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实现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问题研究

2013-04-29杨丽华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馆藏数字化数字

杨丽华

内容提要:针对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客观趋势,作者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基本方向、人力资源储备、数字化资源建设、组织模式创新和完善硬件建设等若干问题,并进行详细的研究与探讨。

关 键 词:图书馆 数字化建设 问题研究

关于高校图书馆的性质与职能,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已明文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应履行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文献资源电子化和数字化,特别是中国科教网(CERNET)和校园网的建立,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使得图书馆具有文献资源种类多样化,信息传递网络化,文献利用共享化等诸多特点,真正成为重要的信息枢纽,即信息的集散地、知识的加工地。这样,高校图书馆就能更好地履行情报(信息)职能,教育职能。

一、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基本方向是技术融合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区别只是图书馆在发展阶段上的区别,并不是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因为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和Intemet的畅通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固有的模式,则是数字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没有传统的图书馆,就没有日后的数字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这种既有区别又具有内在发展联系使图书馆人认识到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图书馆必须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高校数字化建设也应把握这一主体方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

二、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是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即数字化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后续储备人才,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计算机技術、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知识,并要通晓网络安全维护知识,即是所谓复合型的人才。美国报刊曾称:数字化图书馆管理人员和图书馆网络技术人员是21世纪头10年将问世的10种新兴职业中的两种稀缺人才。而在我国由于图书馆数字化起步较晚,计算机在全社会普及率并不高。目前,各类高校图书馆尚局限于传统的馆藏、借阅工作模式。工作人员中低学历者多,非图书馆专业毕业者多;图书馆学专业者少,懂信息技术者更少。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实施数字化建设,首先要解决人力资源短缺这一问题。必须注重对现有人员的信息素质培训,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使之跟上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同时,还要引进一批能驾驭计算机开发、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化管理作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三、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是数字化资源

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发展数字化图书馆要立足于做好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馆藏资源数字化,就是根据各高校的学科特点、科研方向和日后的发展规模,建立个性化的数据库,实现目录检索、主题检索和全文检索;同时,还可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对相关的教学资料、学术期刊等作数字化的技术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方位搜索引擎,实现网上轻松阅读和下载。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将其服务融入信息网络的大环境中,实现资源共享,“下载”网络信息以弥补图书馆馆藏的不足。

四、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保证是组织模式创新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崭新的图书馆形态。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要构筑一个能与之相匹配的新的组织模式。

1.数字系统维护部门。负责软、硬件的维护,网络系统运行安全,数据保存备份等工作,兼管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及诉讼工作。

2.管理部门。保障图书馆内部信息的通畅,负责管理指令的下达、执行和反馈,进行上下沟通业务联系及馆际间横向协作等工作,并对图书馆的总体发展方向、管理目标,做出科学、前瞻性的规划。

按责任进行部门设置、工作分工的数字图书馆组织模式,是对传统图书馆时代组织模式的创新,大大精简了传统的庞大工作部门,便于按学科,按工作性质加以划分,着力于对信息的采集、整合、传播,突出信息咨询服务,有利于优化人员结构配置,降低管理开支,提升管理效能。按责任进行图书馆组织创新,实质是充分发挥专业型馆员的部门“领头羊”作用,同时也迎合了数字化图书馆各项业务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

同时,还要注重图书馆人员的素质提高。日后数字化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结构应加大高级专业人员的比重,按数字化的发展建设进程,逐步增加既具图书馆专业知识,又有信息学、计算机系统运行管理方面一技之长复合型人才的比例;要加大现有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力度,使之知识结构能适应数字化的发展要求。

五、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是完善硬件

目前,高校图书馆大多在筹划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尽管起点不尽相同,但都还属转型发展期。数字化发展,硬件先行。硬件建设要有前瞻性,要建立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这样,才能为日后数字化建设留有发展空间。考虑到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以数据处理和应用为主,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校师生访问馆藏资源、网上资源的需求,因此在选择技术和产品时应选择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可即时扩展,且易于维护。总之,高校图书馆的硬件条件改善要突出能创造开放式的信息环境,重点要抓住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建设高性能、高可用性的图书馆网络及服务系统。目前,各地高校相继建设校园局域网,建议网络主干采用千兆以太网,同时配备IOOOM高速以太模块为主干的交换机和交换集成器,使图书馆局域网骨干带宽达到1000 M能力,能基本满足日后数字信息包括多媒体信息传输和交换的容量之需。

2.多媒体阅览室建设。多媒体阅览室的开设满足师生多样化信息需求的有效服务手段。各校的多媒体阅览室建设要立足高起点,有条件的可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同时,能为读者提供扫描、拷贝、打印等系列化配套服务,实现文献资料检索课程的网上教学和人员培训。

3.书库电子化建设。随着数字图书馆时代的来临,馆内电子资源占馆藏资源的比重将日益增大,单一的印刷型载体书库难以满足读者需要。就高校图书馆而言,随书磁盘、光盘的量将会逐年递增,而现行的图书入书库,光盘入电子检索室的做法,给师生入库查阅带来诸多的不便。若采用磁盘和光盘上网、电脑人书库的方法,且在书库配备一定数量的联网工作站(开通节点),那么书库便兼具了电子阅览的功能,实现印刷型、电子型文献资源及网上资源的综合查阅,使用户在同一时点便可获取多媒体的信息,满足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六、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应量力而行、因“校”制宜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项子工程,不应搞“小而全”、“大而会”,应遵循整体性原则,各馆的数字化馆藏资源必须各具特色,不必搞人为地重复。笔者以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原则取向是:因“校”制宜、科学规划、准确定位、特色鲜明、逐步推进。互联互动,网络资源共享,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无疑也要遵循。从地方性、办学特色性及用户需求个性等因素出发,量力而行,使有限的人力、财力资源和硬件条件在建设网络信息资源中发挥的效能达到最大化,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周 英:《现代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途径》。

2.范晓鹏:《关于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探讨.图书情报工作》。

3张 平:《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资料室关系》。

猜你喜欢

馆藏数字化数字
馆藏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