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3-04-29王有林
王有林
内容摘要: 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而这也正是针对传统教育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而提出的改革。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之中。本文着重从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注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教师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和技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的方法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人开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已日益深人人心,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的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旋律。《语文课程标准》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放在课程总目标的第一条,突显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情感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地位。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中,教育部明确规定把情感态度列为语文课程目标之一,这就说明确了情感教育在课改中的作用与地位。
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缺乏必要的情感,上课时喜怒不形于色,讲课时缺少激情,而只是把课文进行支离破碎的分解,一味地给学生输灌单纯的语言知识,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至于我们的学生谈起语文学习,谈起阅读书籍的感受,谈起他们所写的作文,脸色就象蔫了的茄子一样,哑口无言,这不能不使我们悲哀。这也是语文学习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有极重要的作用。孔子倡导乐学,指出好知不如乐知,说明两千多年前的古代教育家已经认识到情感因素对学习积极性的制约作用,但是情感具有两极性,只有良好的情感,即良好的心境和激情,才能使人的认识活动和意志活动积极起来,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试想,教师满腔热情,不断表扬与鞭策,学生就会产生在良好刺激中获得知识和健康情感的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使学生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求知欲增强,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就会明显提高。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调动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并能在语文学习中享受美的熏陶,修身养性、完善自我?这便涉及到语文情感教育的方法问题。
一、语文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
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是情感交往的主体,要将全身心的爱倾注在学生身上,赢得学生爱戴,共同创造美,享受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融洽,愉快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要注意的是,教师本身的情感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深厚的。这种情感来自于语文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和强烈的责任感。先感动自己,才能打动学生。先尊重信任、理解学生,学生才会敬佩、体谅老师。这即是古人所说的:“信人者,人恒信之”。一个对学生冷漠、言不由衷的老师,绝不可能胜任自己崇高的教书育人的工作。
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要热情的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调动和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现代语文教学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提出注重课堂交流,体现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发展,自主成功,愉悦、轻松地吸收知识,发展能力。注重课堂交流要求教师有效地調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自觉触摸语言文字,在自读、自悟中随作者倾注在字里行间的感情波澜而起伏,这比教师单独动情的讲解,学生的情感体验要深刻得多。当然学生的自读、自感难免肤浅,不全面,这就需要课堂交流,集思广益。
三、语言要有情感魅力
教师语言应严谨、简洁、意深、逻辑性强,坚定自信,快慢得当、铿锵有力或深沉浑厚,形成一种魅力,扣人心弦,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由衷的敬佩和学习之情,促使学生对教师所教内容的吸收和掌握。每上一篇新课文;都以情中学语文老师激情,导人新课;若一开始便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用饱含激情的声音朗读课文,边行形象而逼真的描绘;辅之以轻重缓急的语调,使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便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讲课中显露出激与缓的情感;使课堂富有弹性和磁性;这样可以使学生听觉效果上产生一种音韵美,激起他们对美的内容的追求。教师每提问,面带微笑:“请回答!每提问一个学生后,总是客客气气地说一声“请坐下!”,浓郁情味的话语,则能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
四、激励性的评价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法宝
试想,在课堂上,你总是斥责学生东也不是,西也有错。学生见你上课心理就发怵,哪里还谈得上被吸引?如果我们多想办法找学生的闪光点,变换角度,引导学生纠正错误,走向正确,让学生体验到愉快,尝试到成功,享受到尊重,品尝到艰难求索获得胜利的甜蜜,使之积累愉悦,积累成功,积累甜蜜,你的教学又怎么会不成功呢?
众所周知,语文教材中所选的作品大多是文质兼美、经久不衰的上乘之作,他们都是作家生命体验的凝结,是对人的生命、生活及意义的扣问,是情感的领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语文教师尤其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承继了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这一文化体系本身就对人格提出了较高的规范和要求。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教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在教学中使学生产生了共鸣,直接对他们产生了深远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永强、方智范《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语文出版社
2 、吴伟《 注重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广东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