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探讨

2013-04-29韩冬雪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伊马替尼治疗诊断

韩冬雪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在原发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伊马替尼的效果,并总结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方法。方法 选择2007年2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胃肠道间质瘤患者6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伊马替尼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需要结合多种方法,在临床治疗中采用手术结合伊马替尼的效果较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原发胃肠道间质瘤;治疗;诊断;伊马替尼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07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56-02

胃肠道间质瘤(GIST)在肿瘤疾病当中并不多见,该肿瘤疾病在所有胃肠道肿瘤当中发作的概率仅有1%,但在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当中却是病发概率极为频繁的一种肿瘤疾病。胃肠道间质瘤细胞表面有跨膜受体KIT被表达出来,这种受体本身是KIT原癌基因蛋白产物同时它还具有着络氨酸激酶活性的特点,大部分胃肠道间质瘤都有KIT变异的表现,不需要存在配体就能达到激活的效果,且使得受体出现二聚体化还有磷酸化,使得细胞里面信号传导途径得以启动,最终细胞出现无控性增值,其凋亡速度受到抑制。由于该疾病在临床上面没有特异性表现,因此有极高概率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患者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已经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为了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还有治疗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对我院2007年——2013年收治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2007年2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胃肠道间质瘤患者6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年龄最大为78岁,年龄最小为20岁,平均年龄为55.8岁。其中GIST发生位置在胃部的患者26例,具体如下:10例患者在胃底部,9例患者在体部、7例患者在窦部;发生位置在十二指肠的患者14例,具体如下:6例患者位于十二指肠降部、9例患者位于水平部;GIST发生位置在小肠患者20例,具体如下:11例患者在空肠,与屈式韧带的距离在(5-120)厘米之间;9例患者在回肠,与回盲部的距离为(4-6)厘米之间。本次研究患者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原发胃肠道间质瘤。对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结果CD117染色均显示阳性,有17例患者CD34显示为阳性。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肿瘤部位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资料 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和肿瘤自身体积、位置以及是否良性有密切联系。患者临床表现如下:①30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占所有患者比例50%。出现在胃以及十二指肠部位,主要表现为黑便、呕血以及腹部不适且出血量相对较大;②12例患者表现为腹痛以及腹部出现腫块,占所有患者比例20%。出现在小肠部位居多,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还有便血,肿块生长时间极长且形体较大。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方案的选择主要以患者肿瘤体积、位置还有是否良性等作为考虑的依据,对患者进行根治切除术,将患者包括肿瘤组织还有周围部分无异变组织进行整块切除,一旦发现患者肿瘤部位周围的组织或者脏器受到入侵则对其一起切除。实验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服用伊马替尼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刚开始剂量为400mg,每天服用1次,每天晚餐时候服用,一直到肿瘤病情出现进展或者患者出现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导致治疗终止。本次研究使用药物商品名为格列卫,产自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出现手术死亡事件。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22/3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46.7%(14/30)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1年后复发率为13.3%(4/30);对照组患者1年后复发率为26.6%(8/3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GIST患者在临床上不会有特异性表现,甚至有部分患者没有表现出症状,当患者表现有突出的临床症状是大部分肿瘤直径>5厘米,此时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恶心、腹痛、腹部肿块以及呕吐等。此类疾病能够在任何年龄阶段出现,但是多发于(40-70)岁的年龄阶段。GIST疾病存在有潜在恶性,对其需要尽早治疗,化疗与放疗对其没有太高的敏感度,所以当前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方法依然是通过手术切除。当前临床对其辅助诊断方式主要是影像学检查还有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中以B超、CT彩超以及MRI作为主要手段[1]。

伊马替尼是一种小分子络氨酸激酶抑制剂,对于KIT还有PDGFR会产生选择性的抑制效果。该药物能够和胞质里面络氨酸激酶功能区存在的ATP进行位点结合,使得磷酸基团通过ATP向着蛋白质底物络氨酸残基转移被阻断,从而达到抑制细胞增殖速度还有恢复凋亡的效果[2]。

本次研究2组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加用了伊马替尼药物进行辅助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1年后复发率相对对照组患者均有明显优越性,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GIST患者在早期临床诊断方面依然存在有一定的困难,但如果患者临床表现出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以及腹痛等,需要考虑是否有GIST患者的可能,避免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对GIST治疗方式依然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使用伊马替尼进行药物辅助治疗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降低1年后复发概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俊烁,蔡楚东,方喜.胃肠道间质瘤36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1(15):155-156.

[2] 陈广才.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0,12(22):137-138.

猜你喜欢

伊马替尼治疗诊断
高通量血液滤过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浅谈猪喘气病的病因、诊断及防治
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在当代汽车维修中的应用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发生伊马替尼耐药病例1例并文献复习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