态变化这一章复习时可以规定学生就电冰箱举出很多物态变化的例子,如: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汽化和液化;制冰、凝固;除霜、食品解冻、熔化;打开冰箱时“白气”的产生——液化;霜的形成——凝华等等。又如电能的转化应用可以举许多家用电器的例子:其中电冰箱是把电能转换成动能(学生易错)等。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举一两个这样的例子,其它可以让学生联想补充。这样,以小见大,学生更能感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增强了他们探索物理知识的积极性,也培养了思维的条理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三、结合生活点滴提出课堂问题
教学各阶段提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如,在讨论生活中噪声污染时,提出家庭中噪声来源有哪些?(答:冰箱噪声等。)在讲热辐射与颜色的关系时,提出冰箱为什么外表和内壁都用浅色,而后背却是黑色?(答:防止冰箱内部吸热,而背后需要散热。)在知道电流热效应后,结合冰箱工作原理,问打开冰箱门能否使房间平均气温降低? (答:不能降反而能升。)谈到凝固现象时,让学生思考夏天我们去拿电冰箱冷冻箱内的铝制冰盒时,经常会发生粘住的现象? (答:皮表水份遇冷快速凝固。)这样提问,往往可以激起学生一系列的有益思考和发问。
四、联系生活需要设计习题
结合生活实际的例题,可以做到题目多变实用,加深基本知识的巩固训练,又不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如在电学电路教学时,要求学生画出冰箱内电灯的照明控制电路;利用双金属片设计电冰箱的简易自动温控电路等。在电功率教学时,拿出冰箱的铭牌数据,分别计算连续工作时和长期工作时的耗电量。强化训练,联系实际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促使学生关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五、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资料
现代教学资料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利用各信息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鼓励学生寻找有效的课外阅读资料,增加知识面,培养学生科学价值观、世界观。具体操作时,教师可以在每章教学之前或之后,提醒学生利用假期和课外时间阅读课本和辅导手册上的阅读资料,甚至列出一些书目或课题让学生选购、寻找来阅读。如,上网搜集电冰箱的相关资料等;《生活中的物理学》《十万个为什么》《家电小常识》《科技新闻速递》等书目。这种活动对教师是一个新的挑战,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方法,这要求教师不但要学习本学科的新知识和新方法,而且要努力学习相关学科的新知识和新方法。同时大大淡化教师的中心地位,从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综合实践课和研究性学习,已经打破了教师对以往教学的定势,它。给学生创造了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良好机遇。学习环境由教室走向社会,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主体地位也相应地提高了;而教师在其中必须有一个自动“让位”的过程,由本本主义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中体会实践的乐趣,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在活动时应关注过程,不是关注活动的形式,不是追求活动形式的开放性,而是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生成和经验重组,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感受和收获,即关注过程对学生的发展价值。由于综合实践的教育价值集中在活动过程中,因而在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让每个学生切实经历活动主题实施的全过程。在活动的准备阶段,引导每个学生自主地关注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从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问题到小组的活动主题的提出,应该让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形成共同感兴趣的活动主题。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通过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并为活动的展开做好充分合理的准备,发展他们的规划与组织的能力。在活动实施阶段,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在开放的活动情景中去实践,去体验,去感悟。在活动的总结与交流阶段,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对亲历的行为和活动过程进行全面的反思和总结。学生只有亲历了活动的各个具体环节,才有可能获得丰富多样的实际体验和感悟。因此,“关注过程”首先要求的是必须保证学生参与完整的活动过程,亲历活动情景,体验活动方法,在活动过程中形成认识,提升观念,发展能力。关注过程不是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或表面的热热闹闹。关注过程反对“形式主义”,要求每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根据活动主题的需要,完整地运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获得实际的感受和认识。因而,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亲历实际情景的时间和空间,并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及时总结。只有关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价值生成,才能防止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化”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