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揭秘“致病”维生素

2013-04-29陈一编译

中外健康文摘B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死亡率自由基服用

陈一 编译

夏天是欧美国家的旅游旺季,一批批旅行团中,游客们除了流连五光十色的珠宝与皮具,最热衷采购的就是各国原产的保健品,包括维生素含片、膳食纤维片等。可问题是,我们是否真的需要这些营养补充剂?如果不需要,过量摄入又会怎样?

《大西洋月刊》追溯了维生素以及其他营养素在过去50年中的各种争议,如探案般步步推导出“维生素狂热”的原因。针对似是而非的说法,它最终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回答:维生素可以预防疾病没有科学依据;大量长期摄入维生素,会致病甚至致命。

维生素的“鲍林效应”

2011年10月10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长期服用多种维生素的女性死亡率更高。两天后,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那些长期服用维生素E的男性,前列腺癌发生率有增高趋势。两条新闻瞬间将维生素(又名维他命)置于镁光灯下。

其实,先前就有7项研究显示,过量摄入维生素会增加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缩短寿命。要命的是,就在2012年,超过一半的美国人服用某种维生素药丸。他们中很少有人知道,对维生素的着迷可以追溯到一个人,此人成就显著,曾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但又备受争议,被称为“世上最大的庸医”。他叫莱纳斯·鲍林。

1931年,莱纳斯·鲍林在《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发表了“化学键的本质”,这被后世认为是化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此文发表前,化学家已知两种连接形式:离子键与共价键。鲍林则提出电子共享是介于离子键和共价键之间,从此,量子物理学与化学被撮合在了一起。他的理论颠覆了学界,闻所未闻,事实上,当杂志编辑收到他的手稿时都觉得犯难——找不到可以评论文章的人。当爱因斯坦被问及对鲍林工作的评价时,也只好耸耸肩,说:“这对我来说太复杂了。”因为这篇文章,鲍林获得美国化学协会的朗米尔奖,成为美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获得加州理工学院的全职教授席位,摘得诺贝尔化学奖。那年,他只有30岁。

1966年3月,65岁的鲍林收到生物化学家艾文·斯通的来信,他对鲍林说,如果你每天摄入3000毫克的维生素C,将不止多活25年。鲍林真这么干了。“我感觉更健康了,从前每年都会得几次重感冒,现在再也没有了。”鲍林感觉越来越好,并在几年后将维生素C摄入量提高到原先的两倍、3倍……每天服用1.8万毫克。

从此以后,鲍林多了一个标签:维生素C。1970年代中期,5000万美国人根据鲍林的建议服药。维生素生产商称此为“鲍林效应”。

官方从未推荐维生素C

但科学家并没有这么狂热。1942年12月14日,是鲍林发表流感宣言的30年前,明尼苏达大学的唐纳德·库恩、哈罗德·迪尔、阿贝·贝克在《美国医学学会杂志》上发文《作为流感预防的维生素》。作者称:“在这项对照试验中,980个感冒患者被治愈了,但没有任何因素证明维生素C对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发展有任何显著作用。”

这并非孤案。就在鲍林发表消灭感冒宣言后,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让11名志愿者每天服用3000毫克的维生素C,另10人作为对照组每天服用糖片(安慰剂)。然后,实验对象被感染感冒病毒。结果所有实验对象都表现出相似的感冒症状,感冒持续时间也类似。在多伦多大学,科研人员给3500名志愿者发了维生素C含片或安慰剂。这次,维生素C依然没有预防感冒——即便在那些每天服用2000毫克的实验对象身上。2002年,荷兰的科研人员给600多名志愿者分发多种维生素含片或安慰剂,同样也没有差别。

此后,至少有15项研究表明维生素C无法处理普通感冒。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美国儿科学会、美国医学会、美国饮食学会、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都没有将维生素C作为预防感冒药品或食品做推荐。

尽管研究前赴后继地指出鲍林是错误的,但他拒绝承认,坚持宣传维生素C的奇效。有时,当他在出席媒体活动时表现出明显的感冒症状,他仍辩称这是过敏。

不仅如此,鲍林还说,维生素除了能预防感冒,还能治疗癌症。1971年,他宣称维生素C可将癌症死亡率下降10%。1977年,他进一步指出:“我预测75%的癌症死亡率可以被维生素C阻止,而通过其他营养补充,死亡率会降得更低。”鲍林甚至预测,借助维生素,美国人的预期寿命将达到100~110岁,随着时间推移,最长可活到150岁。

癌症患者由此获得希望,他们渴望成为鲍林口中的奇迹,催促医生开大剂量的维生素C。“我们对此很纠结,但家长会质问说,‘医生,你得过诺贝尔奖吗?”美国费城儿童医院儿童肿瘤研究中心主任约翰·马里斯回忆道,这种对大剂量维生素C的狂热延续了七八年。

受到这意想不到的攻击,肿瘤科研人员决定检验一下鲍林的理论。梅奥中心的查尔斯·马托尔回顾了150名癌症患者:一半每天服用10克维生素C,另一半不吃。结果两组在症状和死亡率上没有不同。马托尔总结称,无法看到大剂量维生素C有任何治療上的优越性。此后一系列研究表明,维生素C无法治疗癌症。

吃抗氧化营养剂将变得更不健康

1992年4月6日,《时代》周刊的封面上满是五颜六色的药丸,一行配字称:“维生素的新威力:新研究表明它们可以抗击癌症、心脏病以及衰老。”这篇文章由安娜斯塔西亚·托菲斯撰写。“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怀疑对维生素的传统认识是有局限性的。”托菲斯写道,“维生素——通常以超过推荐剂量服用——或许可以预防一系列疾病,包括出生缺陷、心脏病以及癌症,甚至延缓衰老。”

尽管没有获得研究的支持,但鲍林相信,维生素和其他营养补充剂有一个可以治愈所有疾病的品质,这个品质是番茄酱、石榴汁以及任何为了促进销售的食品在标榜“自然”、“有机”的同时不忘提到的另一个词——“抗氧化”。

但事实是,这会让人更不健康。1994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和芬兰国家公共卫生研究所研究了2.9万名芬兰男性(均为长期烟民),这群人有更高的癌症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研究对象被分成两组,一组服用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对照组则不吃。结果摄入维生素和补充剂的人比不吃的人更易死于肺癌或心脏疾病。

1996年,西雅图弗莱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跟踪了1.8万名长期暴露于粉尘环境的人,他们有更高的肺癌发生率。研究对象同样被分成两组,一组服用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一组不吃。结果,当研究者发现服用组比不吃组患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要分别高28%和17%时,他们紧急终止了这项研究。

2004年,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者回顾研究了14个独立案例,其中包括17万人长期服用维生素A、C、E以及β胡菠萝素,以便观察抗氧化物质是否会预防肠癌。同样地,抗氧化物质也没有发挥神力。作者总结:“我们无法找到抗氧化补充剂可以预防胃肠道肿瘤的证据;相反,它们似乎还提高了死亡率。”当研究者评估了7个最佳研究样本后发现,服用营养素组比不服用组的死亡率要高6%。

2005年后每年都有类似研究结果问世,皆出自权威机构。2011年,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心血管主席史蒂夫·尼森直言,向民众兜售多种维生素的销售说辞至今没有科学依据。同年10月,《华尔街日报》刊文,题目为:维生素的末日是否已到来?

大量服用抗氧化剂

会打破体内自由基平衡

不过,这些研究报告都没有影响维生素的销售量。2010年,维生素产业总收入达到280亿元,比上年提高了4.4%。

为什么会这样?我們被告知,自由基会伤害细胞,吃那些富含自由基中和物质的人会更健康,那么,为什么研究者说抗氧化营养素会对我们有害呢?最可能的解释是,自由基没有像宣传的那样邪恶。

尽管已经明确自由基会损害DNA,并打破细胞膜,但这并非总是坏事。人们需要自由基来杀死细菌,消除新生肿瘤细胞。但是当人们服用了大量抗氧化剂后,自由基生产和凋亡的平衡被打破,导致一种非自然现象,这样一来,免疫系统杀死有害侵略者的能力就会被削弱。研究者称此为“抗氧化矛盾体”。

不管原因是什么,数据都是明确的:大剂量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素补充品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风险,因此,没有任何一个为公众健康负责的国家或国际组织推荐它们。

1980年5月,在俄勒冈州立大学的一次采访中,鲍林被问道,长期服用维生素C有没有什么副作用,比如剂量有什么讲究吗?”鲍林的回答斩钉截铁,“没有。”

7个月后,他的妻子死于胃癌。1994年,鲍林死于前列腺癌。

(摘自《文汇报》)

猜你喜欢

死亡率自由基服用
服用三七的“科学打开方式”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服用抗过敏药物须谨慎
如何正确服用胃药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自由基损伤与鱼类普发性肝病
自由基损伤与巴沙鱼黄肉症
服用降压药警惕不良反应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