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寓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路径探析
2013-04-29叶贵清颜正英郭艳胜
叶贵清 颜正英 郭艳胜
摘 要: 学生公寓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切实加强高职院校的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对高职学生的成才成人有重要的作用,对丰富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构建和谐校园有着重大意义,更是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方面。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公寓文化的特点和诸多不足,提出了加强公寓文化建设的几条路径,旨在为高职院校构建和谐的公寓文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公寓文化 建设路径
大学校园是学生向社会人和职业人转变的场所,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的前提。大学生公寓是校园中人际关系相对集中,交往时空充分接近的大学生微观体的集合。建设和谐的公寓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校园的映射,是家庭文化的延续,更是社会角色的缩影。因此,加强和谐公寓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成才、成人具有深刻和悠远的教育意义。
一、高职院校公寓文化的特点和不足
1.公寓文化作为家庭情结的延续,具有主动性、循环性和凝聚性。
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公寓每个成员的生活习惯、脾气秉性都不同,但通过相互之间的磨合,公寓成员会不自觉地以家庭文化教育的背景和模式作为独立学习生活的参照和标准,以使自己努力在自己参与营造的公寓文化氛围里找到与个体家庭情结相符的契合点,这种不自觉、无意识地建构自我个体学习生活环境的行为称之为公寓文化建设的自发性。当一种生活文化在公寓中占主体地位时,由于主动性与循环性的作用,每个公寓成员能主动为大家做一些“公益事务”,从而使健康文明的公寓文化内化为成员自觉遵守的潜在规则,并在这种具有良性刺激作用的“约定俗成”下,形成一股向心力和凝聚力,自觉主动地维护。
2.公寓文化作为社会角色的缩影,具有多元性。
一个公寓就是一个小型社会团体,每个公寓成员都是一种社会角色的代表。大学生要在这个方寸之地共同学习、生活和交往,公寓是大学生跨入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预备班,是大学生逐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公寓成员的学习方式、生活习惯、交往风格、兴趣爱好等营造出来的公寓文化氛围是多元化的,它们根据公寓成员社会化成熟度的不同,既可以互不干涉又可以互相影响。
3.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缺乏特色。
学生公寓文化是在一定特定背景下产生的特色文化,反映的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学生公寓文化因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学校而有所不同,是一定时期学校的个性化表现,没有标准统一的模式。通过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公寓文化缺乏自己的特色,出现全盘照搬、盲目跟风的情况。一方面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中高职教育的特色不明显,出现照抄照办传统本科教育办学模式的现象,学生公寓文化未能很好地体现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不能与教学模式的改变保持同步。另一方面在各高职院校中,学生公寓文化未能很好地体现各自院校的办学特色、专业特色、地区特色,各个院校的公寓文化趋于相同。
4.忽视对公寓文化建设内涵的挖掘。
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盲目追求公寓文化的形式,忽视了对公寓文化内涵的挖掘,把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与丰富学生文化生活、课余生活混为一谈。学生公寓文化是学生公寓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具有自身院校特色的人文精神、育人理念,是广大学生、教职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公寓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管理制度。由于缺乏对学生公寓文化内涵的理解,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公寓文化建设只停留在举办几场活动、提出几句口号等形式上。
5.未能广泛发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高职院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但需要学校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更重要的是作为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主体——学生更应该积极参与。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生工作部门、团学组织、公寓管理部门在竭尽全力地建设更好的宿舍文化,但有部分学生却热情不高。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涉及学生公寓的方方面面,需要广大学生、全体教职员工齐抓共管才能达到目的,仅靠一些管理人员推动,大部分学生被动接受遵守,是肯定达不到理想效果的,丧失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本质意义。
6.公寓管理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大多为一些年纪较大的妇女或者学校保安,这部分管理人员普遍文化水平、综合素质较低,甚至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由于这些管理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以至于难以在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除了做好日常简单的一些公寓管理之外,很难对住宿的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学习指导。虽然近年来各高校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而积极推进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对这公寓文化建设起到相当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一线公寓管理人员文化水平、综合素质的普遍偏低,给各高职院校的公寓文化建设形成较大的制约。
二、加强公寓文化建设的几条路径
1.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明确宿舍文化建设的理念。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公寓文化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公寓文化的质量和品位。公寓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学校甚至社会的稳定,所以应该在建设和谐社会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唱响和谐公寓文化的主旋律,坚持以“服务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宗旨,坚持正面教育,正确引导高职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和谐公寓文化建设。
2.队伍建设是公寓文化建设的关键前提。
一支高素质的公寓管理队伍是宿舍文化建设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公寓文化建设的质量。一般而言,管理人员层次高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水平,而且在学生中容易树立威信。因此,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公寓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公寓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学历水平,缩小其与高职生之间的文化知识方面的差距,并要求他们扎根学生公寓,以学生公寓为教育基地,开展思想政治、学生管理和文化建设工作,当前应着重贯彻教育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的指示精神,让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思想占领学生公寓,对公寓文化建设进行科学规划,根据高职院校的现状,营造具有高职特色的宿舍文化,把各项工作都落到实处,取得工作实效。
3.制度规范是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规章制度规范是高职生行为保持一致的前提和基础。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合理合法的规章制度,包括学生公寓管理条例、公寓文化建设标准等。规章制度规范既可保证每位高职生有一个安全、稳定、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又可使高职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公寓文化氛围。同时,高职院校要把高职生在公寓里的行为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考核体系,并进行量化,督促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此外,面对现在日益增多的计算机进入宿舍,高校管理者要注意加强对高职生的引导,加强计算机网络方面的规范管理及制度建设。
4.改进管理方式,健全公寓管理体系。
第一,学校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公寓管理原则,坚持不定期、不按顺序地检查。第二,提高公寓管理队伍素质,成立教师管理委员会和学生干部自我管理会。高校成立以老师为主体的高素质成员的宿舍管理委员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宿舍管理的水平,另一方面可以较好地根植于学生公寓,深入学生公寓,利用学生公寓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更容易使大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此外,还要发挥学生干部、党员、团员的作用,使学生组织进公寓,党团组织进公寓,让学生干部放手检查、走访公寓,进行自我服务、自我营造和自我管理。要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有效让学生真正走向成长,而不是长大不成人。
5.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公寓文化建设活动。
文化活动是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要积极创造公寓文化活动开展的环境,搭建文化活动开展的平台,既可开展以改善住宿条件,美化生活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又可开展以进行创造为主要内容的开发创造活动;既可开展以拓宽知识面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又可开展以活跃气氛,培养高尚情趣为主要内容的文艺活动及以勤工俭学为主要内容的助学活动等。这些活动具有感染性、挑战性和群体性,既能从整体上体现高职生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又能从局部上反映出公寓每个成员的不同风格和特点。以上种种活动能够很好地把学生的学习生活、业余爱好和审美观念等同宿舍文化、卫生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广大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卢兵.高校学生宿舍公寓化条件下的学生管理模式新探.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2]张幼香.浅析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存在的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
[3]梁超群.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浅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12).
[4]戴湘文.论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湖南师范大学,2006.
[5]刘维,王慧琦.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理论界,2006(8).
[6]俞忠耀,包娜波.浅析高校学生宿舍思想政治管理工作[J].才智,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