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开发和探究
2013-04-29杨清风
杨清风
摘 要: 学生成绩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非智力因素决定的。在学习中学习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往往决定学习的效果,本文结合初中化学的教学实践,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进行研究。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非智力因素 学习兴趣 学习意志 科学素养
非智力因素是指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对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意识,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坚持和毅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顺利地完成各个阶段的学习。一些初中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课堂上很难注意力集中,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各科的实际教学,开发其非智力因素。
一、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发展中的重要性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定要结合学生的情感、个性和成长背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若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就会影响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最终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老师要及时调整学生的心态,正确树立学生的学习观。例如在讲到某些化学名人时,可以给学生讲解或观看一些名人传记,讲述他们在学生时代的故事,爱因斯坦的“笨”并没有让他放弃对科学的追求,诺贝尔凭借的就是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坚持才有了辉煌的成就。这样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勤能补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挖掘学生的学习内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个好老师的形象,只有让学生彻底地信任老师,才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指导他们正确的学习方向,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可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让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而老师一定要立足课堂教学,结合化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任何评价只有建立在平等之上才有价值,才能起作用。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开口说话”的前提,面对学生的问题,我们要积极地加以指导和纠正,而不是逃避或一棒子打死,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伙伴”关系,顺应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鼓励学生坚持,用“想一想”、“试一试”等方法鼓励他们,避免有些学生产生放弃的念头。
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当学生回答不全面或者错误时,不要一棒子打死,首先要对学生的“开口说话”给予鼓励。例如在讲到元素符号书写时,学生因为记忆不准确,而出现书写不规范或者错误。我们要多鼓励他们,时时提醒他们正确的书写方式,减少错误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让学生在老师爱的呵护下学习。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化学知识的讲授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性格特征建立符合学生发展的,与社会相结合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利用初中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将化学小课堂与生活的大视野联系在一起,增加知识的广度,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实用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以此巩固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培养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能够很好地加强学生的学习意向、愿望和兴趣。推动学生坚持不懈地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唤起学生内心的热情,避免许多学生由于智力达不到而产生半途而废的消极思想。因此,在平时的化学课堂上,可以多组织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例如在九年级上册结束后,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我们就可以组织一个化学回答小竞赛。整个竞赛由老师提问、小组间相互提问、抢答三个环节组成,主要针对上册学过的内容设计一些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等,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努力思考,形成争先恐后的局面。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了解生活与化学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提高学习积极性,稳定学习兴趣。
三、充分地结合教材,磨炼学生的意志
学习需要坚持不懈。而在这“坚持”中往往靠的是兴趣和意识的不断推动,在学生的大脑中不断注入新的能量,使学生长期处于积极奋进的状态,我们可以充分结合化学实验,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磨炼学生的意志。
1.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格。
在初中化学课本上有很多的化学小实验,这是展示化学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性格的有效载体。新奇、多变的实验往往像“魔术”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好学、好问、富于幻想的动力。但是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仅仅停留在表面,并且只是短暂的,因此,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
对于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亲自动手操作,比如在做氧气的制备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由于学生对实验仪器不了解,对实验需要注意的地方没有完全掌握,导致有的学生由于忘记塞棉花将试管堵了,而没能成功地制取氧气。面对失败的学生我并没有批评,而是让学生总结失败的原因,再操作一次实验。学生很细心地总结实验该怎么做,要注意什么事项,很好地巩固了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坚强的学习品格。
2.利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化学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自然环境、能源、历史和先进科学相结合。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学习优秀化学家严谨的研究态度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化学史上的优秀人物都是很好的榜样,这些都可以用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例如在讲到侯氏制碱法时,通过对制取纯碱的学习,体会科学家研究科学时的严谨态度,让学生形成优良的学习作风。
四、注重养成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科学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一些资料,让学生对化学产生亲切感,从而培养他们优良的科学品质。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比如“China”一词很好地解释了我国古代化学工艺在世界上的地位;1965年我国首先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核糖核酸的合成,为世界的人工合成迈开第一步。用这样的事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培养学生优良的科学品质,结合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有侧重地培养学生严谨、坚持的科学态度。例如在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关心环境问题的态度;在化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我们在教学中,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形成战胜困难、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同等重要,这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只有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科学地统一起来,才能开发学生的潜能,顺应新课改的要求,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白建娥.问题解决模式在概念理论教学中的实践.化学教学,2010.12.
[2]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