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2013-04-29徐峰

考试周刊 2013年97期
关键词:开发教学资源运用

徐峰

摘 要: 作者就“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这一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的思想观点:挖掘教师自身和校园资源,鼓励学生用笔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组织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观察、感悟及实践能力;引领学生亲近自然风光、风俗民情等自然及人文资源,增长学生的见识。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程 教学资源 开发 运用

一、引言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教学的改革,已将语文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这一课题呈现在语文教师面前。教师应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开发运用能力,密切结合教学内容、学校现状及学生实际,积极开发和运用校内外课程资源,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由书本知识向现实生活、向自然界拓展延伸,进而发展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二、拓展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运用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1.挖掘教师自身和校园资源,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生花妙笔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课程资源亦是如此。开发课程资源这种行为本身就是锻炼师生发现、发掘能及整合信息能力的过程。课堂不仅是讲台,更是教师活动的“舞台”。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本身就是一种课程资源,是展开在学生面前的一本活的教科书。有的老师善于歌唱,可以在教学中一展歌喉,以情感人;有的教师善于书画,可以在课外活动中泼墨挥毫,一展技艺;有的善于演讲,可以在演讲比赛中慷慨陈词,以理服人;有的老师循循善诱,教学有方;有的老师宽容有加,爱生如子……总之,教师要善于挖掘自身的课程资源,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让学生学会进取、学会做人。校园环境及设施蕴含丰富的资源,如校容校貌的不断改善、校园文化气息的日益浓厚、师生活动的丰富多彩,等等,都是宝贵的资源。譬如,我校经常组织开展学生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及教职工篮球比赛等活动。每次开展这些活动,笔者就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慧眼捕捉素材,用自己的生花妙笔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2.组织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观察、感悟及实践能力。

社会是个大舞台、大课堂,蕴涵丰富的教育资源,能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师要树立“社会即课堂”的教学观,根据学生活动的兴趣和教学活动的要求,及时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常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村庄、山野、街道、工厂进行调查研究与采风活动,借此增强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在活动中学语文,彰显学以致用的思想。实践证明,这种社会交际活动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社会理解能力、观察感悟能力、写作能力等,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当然,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不循规蹈矩,而要另辟蹊径,力求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创新、有所收获。为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笔者常跟学生一道设计学习主题,就家乡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变迁及当地人生活方式、生活水平的变化等开展调查,形成自己的认识,甚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3.引领学生亲近自然风光、风俗民情等自然及人文资源,增长学生的见识。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为此,笔者在教学中积极开发当地资源,组织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譬如,笔者所在的宿羊山镇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其中“宿羊山”这个镇名源于一个优美的传说。在笔者于春游踏青之际所组织的主题为“宿羊山民俗风情溯源”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笔者与学生一道兴致勃勃地登山游览,采集信息、整理资料。学生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于语文实践活动之中,获取关于“宿羊山”的好多资料,如关于“宿羊山”的来历,学生知道了山的原名叫“宿娘山”,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年西王母(王母娘娘)与东王公举行年会,他们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直奔东王公居处。在路经此山(现在的宿羊山)时,被连绵起伏的山峦及绿树丛林所动,便来到此山小憩,住了一宿,因此后人便把此山叫做“宿娘山”。后因此山上确实草木繁荣茂、绿树成荫、山羊成群,人们遂把宿娘山叫做“宿羊山”,并一直延续至今。活动中,笔者跟学生一起参观了位于宿羊山脚下的一个名胜古迹——“双眼井”。通过实地查看、采访当地村民,学生了解到这座双眼井是人工用青石砌制而成,距今已有一千年多年历史,一井两口,故名“双眼井”。村民告诉学生此井四季清澈透明,井水甘甜爽口,据说凡是饮用此井水的人从不腹泻,这便是“双眼井”的美丽传说。学生听后,颇感新奇,纷纷在井边驻足观看。此次的宿羊山之行让学生收获多多、感触良多。是开发课程资源的理念引领师生走出了校园,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才让当地的风情民俗增长了学生的见识。

毋庸置疑,广袤的自然、缤纷的社会是一本生动而又神秘的“活”教材。教师引领学生打开这本活书,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搬到社会这个舞台上,可以让学生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得到锻炼,培养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意识。久而久之,学生随着对家乡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了解,随着自己探索脚步的不断迈进,自己积极进取的个性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形成。

三、结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各地都蕴藏着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不断习得语文的规律,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许树繁.中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管窥[J]新课程(下),2012.

[3]闫振猛.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J].新课程(中学),2010.

猜你喜欢

开发教学资源运用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