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价值
2013-04-29曾磊
曾磊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价值。方法 5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治疗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来检测血清中VEGF的含量。结果 治疗组血清中VEGF平均含量大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检测值大于400pg/ml为异常(阳性),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血清中VEGF含量与临床分期有很大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血清中VEGF含量明显低于化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价值很高。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非小细胞肺癌;表达价值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08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66-0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提高单层内皮的通透性,它与肿瘤的浸润及转移有很大的关系[1]。我院2009年4月——2012年8月收治的5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來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价值,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4月——2012年8月收治58例患者,经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作为治疗组做研究。其中男26例,女32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为59.8岁;腺癌45例,鳞癌15例;临床分期,其中Ⅲ期30例,Ⅳ期2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NP(顺铂和诺维本)为主进行化疗。同时选取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的一般资料(年龄、临床分期、性别)无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
1.2 检验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来检测血清中VEGF的含量。治疗组患者在化疗前和化疗后第二周抽血,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对照组也要按照以上方法测量血清中VEGF的含量。
1.3 指标观察标准
1.3.1 VEGF的检测标准 检测结果正常(阴性):检测值小于400pg/ml;异常(阳性):检测值大于或等于400pg/ml。
1.3.2 肿瘤临床分期结果 非小细胞癌患者化疗前和化疗后血清中VEGF含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血清中VEGF平均含量比较 见表1。
3 讨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并增加血管的通透性,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依赖新生血管的形成[2]。癌细胞的分裂生长需要大量的养分,所以肿瘤部位有大量的新血管生成,在有癌细胞大量生长的情况下,多种致癌因素的影响下,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数量会大量增长,大量的以血管为主的脉管快速生长,为癌细胞提供了很好的生长环境[3]。
本研究中发现化疗后血清中VEGF含量明显低于化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机理尚不明了,可能是化疗使癌细胞缩小或消失,使癌细胞自分泌减少,从而使VEGF受到抑制。
本研究中,治疗组血清中VEGF平均含量大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检测值大于400pg/ml为异常(阳性),这充分说明了血清中VEGF含量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标准之一。
本研究中非小细胞肺癌血清中VEGF含量与临床分期有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患者血清VEGF含量高于Ⅲ期患者,这是因为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着病情加重,癌细胞扩散,VEGF分泌量增多,但VEGF含量与肿瘤的组织类型、年龄、性别等因素无关。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价值很高,在诊断和治疗药物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治疗肿瘤的常用途径之一是抑制VEGF的作用,以VEGF和VEGFR为靶点来治疗癌症成为药物研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
[1] 王水利,王茁,罗小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师杂志,2006,8(5):23-24.
[2] 褚晓源,陈龙邦,王靖华,等.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意义[J].肿瘤防治研究,2000,27(12):263.
[3] 骆梅青,康马飞,廖漓漓.89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方案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16):3.
[4] 杨国旺,王笑民,王征,等.固本消瘤胶囊抑制小鼠Lewis肺癌生长及抗血管生成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4,10(1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