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创新教育的思考

2013-04-29全佩红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发散思维氛围创新教育

全佩红

摘要:

让学生们勤发问,敢发问。

有句话说“不懂不可怕,不懂装懂才可怕”,孩子们发出问题确实是因为不懂才发问,但是深思之后明白他发问不仅是不懂而是他经过了思考之后的不懂。所以说“学于思,思于疑”就是这一道理,问题是思考的结果,我们在教学鼓励表扬孩子们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鼓励孩子们勤发问,敢发问。让他们明白“不耻下问”的道理,只有带着问题的思考才是有意义的,盲目的让孩子们思考做的只是无用功。知识与创新都是从思考中得来的牛顿的万有引力,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等这一切都是从思考中得到的创新,从创新中得到的成功。只有培养了多发问、勤思考的习惯才能让他们更好的在实际生活中获取知识,让创新的教学得到真正的成果。也是我们中国几千年来教育所追求的“要教书,先育人”道理

关键词:发问、 创新教育、 氛围、发散思维、

引言: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变化,从早期的全硬式教育,到后来的素质教育,再从素质教育中提炼出创新教育。从教育的发展走向中可以看出当今世界的发展走向,“科教兴国”理念在如今的国际环境下越发的显得重要。而作为教育事业中的排头兵,我们身处教育一线的教师们,深深的感受带了这份责任与思考,如何做好创新教育,如何育出创新人才?

一、更新教学理念,营造活跃氛围,树立创新榜样。

我们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轻松、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培养自主参与的学习的欲望,充分发散思维表达自已的创意思维和“心理安全”及“心理自由”的情感,为其创造性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引出探索未知的欲望,激发出孩子们的创新意识。而对学生的创新性教学培养也是现当下国家为教育与国际接轨所越发提倡的。根据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创新教育这一教育理念早上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就已经提出并且实施。虽然我国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与发展的比较晚,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我们综合国力的发展特色一样,起步晚发展快。创新教育理念的提出也正迎合了当代教育所提倡的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趋势。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担当起来,认清自我、确立责任。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心中有学生,要以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做为主导,要“以學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氛围,设计教学流程,思考教学环节,借助教学手段,从而做到真正的教为学服务这一理念。课程讲解为学生的活动服务,教学过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同时我们还应打开教学思维,放开教学空间,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开放课堂的教学空间,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淡化作为教师的表演,从而强化学生们的表现,让学生们尽展其能的将他们自身释放出来,通过展示学生们的成功来反映出教师的成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扮演的不仅仅是课堂上那45分钟“教书匠:的角色,要育书首育人。因为孩子们有很强的先天学习与模仿能力。应该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学生学习的首个对象,教师的言谈举止、学习态度、工作方法、思维方式等,无时无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着他们。因此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作为教师自身应“勤于思、精于学、创于新。”思:就是以更新的观念和知识技术武装自己,学:就是要更为广泛更为深入的学习自身提升自我的同时,更多的可以教育学生,更好的教予书,育予人。新:就是不断获取新知识,接收新理念,学习新经验,以新的思想和学识启迪学生。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就能借助教材这个载体,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构思教学流程,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去与更现代化更国际化的教学接轨。

1、建立融洽教学关系,打开学生学习思维。

教学中,教师首要的就是真诚、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够在原基础上得到发展。建立对学生的良好情感,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去引导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气氛。恰到好处的表扬学生所获得的成绩,使其不断获得学习预期和尊重需要的满足,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其次,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自觉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分析、归纳和整理等活动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形成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学习习惯与心理导向。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有效地给予引导,使其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增强敢于创新、不怕挫折、执著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让学生有个良好且健康的心理。

2、师生合作齐进步,创新理念为主导。

在每节课教学知识的重点或难点处,开展小组讨论,让小组内每一个人都充分参与,积极发表见解,直至达成共识。教师要参与到小组讨论之中,掌握学生思维的动态,监控教学过程。对学生的作业开展自评、互评,鼓励学生勇敢发言、积极争议。使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启迪学生对问题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的态度和意愿,营造出创新的氛围。

二、指导学生对学习的探索,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潜能。

有一句名家名言中说道“一切直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急于把结论告诉学生,要让学生们先独自创设探索这一学习过程,获得广的思考活动空间,培养发现意识和创新思维。让学生自己完成真正的“学习”更好的掌握和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要常用想象、联想、求同、发散、逆反、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教学生创新。只有经历了才能懂得结果的珍贵,才会知道它的重要性并将其牢牢记住。

1、现代化教学方法,发散性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以系统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要的认识的数学知识虽然是人类已知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新的、未知的,他们学习时仍然要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不可能单靠学习现成的数学结论来完成,特别是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很难从现成的数学结论中获取。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结论,更要侧重引导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几何知识教学中的表象形成过程、计量单位教学中的单位观念的建立过程以及知识的迁移过程。让学生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感知知识的发生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知道思路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发现意识,提高探索学习的能力。

2、培养创新灵感,提供思考空间。

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体验。学生感到困难的问题,不要直接予以解答,要尽可能启发他们自己来解答。非由教师解答不可的问题,也应立足于启发,即以启发的方式予以解答。要尽可能将一些知识的发生过程详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共同参与这个过程,从中得出结论。只有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去思考,才能使其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以诱发创新灵感。

三、只有先从教学方法创新,才能让学生思维获得创新。

现在的教学理念与大纲要求中对教师的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提到教学方法的“新”与“变”。只有作为教师自身少一分“匠气”,多一分“灵气”,我们应该将教学的“新”帶动出学习的“变”,

导言是否生动、板书是否直观、理念是否有趣,都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成功的导言应该富有情趣,富有吸引力,它可以使学生主动、迅速地进入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主动迅速地进入教学的情境之中,激发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只有经过巧思的教学方式,趣味的导言阐述,才能最好的让学生们记住并接收。

1、循善诱,巧设问,精思考。

精心设问,既能导思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适应学生的要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起学生思考和争议,使他们产生探求知识发展过程的强烈的心理渴求及独到的见解和大胆的决策。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是这样启发学生的。以拟人化的思维和叙述来调出学生的兴趣与热情。举例:4.2*5+5.8*5=5*(4.2+5.8)。首先找出共同的出来“站岗”,因为找出一样的出来站岗就可以混淆“敌人”的眼睛,从而可以保护家里面留下来不一样的人,掌握提出来相同的,留下不同的。这样的教学,可以更贴近学生,走进孩子们的思维空间中去。实现真正的站在实践上,走进学生里去教学。让学生自己就能能总结出工程与所求结果,使他们感受到了求知的过程与成功的喜悦。

2、让学生们勤发问,敢发问。

有句话说“不懂不可怕,不懂装懂才可怕”,孩子们发出问题确实是因为不懂才发问,但是深思之后明白他发问不仅是不懂而是他经过了思考之后的不懂。所以说“学于思,思于疑”就是这一道理,问题是思考的结果,我们在教学鼓励表扬孩子们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鼓励孩子们勤发问,敢发问。让他们明白“不耻下问”的道理,只有带着问题的思考才是有意义的,盲目的让孩子们思考做的只是无用功。知识与创新都是从思考中得来的牛顿的万有引力,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等这一切都是从思考中得到的创新,从创新中得到的成功。只有培养了多发问、勤思考的习惯才能让他们更好的在实际生活中获取知识,让创新的教学得到真正的成果。也是我们中国几千年来教育所追求的“要教书,先育人”道理。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氛围创新教育
探微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个性化与多元化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