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渔”不如“设之以场”
2013-04-29朱恋荣
朱恋荣
摘 要: 构建课堂心理环境是现今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手段。本文从人格、情感、趣味、激励、机敏、纪律、激疑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着手分析课堂心理环境的构建及对现在化学课堂教学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课堂心理环境 人格 情感 机敏 激趣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授之以渔”不如“设之以场”——设置课堂教学的心理“场”,即给师生共同创建课堂心理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和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态度、道德品质和行为、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尊敬师长、自学互励等表现出来的。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是由教师的教学思想、态度、能力、教学风格、治学精神、管理方式等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教的心理环境是影响学生的认识发展和品行形成的决定因素。教师的心理素质的优化、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展现,是维护和发展课堂良好环境的决定因素。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笔者拟对化学课堂心理环境进行剖析。
一、人格是创建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限制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形成优良个性品质。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已被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正如乌申斯基说:“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有关研究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将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情感是维持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条件
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教法和情感等载体才能输入学生的心田。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在特定情境下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而且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认知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情绪共鸣。当教师上课和颜悦色时,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心理相容,产生情感共鸣,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提高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应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角色,具有驾驭情感的能力和恰当运用情感的艺术。教师以饱满真挚的情感授课,情绪高昂,全身心投入,注意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问、评价,学生就会在一种受教师尊重、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下学习。一旦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即使一流的教师也只能教出末流的学生,这是常识。所以,要让学生“愉快”,教师必须首先“愉快”,一个“愉快教师”能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
三、趣味是调节课堂心理环境的内在动力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当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分散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寓教于乐,通过一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如在讲“喷泉实验”时,可设置:为什么会形成“喷泉”,“喷泉”为什么是红色,可以形成其他颜色的“喷泉”吗?这些问题的提出,必定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这样设疑激趣,求知欲倍增。还可用趣味化学实验,如用蔗糖做“黑面包”,“魔棒”点灯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激励是活跃课堂心理环境的正催化剂
清代的颜元先生便深谙“适时夸奖”的教育之妙,他留下的“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的至理名言仍然值得今天的教师深思。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知音”,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知其心,救其失也”。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有创新或有不同观点的学生给予肯定,对有创新的学生给予高度赞扬,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性的评语,尤其要注意多为基础薄弱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品味、体会成功的滋味,使他们形成“我也能学好”的良好心理状态。所以,激励是活跃课堂心理环境的催化剂。
五、机敏是形成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措施
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在课堂上应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教学必须贯穿教学原则,教师在授课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克服盲目性、随意性和片面性;其次面对课堂发生的意外事件,教师要保持镇定、理智、豁达和宽容,要泰然处之。教师要用广博的知识、严谨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环境,灵活机敏地处理意外事件。笔者曾经在课堂上让一位学生演示“银镜反应”实验后,自己也动手做一做,并要求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实验,目的是交代清楚实验成败关键,但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自己将氨水和硝酸银溶液滴加的顺序弄错了,此时如果停下来重做或不做,都将影响教学气氛。而笔者继续做了下去,但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与课本实验对照,实验操作步骤有什么不同?是否会有“银镜”出现?这样巧妙地利用对照实验,既使学生对成败关键有了深刻的印象,又避免了课堂“空白”的出现。
六、纪律是维护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收敛剂
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只有学生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因此,要形成良好的学风,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训练。培养学生自我发展和积极适应的能力,自我进行心理与行为的调适;战胜不良的心理与行为,弱化、矫正不良习惯;对正确行为要积极适应,主动内化,忌随波逐流或消极同化,从而使学生在自知、自觉、自愿、自律的基础上,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才能产生课堂中良好的心理环境。其次,要形成维护课堂纪律的健康舆论。课堂中的舆论,即学生共同的意见,言论在心理环境的形成中作用很大,感染力很强。
七、激疑是营造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加热反应
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动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疑而心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应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诚如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所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所以每节课教师都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大胆质疑,对教师的授课、教材提出自己的见解。
总之,课堂心理环境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探究的话题,对化学这种“半文半理”性质的学科,有不可估计的作用。对优化化学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培养积极健康的学生心理,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每一位长期奋斗在教育一线的教师都应积极不断地探索,不断深化这方面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